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州园林中,园多林少,林只有一个,那便是狮子林。苏州园林中太湖石每个园林或多或少都会有,这其中有最为出众的冠云峰、瑞云峰。但是一说起假山,那么狮子林便首当其冲,它是国内现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

狮子林从元代起建,经明、清、民国三代不断重修,几度复兴。今天我们主要聊的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它的起源、禅宗、假山以及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狮子林,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它原来是一个禅院。

那么取名狮子林

它和佛教的关系又有几何?

元朝1341年,一位名叫天如的禅师来到苏州讲经传禅,天如禅师的弟子在娄门边的某处地方,见闹市中古木参天,觉得这里很适合修禅讲道,于是便在此置屋,建起了一处禅林给天如禅师布道之用。

来到苏州之前,天如禅师曾在浙江天目山狮子崖修行二十余载。而天如禅师的老师中峰明本,以及中峰明本的老师高峰原妙都是在狮子岩得道。

天如禅师将住所命名为“狮子林”,又称“菩提正宗寺”。狮子林,以“狮”同“师”,表明了不忘师祖之意。同时,狮子又名“狻猊”,是佛国之兽。而在古代,寺院又称丛林,简称“林”。这便是狮子林名字的由来。

在中国佛教,禅宗分有功利禅和山林禅两种。而天如禅师修的则是山林禅,山林禅一般隐于山林草莽之中,来借以体会自然与生命的法则。在狮子林造林之初,很多能工巧匠的草图并不得天如禅师的心意,直到元末画家倪云林的出现。

▲ 图为假山一景

倪云林擅画山水枯石、墨竹茅舍,画风极简,若淡若疏。倪云林对狮子林赞不绝口,随手指点,园林假山勾勒于心中,于是便有了狮子林初期的山林模样。天如禅师对此很是满意,曾云: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生在万山中。

多年后,天如禅师圆寂,狮子林也逐渐荒废。后经朝代更替,这座禅林慢慢地也就变成了达官贵人的私家园林。乾隆年间,狮子林归衡州知府黄兴祖所有。在整个狮子林的历史上,黄氏家族拥有的时间长达170余年。

狮子林的最后一个主人便是贝润生,民国初年以经营染料成为巨富,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便是出生于贝氏家族。贝润生冠以狮子林旧名,在保留原有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一些建筑,比如贝家祠堂、燕誉堂、九狮峰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图为修竹阁对面长廊

因为天如禅师的关系,狮子林内很多建筑的意寓都和禅宗里的公案颇有渊源。具体的我们可以从揖峰指柏轩、问梅阁、立雪堂这三个为代表的的匾额中一窥其二。

揖峰指柏轩

▲ 图为揖峰指柏轩

出自禅宗“赵州指柏”的典故

有僧人问赵州和尚,“如何是师祖西来意”?赵州云:“庭前柏树子”。

整个故事的意思大意是,一僧人问:达摩祖师千里迢迢来到中国的旨意是什么?来传道,那么什么才是“禅”,什么才是“佛”?赵州和尚所处的观音院也称“柏林寺”,寺内柏树繁盛。赵州和尚此言便是说:山川草木皆可成佛,你的所见、所听、所闻都是佛的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图为揖峰指柏轩

指柏轩是园内的正厅,是招待亲朋好友和写诗作画之处。因庭院中原有名为“腾蛟”的柏树而得名。属于狮子林中的旧景,后来贝氏重建成了两层。轩内共嵌有彩色玻璃窗108扇,可上下开启,近乎对称的格局让整个建筑显得规整讲究。

问梅阁

▲ 图为问梅阁

出自禅宗公案《五灯会元》中“马祖问梅”的典故

唐法常禅师是马祖道一禅师的弟子,因马祖道一其言“即心即佛”当场大彻大悟,于是到了浙江大梅山修行。

马祖为了解他所领悟的程度,便让另外的弟子前去对法常说“马祖大师近来佛法有变,又说非心非佛。”法常道“他说他的非心非佛,我只管自己的即心即佛”。马祖听到后赞许的对众弟子说“大众,梅子熟了。”后来法常禅师便被人称为“大梅禅师”。

▲ 图为问梅阁

问梅阁地处西部假山最高处,建筑为重檐歇山顶。阁内由屏风相隔,窗纹、屏风等装饰花纹皆用梅花图案。在阁外种有梅花数枝,冬季梅花暗香幽动。

立雪堂

▲ 图为立雪堂

出自禅宗公案《景德传灯录》中的典故

禅宗二祖慧可初次见达摩的时候,态度十分傲慢。后来当慧可知道达摩祖师的身份后,历千辛追随至少林寺,立于门外直至天明,达摩祖师不予理会,说除非天降红雪,才会向慧可传法。为了学法,慧可吹断了自己的手臂,鲜血染红了积雪。达摩感其虔诚,终于收为弟子,传经授道。

