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梁山泊上,很多好汉尚未上山时,便已与宋江有了交情,如李逵、武松等等,鲁智深算得上是一个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早年间与宋江并没有直接的交情,是自己与杨志在曹正的帮助下,杀了原二龙山寨主,占山为王,一直等到二龙山与梁山泊合并以后,才与宋江有了交往。

不过鲁智深与宋江的交往并不那么友好,在梁山泊108人聚义后,宋江便多次表示要接受招安,而鲁智深则是坚决反抗招安的人,因此在众人面前公开对宋江表示反对:“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动不动就说散伙,这在一个团队中绝对是大忌。假如你在一个公司上班,会跟同事聊这公司继续下去还不如早点解散,那么可以得出什么信息?

首先,你觉得这个公司的老板品质有问题,或者能力有问题,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其次,这公司的同事氛围很差,聚在一起还不如各自分开;再次,哪怕你将实话给说出来,老板也无法报复你;或者,哪怕是解散后可能遭到老板报复,也还是早点解散离开的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聚义厅上,公然说出不如早点散伙的时候,鲁智深应该就有认识到这几点。宋江的能力或许没有问题,毕竟能够带领着梁山过活,并让梁山的声势越来越浩大。但品质这方面的话,肯定是有问题的,而这会给兄弟们带来致命的危险。

梁山泊上的很多人,都是无法在“正常环境”里继续生活的人,林冲、武松那都是生活所迫,被逼上梁山的,他们本来渴望朝廷能够给予正义,但最终的结果

却是良民含冤无处可申,奸佞花天酒地逍遥,无奈之下他们只能自己拔刀,从此江湖之大,能容身者唯有梁山。

鲁智深与林冲、武松等人都有过很深的交往,同时他眼见过金翠莲父女等人为生活所迫的无奈。对于朝廷,他极其不信任,表示严重的怀疑,而梁山之所以能够存在,也正是由于朝廷对这些人的压迫,但凡朝廷能够给一条活路,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不可能上梁山。

现在,宋江说要让大伙接受招安,去投靠朝廷。在鲁智深看来,这是极其荒谬的,一旦真正接受了招安,那么结局只怕会很凄惨。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鲁智深的远见。在宋江的强力推行下,梁山泊全体接受了招安,为朝廷南征百战,最后只剩下一个方腊。出征方腊时,朝廷忽然快马召回了神医安道全,战阵上受伤的梁山好汉难以得到有效救治,再加上方腊确实实力强大,梁山人马损伤大半。

在付出惨烈代价后,方腊终于被平定,此时看上去已经四海清平,剩存的梁山好汉下半辈子就只需要好好享受。

宋江对擒获方腊的鲁智深大肆封官许愿,表示大师立下如此大功,回京城后可以还俗,必定能够当上大官,到时候再娶上几房媳妇,光宗耀祖,岂不快哉!随后又表示不愿意还俗的话,那也可以请皇帝赐个僧首之位,去名山大川的香火鼎盛之地中当方丈,那也倍极恩荣。

按照宋江的这个说法,鲁智深辛苦了大半辈子后终于可以好好享受了,毕竟鲁智深本身也不是为了信仰才出的家,他是在杀人以后,为了逃避官府通缉才出的家,本来对佛门也说不上多深的感情,还俗享受可谓水到渠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鲁智深拒绝了宋江的“好意”,说出了一句话:“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既不要还俗当官,也不要在寺庙中当僧首,能够得一具囫囵尸首,得一个善终,那就非常好了。

很显然,鲁智深认为,在平定了方腊以后,眼看天下恢复太平,本来就是朝廷眼中钉肉中刺的上梁,彻底失去利用价值,再回到京城,难免会被朝廷对付,只怕暗藏凶险,连得到善终也难。

当时听到鲁智深这番话的人很多,但是真正悟出其中凶险的人却只有6个,这6个人后来都得到了善终。

鲁智深留在六和寺中出家,听到钱塘潮信时圆寂,一起留下来的还有武松、林冲,武松同样出家,无病无灾活到八十寿终正寝,而林冲则是患病留在寺中,由武松照顾。

另外三人则是李俊、童威、童猛,李俊装病表示不能启程,请求留下来养病,又要求让童威、童猛两人留下照顾自己。在宋江大军开拔后,三人汇合费保等人,打造大船出海,李俊成为了暹罗国主,童威、童猛也都成了开国元勋。

鲁智深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早在宋江提出要招安时,就已经看出了此举必然蕴藏凶险,到征服方腊以后,更是近乎将这份凶险明示了出来,可惜卢俊义等人没有听懂,枉送了大好性命。

参考资料:《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