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寻找幸福

作者:荣发群(乐至县石佛中学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是荣发群老师,来自四川省乐至县石佛镇的一所乡镇中学—石佛中学。

我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特别贫穷,从我记事起,我们家年年超支,由于父亲长期身患肺结核,母亲也长期身患糖尿病,加之父母有五个子女,我们家成了贫中之贫。我是家中老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父母为了培养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让家中老大和两个妹妹、一个弟弟连小学未毕业就辍学了。全家都把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于是我发奋学习,在节假日和空闲时间还帮父母干农活,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1985年6月,根据我的学习成绩,照理说应该报考乐至中学,然后再考大学,可是由于家里太贫穷,母亲含着泪说:“还是报考乐至师范学校吧,好减轻家庭负担。”于是填志愿时选择了乐至师范学校,1985年8月,我收到了乐至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我在乐至师范学校读书的三年里,一直担任八五级一班的班长并于1986年11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8年8月,我被分配到乐至县通旅镇光明小学工作。到光明小学报到时大哥送我一程。我们拿着行李从家里步行到水井,共计五里路,再从水井步行到油槽弯,共计十二里路,然后乘车到乐至,共计六十里路,又从乐至乘车到石湍,共计四十五里路,我们从石湍下了车,从石湍步行到通旅,共计二十五里路,最后从通旅步行到光明,共计八里路。当时光明小学唐嗣民校长给我安排了一个千疮百孔的大约6平方米的石板瓦房,地面不但潮湿还有很多老鼠洞,当时我的心凉了一大截。

刚开始担任初一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和初三政治教学,可父亲在我工作的第一年去世了,这是我一生的锥痛,甚至为了心爱的学生,没有送父亲的最后一程。

从此,面对现实,酸甜苦辣,寻找幸福,扎根光明小学整整十八年,由于光明小学地处边远贫穷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我曾亲眼见到不少年轻教师不愿在此安心工作,先后想方设法远走高飞,另寻沃地。直到2006年9月,组织上才安排我到离老家稍微较近的乡镇乐至县石佛中学任教,先后担任教科室副主任、主任、初中语文教研组长,语文、历史、生物等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在乡村做教师是幸福的。刚参加工作十余年,一只蜂窝煤炉子夏烧茶水冬驱寒湿。菜有时是自己种的,猪肉偶尔到通旅场采买,虽然自己是最穷最穷的教书匠,虽然自己参加工作10年以后才有女朋友,但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我会倾囊相助,挤出点零头献献爱心。在我的世界里,没有富有,没有贫苦,只有学生,担任班主任工作三十多年来,总共为王涛、廖志敏、廖朝勇、徐文平等贫困学生献爱心一千伍佰八十余元,人生本来无,何来有,只要心中装着一个至纯至美的愿望,就会感到幸福。这个愿望使学生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所教班级是一个团结互助的战斗集体。哪里有不幸,哪里就有我班学生献出的爱心。其中在省市县公开报道的就有3次,分别是1996年1月于《内江日报》刊发的《49颗童心盛满爱》、1996年6月于四川《少年时代》刊发的《县委书记和少先队员》和2010年5月于《资阳日报》刊发的《52颗童心与158.8元钱》,其中乐至电视台重点报道了原县委书记王铭晖给光明小学荣发群老师所教班级和学校师生的一封信,表扬小学生捐款帮助困难企业职工过好春节的典型事迹。

在乡村做教师是幸福的。阳光可以沥过树叶滴到校园中,月辉可以泄过窗格流到书桌上,此时备课、批改作业乏了,就听听风声、雨声、读书声,议议家事、国事、天下事,围在收音机旁听听广播,有时静下心来拿起手中的笔,谈体会,谈感想,谈人生,谈收获,从那时起就开始陆陆续续发表文章了,快乐盈满身心,温馨洋溢小屋。一九九四年二月,我不幸患了化脓性阑尾炎,去乐至县人民医院治疗,术后十余天,伤口还未痊愈,我又赶回学校上课。只有上课才会拥有幸福。一九九四年下期,学校教师缺编,我一人承担了中心校六年级语文、数学两个学科的教学,并担任该班班主任,直至该班毕业。历期县命题,乡镇统考,所教学科均名列全镇或学校同级段之首,期期如此,无一例外,均有案可查,有口皆碑。在老百姓心目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镇党委、政府几乎年年把我评为优秀教师和优秀共产党员,原通旅镇党委书、石佛镇党委书记龙国良同志多次在全镇干部会、教师会上号召大家向荣发群同志学习,在全镇百姓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连条件最好的通旅街上的学生也转校到最偏僻的光明小学就读我班。

