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我国起源于农村,没有农民就不会有今天的中国。那些农忙时分田野里处处辛劳,农闲时巷道间片片歌声的画面,总是伴着诗歌出现,凝结在华夏儿女的心中。

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结构的变革,现代化的脚步开始向农村迈进,曾经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被高楼大厦取代,农村渐渐成为了“贫困”的代名词。冯骥才先生就针对农村消失的现象公开指出:“别再祸害农村”,表达自己对乡村现状的惋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我国起源于农村。近代社会,我国是伴着闭关锁国封建的巨浪而倒下,又随着无产阶级的力量而崛起的。无论是在农民“小米加步枪”的帮助下,还是坚决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甚至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发展农业,我国的近代史一定离不开的就是农村。

然而,近些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人民在拥有了更多的发展方向之后,开始疯狂追求西方的先进科技,城市化的发展开始由沿海地区逐渐向农村侵蚀。中国,用她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在摩天大楼的森林旁,拔起了一座座附属的城池。

所以今天的农村土地仍在,只是变成了大学城、民宿,甚至是政府办公大楼。农民也被迫离开自己世代生存的家乡,到城市中谋求一份不属于自己的工作。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二十年时间里,我国的农村人口数量减少了2.5亿人,农村正在发展中不断被瓦解,从这几方面开始内在的溃烂。

一、越发稀缺的劳动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也在充实了起来。一些比如像是网络购物、虚拟影像、平台订餐等等的科技被创造了出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在这种情况下,资金流迅速的运转,让人们在眼花缭乱的物质世界中迷失了方向,将金钱和权力当做自己人生价值的唯一评判标准。

而由于高知人群、资金投入更偏向于沿海对外贸易繁荣的城市,在我国的大部分农村以及我国的西北部等地区都面临着传统农业收入难以企及的情况。

在这种落差的冲击下,于是,向往着有更丰富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所得,甚至是更完善的基础配套资源的农村青年们开始抛弃自己成长的家乡,向城市流动。

然而,农作物是要依靠汗水来浇灌的,家里年轻的劳动力离开土地,留守在居处的鳏寡孤独边困难依靠传统的耕种技术实现较高的收成。

于是,较低的经济收益迫使农村青年离开家乡,而农村青年离开家乡,又将农村的经济收益再一次拉低,在如此反复恶性循环之下,农村在逐渐走向没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生态环境的灾难

农村总是能带给人们恬静、自由的遐想,无论是诗词歌赋中的绿树村边和,青山郭外斜,还是近代文人笔下的红砖黛瓦、炊烟小巷,都在用它独特的韵味,赋予古老的华夏帝国以坚韧的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曾经郁郁葱葱的森林被高楼大厦所替代,另一方面,可用耕地面积不断缩小,耕地的养分被过度汲取。植物被大量砍伐的影响,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而土地被过分利用的后果却比植物大量砍伐更加可怕。

明朝以前,我国的黄土高坡是被林草地覆盖的,然而在明朝君王“屯垦”的政策鼓励下,农民大规模毁树毁草,开垦农田。然后,在耕种一段时间之后,将失去肥力的土地残忍抛弃,不断砍树开垦,致使曾经郁郁葱葱的黄土高原林草地全都变成了寸草不生的荒漠。

所以或许我们短期来看农村的消亡仅仅是森林面积的缩减,但是长期来看却是整个国家环境资源的极大破坏。

三、传统文化的缺失

我国是从农村发展起来的,这也是我国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最大特征。然而,在农村消亡的过程中,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在走向败落。

首先,在我国古代农村的建筑群落中,可以极大地体现了各个地区的文化特征。比如,云南的传统建筑习惯首重架空、内蒙的传统建筑多以帐幕式住宅为主,而宁夏的民居房屋紧凑,多与山坡相融合。

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标准化、现代化的建筑如同巨浪一般冲击了全国各地,将传统建筑狠狠取代。

其次,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长期在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奔波的人们,开始将目光移向传统的农村寻求慢节奏、自在的生活情趣。于是,乡村旅游随之发展起来。但是,这又被心怀不轨之人利用,如今的我们很难找出一处农村,没有在经过利益的摧残后被大规模的改造。

这些在被保留一部分古建筑的同时,大量安插旅店、纪念品店等等,甚至在倘若有风景稍好一些的地方,都要求收门票、二次消费,很难在这样的浮躁地方放浪形骸。

在冯骥才先生的眼中,这是极其令人失望的,以北京为例,北京的故宫之所以成为国家的标志便在于其对文化的宣传作用,就不仅是历史的沉淀,更是祖辈智慧的结晶。而农村的消亡便意味着我国一种传统文化价值观和生活体系的消失,是极其令人惋惜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满是迷茫的农村居民

正如两次工业革命将人们从传统的手工业提升到先进的机械加工,甚至后期的机器高速作业一样。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增强,农业的未来一定会走向机械化、智能化。

以前,一头牛七八个人在传统耕种方式的作用下,最多可以耕种几十亩田地。而未来一个人一台机器就可以轻轻松松的耕种上千亩土地。

所以,对于传统的农民来说,他们并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自然也很难操控机器的运转,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便成为了被社会被时代所抛弃的人,要么守着自己的土地直到没有劳动能力的时候,要么被迫到城市中寻求生路。

而农作物是有生命的,机器是没有生命的,在这种标准化的统一管理之下,粮食的产量虽然上去了,但对土地的破坏性却很大。城市化的发展固然可以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但是一味追求城镇化率的结果只能是本末倒置、两败俱伤。

如今的我我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的带领下,越发注重农村的合理化开发和利用,将农村的利益达到最大化。既保证传统文化的发扬,又将农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上来。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国的农民都可以背朝青山、面向耕地,在保留传统的文化的同时,减小贫富差距,实现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