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团购自2016年起就小有发展,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社区团购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目前有200多家社区团购企业。从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26日,国内社区团购类电商领域共发生26起投融资事件,共计融资超117亿元。有机构预测,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会超千亿元。其中,阿里巴巴、美团、拼多多、字节跳动、滴滴等巨头已悉数入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其他巨头纷纷入场的时候,哈啰出行却悄悄关闭了旗下社区团购平台“哈啰惠生活”的多个入口。在微信小程序中搜索“哈啰惠生活”,进入后却显示“服务器错误”,另一个“哈啰惠生活门店端”小程序也显示“目前歇业”。资料显示,“哈啰惠生活”于今年上半年”陆续在山东淄博、潍坊上线,运行时间不到一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人民日报对社区团购的一篇评价文章,也将社区团购的争议推向了高潮。巨头纷纷入场“社区团购”的方式与此前入局网约车、共享单车、外卖等赛道时的场景相似,先烧钱给用户优惠进行无限扩张,抢占市场份额,直到站稳脚跟,其他对手逐渐退出后,再开始探究如何盈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烧钱赚吆喝的方式很快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有不同的声音,有不少人质疑,这种补贴模式并不能长久地运行下去,如果不能形成良好的生态,留下的只会是一地鸡毛。不少人为中小菜贩的处境担忧,在巨头混战中小商户毫无还击之力,如何保障这一群体的利益也是值得深思。人民日报评论指出,舆论场上也有许多不同声音,除了对于菜贩群体利益深刻改变的讨论外,也有不少思考指向对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创新期待。掌互联网企业握着海量数据、先进的算法,本应当在科技创新上有更多担当、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为。现在却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的确,相比较国外互联网企业,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似乎更多在意流量,而非科技创新。无论是之前的2010年开始流行的外卖、还是后面的网约车、共享单车,到如今的社区团购,这近10年的发展,国内互联网只是在商业模式上有所创新,但科技创新是谈不上的。而这种商业上的创新,最终能否惠及民众,还有待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