2006年9月到石佛中学工作以后,作为语文教研组长,所教学科仍然期期名列学校同级段前茅,受到了师生和家长的高度赞扬。32年来,年度考核8次优秀,师德考核10次优秀;荣获市级荣誉称号6次(含2019年9月资阳市人民政府表彰的优秀园丁1次),县级学科教学质量奖5次,县级荣誉称号10次,镇级荣誉称号8次,辅导学生荣获县级一等奖以上12次,二等奖8次,三等奖6次;撰写或发表诗歌、散文荣获国家级奖1次(含2019年9月在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中,荣获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表彰的作品《帅乡风韵》诗文创作大赛三等奖),省级奖3次,市级奖4次,县级奖3次。承担资阳市优质课1次,乐至县优质课3次,资阳市专题讲座2次,乐至县专题讲座5次,课题研究成果荣获四川省政府教学成果三等奖1次,荣获资阳市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1次,乐至县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1次,三等奖2次,乐至县政府社科成果奖2次,资阳市教育局科研成果一等奖2次,三等奖2次,其中一项由我担任主研并执笔的省级课题目前正在结题之中;在省级公开刊物《四川教育》、四川《教育导报》、《四川教育学院学报》、四川《教改探索》发表优质论文10篇,荣获县级优秀论文或课件制作一等奖以上28次。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995年6月,在内江市《学语文报》发表《怎样写好看图作文》;1997年5月,在乐至县小学数学毕业复习研讨会上作《正确处理小学数学总复习的几个关系》的专题发言,并于1997年第三期发表在四川《教改探索》上;1999年5月,在《资阳时报》发表散文《哭泣的棕榈》;1999年7月,在《四川教育》发表《小学作文教学整体改革的探索》;2000年8月,在《四川教育学院学报》发表《当堂完成作业值得提倡》;2000年11月,在《四川教育》发表班主任德育论文《关心﹒信心﹒耐心》;2001年10月,在《四川教育学院学报》发表《小学作文教学五要》;2001年,在四川《教育导报》第39期发表诗歌《粉笔》;2002年8月,在《四川教育学院学报》发表《宽容才会有创新》;2003年4月,在《四川教育学院学报》发表《减负关键在于提高语文练的效率》;2004年4月,在四川《教育导报》发表《撰写教后小记有感》;2004年6月,在《资阳广播电视报》发表散文《青春的语言》;2004年11月,在四川《教育导报》发表《浅谈课堂讨论的注意事项》;2005年5月,在四川《教育导报》发表散文《乡村教师素描》;2008年6月,在乐至县初中语文学科教研会上,上公开课《长相思》;2008年12月,在资阳市教改实验专委会上作《对语文教学现象的几点思考》的专题发言;2008年12月,在《陈毅廉政思想征文集》发表古体诗《陈毅铭》并在陈毅廉政思想研讨会上做专题发言,原资阳市纪委书记谢邦知给予我高度评价;2011年3月,在资阳市初三语文毕业班教学研讨会上担任公开课《综合性学习的学法指导》;2011年5月,在《四川教育》发表《农村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2013年2月,在《四川教育》发表《初中作文教学策略探析》;2014年5月,在乐至县初三语文毕业班教学研讨会上作《记叙文阅读复习教学建议》的专题发言。功夫不负有心人,只有默默地奉献才能体会到扎根乡村的真正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乡村做教师是幸福的,并不孤独。且不说有那么多孩子围着问这问那,忙碌着释疑解惑只愁自己知识不够。人不能拥有一切;丢弃一些,才能得到一些。人生的实质就是选择,选择乡村就是选择幸福。我的优秀事迹曾接受过乐至广播电视台记者会同县教育局领导来学校录音采访,在1995年11月20日、11月28日和12月3日以《我就扎根在这穷乡僻壤》为题,先后在乐至人民广播电台和内江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中播出,引起了社会的强大反响和教师们的举目关注。2003年5月和2006年9月,原四川农业大学党委书记、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四川省教育厅常务副厅长,四川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现任四川省关工委副主任唐朝纪同志看了我的先进材料后在给我的回信中评价道:“从你的作品来看,你确实是一位勤奋敬业并且非常有幸福感的好老师;能够在边远的光明小学工作近二十年不易,特别是安心工作,创造极不平凡的教书育人佳绩更不容易,这点值得敬佩!值得学习推广!。”

在乡村做教师是幸福的。利用节假日家访,与家长沟通,才能真正体会到自己肩上应该扛起的责任。偶尔有成就的学生鸿雁传书,曾教过的学生张朋兵、徐文平、徐红艳、刘元海、冷祯国等同学,它们字里行间通衢幽巷的情调又会勾起我淡漠的记忆。想当年参加工作时意气风发,感慨今日沧海桑田,从教32年,弹指一挥间,霎时又觉得人生短暂,2018年8月,我的女儿考上了四川文理学院的公费师范生,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将来也要从事乡村教育,后继有人啊!如今虽然年龄较大一些,但我仍然老当益壮,能在乡村学校的三尺讲台继续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能用自己的脊背架设通向未来的桥梁,能够给年轻教师树立一个好榜样,也很欣慰。(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