狮子林将禅宗的隐遁和文人的隐逸融为一体,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而这些公案和眼前的风亭月榭形成了一种禅悦之趣,这也算是狮子林的独特文化之一。

▲ 图为揖峰指柏轩

狮子林虽然作为一个禅林,但同时也有另一个名称,号“假山王国”。最大的特色便是园内状若狮子的假山群,假山群散布在园内各处,形若诸狮,接下来我们要聊的便是狮子林的假山。

整个狮子林中的假山是园内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分为旱假山和水假山两部分,还有一个亮点便是后期贝氏增建的九狮峰。

旱假山

旱假山位于东部,在揖峰指柏轩的前面。这座假山的太湖石据说是模拟佛教文化中的狮兽等形象排列,构成了一副出入奇巧的群狮图,而又深寓佛理于其中。

整个假山分上、中、下三层,共计九条暗藏玄机的通道,二十一个玄妙无穷的山洞。让整个山洞就像迷宫一般,蜿蜒曲折、错综复杂而又环环相扣。游人进入其中,不知去向、回环相通、幽深而不可测。

对面石势阻,回头路怱通。如穿九曲珠,旋绕势嵌空。如逢八阵图,变化形无穷……同游遇分散,音闻人不逢。变幻夺地脉,神妙夺天工……朱炳清的《狮子林》一文,生动形象的将假山的曲折相通表达了出来。

几番曲折行至山顶处,你会发现山顶处立着各种不同形状的假山。其中最著名的有五峰,居中状若狮子,名为“狮子峰”,东侧为“含晖峰”,两侧为“立玉”,“昂霄”等众小峰。

太湖石深具瘦、透、漏、皱之美,将各式狮子的形状演绎的惟妙惟肖,细观之下,各石峰神态各异,或躺或卧或吼或立,千奇百怪。

在狮子园最早建立之初,以竹多石怪而名。在假山顶依旧林立着各种形状的古柏枯枝,枯木丛竹,经太湖石相衬颇有点遗世古风,超脱世俗之外的感觉。

试想入暮时分,山石枯木之间相互掩映,远处黛瓦白墙,再加上几点寒鸦,整个山林幽远的禅意立显无疑。

水假山

▲ 图为西部水假山一景

朱揖文曾说:狮子林湖石玲珑,洞壑宛转,大概分为东西两部……西部盘旋曲折,有如回文。

水假山位于临水而筑,中间一座小飞虹把假山分成了东西两个部分。东面围卧云室而筑,西面临水而垒。

水面上的假山群玲珑俊秀,群峰起伏,险怪而玲珑,或立或卧,或俯或昂,与狮子的形态极为相似。据说整个园林内暗伏了500多只姿态各异的狮子,和佛经当中的五百罗汉相同。而同时狮子又和禅宗有着不解之缘。

梵语中狮子叫僧伽彼,“即众僧”的意思。狮子在佛教里,象征了佛法的至高无上,来比喻了佛陀的无畏与伟大。而在佛教中,最为出名的狮子吼,也是佛法的一种隐喻。用以形容佛法之庄严威仪,一声狮子吼,开悟混沌。

假山依禅宗之深意而垒,汇千奇怪百怪之狮型怪状,形神兼备、若有似无。整体假山拨地而出、高低错落、路径回环,这些路径或盘旋于高崖、或落于低谷。行走于其中,让人不知去向何处,在有限的空间里,空间里的转换让人惊讶。

整个假山临水而垒,三面环水,与一汪碧水相伴,池内荷花遍布,虽处园内亦可享山水之乐。

湖心亭建于湖中心,西望可观瀑布飞泉,故亭中匾额提名“观瀑”,连接湖心亭和东面假山的是成直角形的九曲桥,整个湖面荷花遍地,夏季赏荷好去处。

据说当时贝聿铭先生在设计苏州博物馆庭院的折桥时也参考此处而设计。

点击观看苏州博物馆回顾

▲ 图为西部湖心亭

说到水,不得不提位于西部假山飞瀑亭边的水景小瀑布。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在周围绿意的簇拥下,曲折幽深,俨然悬崖飞涧。

▲ 图为飞瀑亭边上小瀑布

九狮峰

▲ 图为九狮峰

兹今吴下高手,堆塑小景,曲折尽肖……

九狮峰立于燕誉堂后的小方厅庭院。小方厅,因其厅正得名,左右窗景四时景色皆不同。但是整个小方厅最大的价值便是其中展示的“金砖”。金砖是明清两代帝王专贡,因工艺复杂素有“一两黄金一块砖”之称

