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每个为国打拼的人都渴望能被“封爵拜相”,然后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这是古代一种普遍认可和追捧的社会价值所在,也就是成功的表现形式。封建社会等级森严,除了地位最高的皇帝,下面一次分为王爵、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六等,王爵即我们俗称的王爷,其地位仅次于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古封王者不计其数,称呼也是花样百出,什么吴王、鲁王、魏王、陈留王、胶东王等等,被封王者一般是皇室子弟龙子龙孙等,即藩王。藩王拥有自己的辖地,裂土临民犹如独立藩国,有自己的军队,权力很大。而明代藩王分封各地,但是没有专属的封地,也没有军队,称之为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但无论哪个朝代,在封王的规范上大体相同。

中国古代王爵的分封极为讲究,按照一字和二字进行分封。一字王,指封号为一个字的王爵,如吴王、鲁王、魏王等等就是一字王。所谓二字王,自然就是封号为两个字的王爵,如陈留王、胶东王等等。虽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地位却很悬殊。一字王多封皇子、皇帝兄弟,二字王多用于分封功臣。但是具体情况也是视情况而定,异姓封一字王的也不是没有,如楚王韩信等。

但是在诸多王爵称号里,有一个比较“牛气”的存在“一字并肩王”,这又是个什么王爵?比如《隋唐演义》里的罗成被封一字并肩王、《薛仁贵东征》里的薛仁贵也被封一字并肩王。这是个王有多大?其实“一字并肩王”也是在一字王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同样是一字王,只不过多了“并肩”二字。顾名思义,就是和皇帝肩并肩,真真正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是正史中并未见某人有被封“一字并肩王”的记载,此称号多出自民间野史或者演义小说。像罗成本就是演义虚构人物,所以自然不可能有什么爵位。薛仁贵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在平定高句丽之后,被封为右威卫大将军、检校安东都护、平阳郡公,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可是终其一生也都没有被封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字并肩王”的王爵应是杜撰而来,因为封建社会里,皇权是永远不能被挑战的,永远是权力金字塔最顶尖的唯一存在。帝王就算封了“并肩王”也不过是表示一下尊崇赞赏而已,封你是给你脸,但是只要敢接受,那就是不要脸,离死不远了!哪个皇帝能容忍有人与他肩并肩,平起平坐?为汉朝打天下的韩信,虽然是一字王,但是还没到跟刘邦“并肩”的地步就被整死了。

所以,异姓被封一字王可以有,但是“并肩”二字看看就得了,它更像是一种荣誉称号,例如现在的“荣誉教授”、“荣誉市民”等等,是古代皇帝表达赞赏的一种方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