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近代史让我们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对于这段经历,我们无需避讳,所有事情的发生与存在都有其理由,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我们需要做的是了解历史、正视历史,从中吸取教训,也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在那个时代,面对列强的侵略,很多人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思想,也有人进行了反抗,还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最早的林则徐虎门销烟,依稀记得这一课是高中历史书的第一课,思想方面,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顾名思义就是用西方擅长的技术去制服他们,但我们仔细看这句话,"夷",中国古代将"夷"认作是中原以外的其他民族,其中多有轻视、瞧不起的意思,由此可见这个时候,人们还是没有放弃自己天朝大国的骄傲感,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洋务运动,就是在此基础上清政府更进一步所做出的的措施,它是以洋务派为首提出的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自救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主要的指导思想是"师夷长技以自强"以及我们常听到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从"制夷"到"自强",也说明了当时的清政府意识到了当下最主要的任务是让自己强大,个人认为后面的"中体西用"很有道理,颇有些现在所说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意味,毕竟我们国家历史文化悠久,这的确是我们最坚实的基础。

在鸦片战争之后,各种西方思想传入,与传统的中国思想进行了激烈的碰撞,出现了两种极端的思想,有人认为西方既然能够成功并且将我们打败肯定是有道理的,那咱们就如法炮制,直接用他们的思想,而我们这么多年的传统思想面对他们的强枪利炮根本不堪一击,可见是多么的落后,自然应该摒弃。另一部分人认为,咱们中国这么多年的悠久历史,也碰到过外族人的侵略,但还是走过来了,中国文化是立国之本不能与西方思想混为一谈。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恰恰将这两种思想折中做了融合,其实是非常有智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所周知,洋务运动最终并没有成功,但它对当时的社会还是做出了不少的贡献,也起到积极的影响,比如说建立海军、办新式学校、修铁路等,可以看出是在一天天进步的,但一场战争彻底摧毁了这场运动——甲午中日战争

有人将此次战争的胜利归功于日本的明治维新,认为"中体西用"不敌"脱亚入欧",这实在是一种不太正确的说法。

首先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倡导"全盘西化",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翻译书籍、派遣留学生,后来提出的"脱亚入欧"被认为是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这样看来和我们的洋务运动并没有什么区别,而这些措施确实也起到了很多积极的作用,但这就说明咱们的思想败给了他们吗?

绝对不是,其实当时的日本并没有完全西化,而是宣扬要发展独立的精神,但日本自身的传统文化思想较为薄弱,在整个运动中所起的阻力较小,不像中国与洋务派对立的,守旧的顽固派。也就是说并不是思想上的优劣导致了战争的胜败。

真正的原因是它的军国主义,他们的国民异常的忠诚,就比如我们在看剧时经常会听到的"誓死效忠",这种有些"愚忠"的思想确实帮了他们不少。

在甲午海战中,日本军舰吉野号是集资购买的,可以说是举国之力,民众们没有丝毫犹豫的将自己的钱奉献给国家。传闻说当时李鸿章也想买这艘军舰,但因为钱不够,后来又组建了海军就打消了这个想法,而反观日本,他们一直在积极扩充装备,如果中国当时的装备给力未必会输,所以说这是实操上面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而言之,甲午海战的战败,并不是思想上面的不足,而是具体的操作有问题,而且当时清廷已经腐朽,只想着要维持自己对国家的统治以及奢侈的生活,没有足够的自强求富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