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关总署公布了11月份的外贸进出口数据。

以美元计价,11月份的进出口总值为4607.2亿美元,增长13.6%;出口额为2680.7亿美元,增长了21.1%;进口额为1926.5亿美元,增长了4.5%;贸易顺差为754.3亿美元,增长了102.9%。

其中,进出口总值和出口值,都创下了1979年有单月统计数据以来的最高纪录。出口的增加幅度21.1%,也创下2018年2月以来的新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世界各地的经济都深受疫情影响,大多陷入停滞或倒退,中国的外贸却创下天量,是如何做到的?

首先,疫情已经持续接近一年,大家也基本都接受下来,不管有效控制与否,很多地方都回归了正常节奏生活。而圣诞节即将来临,正是欧美社会消费的高峰期,也是中国外贸企业的出货高峰期,历年皆是如此。

其次,中国的疫情控制比较得力,社会和经济生活早已恢复正常;而很多国家的疫情在近期再次出现反复,也使得一些国家的订单出现向中国转移和回流的趋势。

诸如印度的纺织品订单,近期大量转移至中国,国内相关企业的订单排期,甚至要排到明年年中,尤其是生产造桌布、毛巾等产品的企业。订单回流的同时,自然也推高了中国的出口。

第三,外贸火爆是一个整体状况,再具体至各行各业,订单量的分布则显得冷热不均。

因为在疫情之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出行社交的频次大幅减少,很多活动在室内进行,这样一来便出现了所谓“宅经济”现象。

服装、鞋帽、手袋,这些与出行密切相关的行业,仍然深受疫情的影响,需求并没有得到恢复。另一方面,防疫物资,诸如呼吸机、口罩,还有电子产品,电脑、手机,以及厨房用品,家具,此类符合宅经济需求的产品,订单量大幅暴增,正是它们推高中国的外贸。

甚至有一种说法,在疫情期间,上衣的需求远远大于下装,因为人们在家里开视频会议的时候,在画面中更多看到的是上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四,因为有很多国家的疫情没有得到控制,这些国家向中国的出口也深受影响。

于是就出现了一种情况,大型国际货船从中国出发的时候,仓位非常紧张、海运费暴涨,而返程却装不满——于是船运公司便更倾向于减少船期,进而又加剧了国内仓位不够的情况。

而这种情况如果要得到缓解、取得平衡,还有赖于全球疫情的有效控制。

第五,东盟在今年上升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11月份的数据也是如此。这与中国的产业转移有很大关系,现在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很多时候发生在转移出去的中国企业跟国内的总部、供应商之间。

也就是说,有的企业可能把已经把产能转移到越南、柬埔寨,但主要的原材料仍然要从国内订购,仍然是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供应链结构,只不过发生在不同的国家之间,于是就变成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额。

总体而言,世界经济在疫情影响之下的种种表现,其实凸显和强化了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