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跟大家一起谈了一枚军政府造“汉”字四川铜币的话题。接着这个话题和线索,我们今天来看同时期同省份的一枚铜元:民国二年四川造币厂造200文双旗币。

钱币正面上方是“中华民国二年”六字,下方为“四川造币厂造”六字,左右两侧各饰一朵四角星花纹。中心圆环内铸有“贰百文”字样,被丰收的麦穗环绕。整个币面的字体质朴有力,平淡中带着几分潇洒,麦田麦穗的图案生机盎然,纯从设计角度看,绝对是民国铜币中的精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国二年就是1913年,而之前那枚“汉”字四川铜币标注的是民国三年,很明显两者属于同一时期。四川造币厂也就是四川成都造币厂,跟铸造那枚“汉”字四川铜币的是同一个造币厂。

这样一说,很多人估计都糊涂了,为什么同一时期的同一个政府机构,会发行两种明显不是一个序列的铜币?非常难以理解,对不对?这个问题说来话长,我们先从这家四川造币厂说起。

清朝末期的时候,四川有两个造币厂。一个是成立于1896年的成都造币厂,最早是机器局下面的一个机构,因为做银元叫银元局,1903年开始铸造铜元,所以就增设了铜元局,为便于管理,在1905年合并为四川银元铜元局,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造币基地之一。另一个是1905年开办重庆铜元局,因为成都铜元局运行良好,所以实际上没有启用,这家造币厂正式开始生产是在1913年。

本文展示的这枚铜币,应该就是这个成都造币厂铸造的。成都造币厂这个名头中间有些变化,但大体上是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民国初年。清朝灭亡后,改名为四川造币厂。

由于造币厂掌控在地方军阀手中,在清末民初这种混乱的时期,经济状况很不乐观,军阀为了支付大量军费,普遍在钱币铸造上做文章,各地的钱币基本上处于滥发无度的状态。以四川为例,四川省都督府(军政府)不仅发行了自己设计的军政府造系列四川铜币,也借助民国政府提出“另刊新模,鼓铸纪念币”的风向,大量铸造了民国系列的双旗币。其他省份也大致相同,民国政府对此无法监管,难以控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各路军阀政府都纷纷在币值上做文章。本来民国双旗币开始是以十文为主体的,但到了四川这里民国二年就已经出现了200文面值,其他个别省份甚至还发行了500文的大面值铜币。民国币制之混乱,国家财政之无序,从此处可见一斑。

既然有州官在放火,就很难控制不让一些百姓点灯。政府毫无节制滥发铜币赚钱,一些有门路的人也一拥而上开办私人造币厂牟利。据说,当年仅成都就有私办造币厂80多家,都在自己偷偷铸造铜币,或者收集好铜币(小面值足重)重新熔铸为大面值铜币,从而获取暴利。

这枚铜币的背面是典型的双旗币设计了。

背面中间有双旗交叉,旗杆系有弯曲的璎珞,双旗被一个珠圈包围,珠圈外面上方为THE REPUBLIC OF CHINA,是“中华民国”的英译,下方为“200 CASH”,200文的意思。因为这枚铜币背面旗帜图案下面的璎珞是弯曲缠绕的,所以又被称为曲缨双旗。

背面的旗帜是有来头的。1912年1月10日,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通过决议,以五色共和旗(或称五色旗)为民国的国旗,五色代表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因此,这枚铜币背面的旗帜,就是两面五色旗。这面国旗一直用到了1928年。

由于前面提到的造币厂问题,民国双旗四川造二百文铜币版式多达数十种,材料也有红铜、黄铜等区别,但总体上以背面交叉双旗下垂之缨络不同而分为两大类版式,缨络垂直下垂称“直缨版”,缨络环绕旗杆下垂者称“曲缨版”。从图案角度,以直缨版二百文存世量比较少。从钱币材质角度,以黄铜类的为好,现在认为红铜类的并非两个正规造币厂生产,品质较差。

大家可以对照一下,看看自己手上的是哪个版本,如果背后不一样的故事,欢迎留言评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