文┃拾荒杂谈

(本文为拾荒杂谈原创,抄袭必究,欢迎转载!)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分别是封建时期各朝代的著名文体,其中尤以唐诗和宋词的文化成就最高。几乎每个人都能完整地背出几首唐诗或者宋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都说现代国人都对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不感兴趣,但唐诗和宋词等文化确实是个例外。现代人不仅感兴趣,而且非常热爱。以至于经常用唐诗和宋词来编排段子。

就比如如何用两句不相关的诗词,搭配出既押韵又有意境的新句?此问题一出,众多喜欢古文化的网友纷纷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看了之后让人忍俊不禁。

对句工整类

这类代表之作就是:国破山河在,家和万事兴。

说实话,这类网友相对于下面几类网友来说,无疑是最正经的。上面这句是由两句完全无关联的句子组在一起。前半句出自“诗圣”杜甫的《春望》,完整原句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后半句并不是出自诗词,而是来源于晚清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状》第八十七回,原句为:大凡一家人家,过日子,总要和和气气。从来说:家和万事兴。

将这两句完全无关联的话组在一起,反而对仗工整,意境上也有关联:国家破灭但河山依旧在,只要家庭和睦,事事都能顺心,千家万户如此,国家的复兴还不是指日可待?

惊悚类

这类代表之作是:垂死病中惊坐起,笑问客从何处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这里开始,网友们一个个都开始走向歪路并一去不复返了。上面这句其实后半句可变性非常大,还有很多版本,但唯独这个版本最为惊悚。前半句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原句为: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后半句出自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其二》,原句为: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两句原句看似毫无关联,但是重新组合后,读起来便颇为惊悚:大病之中蓦然从病床上坐起来,(看着门口处)问曰: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来的什么人?无非牛头马面矣。

反转类

这类代表之作有两句。第一句是:仰天大笑出门去,归来倚仗自叹息。第二句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小轩窗,正梳妆。

我辈岂是打工人?

反转类的组合颇有幽默感,前面壮志凌云,后面坎坷心酸。第一句的前半句出自“诗仙”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原句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后半句则出自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句为: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第一句极具反转,前半句潇洒豁达,有参透人生之象,后半句却是穷困潦倒,生活窘迫之象。和前半句形成非常鲜明的对比。

第二句的前半句出自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原句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后半句也是出自苏轼的江城子,原词作名为《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句为: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句同是出自苏轼,也都是同一个词牌名,所以在结构上颇为相符。前半句描写了苏轼当初意气风发,威风凛凛的样子,俨然大丈夫的姿态。后半句直接话锋一转,描写了一个思念亡妻而感伤旧事的老年人。两种截然不同的样子,却都是出自于同一人,这样的反转,简直是天作之合。

朗朗上口,堪比原句类

这类诗词读了之后,甚至能让人忘记原句是什么,比如:长亭外,古道边,一行白鹭上青天。红酥手,黄藤酒,两个黄鹂鸣翠柳。

弘一大师

这种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景色描写方面也是不输原句。上面这句的一共出自三首诗词。“长亭外,古道边”出自于佛学大师——弘一法师的歌曲作词《长亭外》,原句为: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红酥手,黄藤酒”出自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原句为: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和“两只黄鹂鸣翠柳”则同是出自杜甫的《绝句》,原句为: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句组合词就不用解释了,字面上理解那样。

有深意,秋名山类

这一类的网友则是彻底开始放飞自我,所有的诗句都能在他们眼中拼凑出这种来自秋名山的意境。此类不解释,仅列出两句,自行体会。

第一句:朕与将军解战袍,芙蓉帐暖度春宵。前半句出自明朝嘉靖皇帝的《送毛伯温》,原句为:朕与先生解战袍。后半句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

第二句:轻拢慢捻抹复挑,从此君王不早朝。前半句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后半句还是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白居易,唐朝著名秋名山车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上就是部分网友跑偏的组合诗句,至于笔者也有两句临摹体:

有朋自远方来,鞭数十,驱之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