点击观看金砖回顾

九狮峰是用若干个太湖石连接而成的石峰,太湖石于宋代开始广泛运用,但是后期整块的上品太湖石已不为多见,于是一些能工巧匠便以小块太湖石叠砌而成峰。

这块九狮峰的妙处就在于整体看不出斧凿拼接的痕迹,石纹自然仿若浑然天成。

只见花坛中九狮峰拨地而起、凌峰而立、透漏瘦处呈飞舞之姿。站立堂前,细观九狮峰,仿若群狮戏舞一般。或见狮子回头,或嬉戏、或昂首、或吼狮……一只狮子叠着一只狮子,仿若戏耍之孩童。

▲ 图为九狮峰

▲ 图为九狮峰

在九狮峰身后是一面粉墙,峰石之美加以黛瓦粉墙的映衬,让整个九狮峰显得更加的突出。在粉墙上则分布着各不相同的的花窗,每个花窗的图案对应的是琴棋书画,意喻子孙后代也要文采风流。

▲ 图为九狮峰花窗

站于庭前,但见整个石峰姿态万千、气势雄伟。依稀可见不同姿态的顽狮戏耍其中,引人遐想,似人似物、是似而非。

狮子林的历史很是悠久,但是今天我们重点要聊的是真趣亭和贝氏祠堂。分别对应的人物图谱为清乾隆皇帝和贝氏家族。

真趣亭

▲ 图为真趣亭

元明之际,共有三位画家为狮子林作画,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倪云林所做的《狮子林》,画卷转展流入宫中,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

在苏州众多园林之中,乾隆对狮子林可谓是喜爱至极,下江南时曾六次到访。乾隆第一次来到狮子林是乾隆二十二年,由于慕名倪云林笔下的狮子林已久,他不惜千里迢迢带着倪云林的《狮子林园》真迹,来到园中对照观赏。

▲ 图为燕誉堂

乾隆二十七年,乾隆又来到狮子林内游玩,在假山中迷失近二个时辰之久,走到亭中纳凉之时,问起随行官员亭子的名字。

随行官员就说:这个亭子还未起名,求皇上赐名。当时乾隆不加思索的写了三个字“真有趣”,心里还在想着刚才的假山之乐,写完之后颇觉尴尬。

▲ 图为真趣亭

▲ 图为真趣亭

这个时候陪同的状元便灵机一动向乾隆说:皇上我从小家境贫寒,一生都想要富有一点,能不能把“有”字相赐。乾隆皇帝一点即通,便顺水推舟将有字相赠,于是就成了如今的真趣亭。

贝氏祠堂

▲ 图为贝氏祠堂

说起贝氏祠堂可能不得不提到狮子林的最后一任园主贝润生。

贝润生自小贫寒,靠家族接济成大成人。1914年,因世界大战爆发,贝润生靠德国人低价转卖到的颜料而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之后他开始投资房地产,由“颜料大王”转身变成“地皮大王”,从此成为上海巨富。

1917年,贝润生以近一万银元买下狮子林和周边的大片民房基地打通狮子林进行整修。历时9年进行修复,让狮子林重回往日生机,同时在园内兴建贝氏祠堂,并捐建义庄和族校。

在整修过程中,贝润生采用当时的建筑材料,再加以西方艺术美学,让整个狮子林加入了不同的风貌。其中有燕誉堂、九狮峰、贝氏祠堂、九曲桥、石舫、见山楼等均为后建。

▲ 图为燕誉堂

▲ 图为石舫

贝氏祠堂现在位于入口正厅处,正中的匾额上出自顾廷龙手书“云林逸韵”四字,暗喻倪云林所设计的狮子林有虚静清逸之味。两边的木栏杆上雕有牡丹,凤凰等图案。正中一对青铜狮像很是庄严。

▲ 图为贝氏祠堂

▲ 图为贝氏祠堂

门把手上的蝙蝠锁样,寓意多福多寿之意:左右廊有敦宗睦族的砖额,寓意家族和睦之意:祠堂屋檐上还有福禄寿三星和一个小孩子的塑像,寓意子孙发达,光宗燿祖之意。

▲ 图为贝氏祠堂

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曾在狮子林内度过一段童年时光。可以说在狮子林内的生活时光里,假山、石桥都对贝聿铭先生的建筑理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苏州博物馆便是贝聿铭先生的封山之作。

写在

最后

客来竹林下,时闻涧中琴。经房在幽竹,庭户皆春阴。孤吟遂忘返,烟景生逾深。

明 徐贲 《狮子林竹下偶咏》

自古园林多墨客,苏州园林一直是文人心中理想的栖息地:一盏茶、三五好友、吟诗作画、何其洒脱……

人生过半,开始想要坚持一点梦想。一路行走,去看没有看过的风景,记录不一样的人生。

版权声明:图文版权为原作者原创,请勿商用,如有发现,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有转载请联系作者,在作者许可后转载并完整标注作者和文章来源。若有来源信息标注错误或侵权,请留言联系小编。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及时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