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很多手机应用的APP会在使用初始就通过各种协议,要求用户同意APP使用或查询手机内部通讯录、相册等个人信息,甚至于和朋友说了句想要买什么,也会马上在各种平台首页看到商品推送,让人不禁询问,大数据时代,拿什么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智能手机时代很多手机使用脸部解锁可以理解为保护用户信息,但是如若拿快递也需要人脸拍照留证呢?上海一快递代收点推出新规:为防止偷窃和误拿,所有前来取件的人必须要拍照存档才可取走快递。不少市民对此质疑,此举可能泄露隐私,“被人拿去人脸识别付款怎么办?” 客服回应,拍照是为识别是否是本人。

除了取快递,还有公厕取纸也需要人脸识别了。东莞市一公厕内,方便的市民需要人脸识别才能取纸,本意是为防止来往的人滥用厕纸,刷脸3秒可取90厘米厕纸,有网友担忧个人信息被泄露。随后东莞城管发布通报称,经查该设备并没有网络功能模块,而拍摄到的用户照片也会在规定时间内自行删除。东莞城管表示,对于公众担忧,已协调终止使用该设备,改为常规方式免费向市民提供纸巾,同时对本次事件中给市民带来的不适深表歉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取快递和公厕用纸这些都可避免,但若是进小区门也需要人脸识别呢?哈尔滨一小区设置人脸识别,街道办回应,目前人脸识别系统还没投入使用。居民表示门锁不好用,有时候打不开的现象也令人头痛。投入未使用的门和南京售楼处的投入使用已经拆除的门,都是各行各业对人脸识别的试水。江苏南京要求多家售楼处拆除人脸识别系统,属全国首例。在治理的同时理应看到人脸识别技术在全国不同行业的泛滥,那么,使用人脸识别的法律边界在哪儿?

目前天津市已经立法,《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市场信用信息提供单位采集自然人信息的,应当经本人同意并约定用途,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市场信用信息提供单位不得采集自然人的宗教信仰、血型、疾病和病史、生物识别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采集的其他个人信息。网信办公布了38类APP收集个人必要信息的范围,向公众征求意见,APP超范围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时代要终结了吗?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