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舆讯 据欧时大参报道 因批评伊斯兰教而遭到死亡威胁的法国高中生米拉(Mila)近日再次因安全问题被学校“开除”。

为保师生安全,军校也不敢收“骂伊斯兰”女孩?

据法新社12月11日报道,17岁的高中女生米拉由于今年1月份在网络直播中发表批评伊斯兰教言论而被网暴,不得不从学校退学。今年2月,米拉秘密转学到一所军校。但由于她在近日的一场网络直播中透露了其所在学校名称,学校决定将其“开除”,以保护其他师生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1月,米拉对伊斯兰教猛开嘴炮,并说:“你们的宗教就是一坨屎。”引发轩然大波。(图片来自视频截图)

不过,米拉的律师马尔卡Richard Malka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澄清说,米拉并非故意透露所在学校名称,而只是在直播时“不谨慎地”问一名男粉丝“是否仍在这所高中上学”。

米拉被学校“开除”后,愤怒的父亲在《观点》杂志(Le Point)发表了一封题为《致懦夫》的公开信。在信中,米拉父亲猛烈抨击军校“揪住小辫子趁机摆脱”女儿,“虚伪之至”。他还指责学校对米拉言行举止要求极为苛刻,女儿在社交网络上的一举一动都被“军人监视”,“承受了巨大压力”。

米拉的父亲表示,自己被官方机构表现出的“懦弱打垮”:“继教育部之后,军队也放弃给一个17岁女孩上学的机会。”老父亲绝望地说:“我们谁也不指望,以后我们会自己想办法……”

▲今法国负责男女平权的国务秘书希亚帕(Marlène Schiappa)11日接受采访时表示:政府不会放任不管,我一定会想办法解决。(图片来自采访视频截图)

据《观点》杂志报道,在米拉父亲发表《致懦夫》公开信数小时后,法国国防部就发表声明,军方拒绝使用“开除”一词,但同时承认,“无法再继续保障米拉在学校的安全”,(米拉)“暂时离开”学校对所有人都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国政府发言人11日在电视台上表示这个消息让他很触动,“米拉从1月起受到死亡威胁,这是我们的责任,应该由共和国来保护她。”(图片来自采访视频截图)

抨击伊斯兰教,17岁少女收到5万条仇恨信息

今年1月18日,米拉在网络直播时和一名同为女同性恋的粉丝聊起感情话题,这位粉丝留言说自己“不太喜欢阿拉伯女孩”,米拉随即回应说“我也不太喜欢,不是我的菜。”这句话引起了一些看直播的粉丝不满,其中有一名男网友留言骂米拉是“死同性恋”、“种族主义者”。不料,米拉马上开启对伊斯兰教的嘴炮,并在最后说:“你们的宗教就是一坨屎,你们的神,我把手指插到他的PY里。谢谢,再见。”

这段视频引起轩然大波,米拉不得不从所在的Villefontaine市(伊泽尔省(Isère))的高中退学。针对米拉的言论,检方就“煽动种族仇恨”展开调查,但最终决定不予起诉。检察官Jérôme Bourrier解释说:“视频中的言论,无论使用何种侮辱性的语气,其目的只是表达对宗教的个人见解,而非煽动针对某种宗教信仰、某个族裔的仇恨以及暴力。”

▲法国当时的司法部长贝卢贝(Nicole Belloubet)在接受欧洲1台采访时,曾表示“侮辱宗教显然是侵犯了信仰自由”,结果引来极大争议。之后她又出面解释称自己不是想反对批评宗教的权利,只是想说“在民主社会,因为信什么教而歧视他人是违法的,而且这可能会很严重,因为这会导致仇恨或排斥。这是判断信仰自由很重要的一点。”(图片来自采访视频截图)

事件发生后,一些网友在社交网络发起#Je Suis Mila(我是Mila)话题词,留言表示对米拉的支持,维护言论自由,强调在法国渎神无罪;而另一边,一些人则认为米拉的言论并非实在单纯表达自己对宗教的观点,而是对伊斯兰先知、穆斯林群体的侮辱,是赤裸裸的挑衅行为。

几周之后,米拉接受法国新闻节目《Quotidien》的采访,她表示自己“有渎神的权利”,但为自己的“粗俗”言论“给温和穆斯林带来伤害感到抱歉”。

▲Mila在今年2月上法国新闻节目《Quotidien》时,表示自己完全不后悔。但她还是想对被她的话伤害的那些和平的宗教信徒表示抱歉,“我并不想针对某人,只是在亵渎宗教”。(图片来自采访视频截图)

教师被斩首,少女再次发声

今年10月16日,法国历史教师帕蒂因展示先知漫画被残忍斩首,“低调”了一段时间的米拉再度发声:“麻烦管好你们的真主好友!我的手指还插在他PY里还没拿出来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生教师遭斩首案后,Mila再次向伊斯兰教开炮。(图片来自视频截图)

米拉关于伊斯兰教的言论再次引发强烈反弹。11月初,她在推特上发表声明称,自今年1月以来,自己收到了5万多条仇恨信息,连在马耳他参加语言夏令营时,也在酒店被一名长居法国的阿尔及利亚男子认出,遭到强暴和死亡威胁。米拉在声明中承诺说,“今后将在社交网络低调行事”。

寻找自我的“网瘾少女”

从马耳他语言夏令营返法后,米拉前去警察局报案。在被问到“为何还活跃在社交网络上”时,17岁的高中女生表示:“我太爱社交网络了!我在网上po一些艺术化妆造型和音乐。现在我把账户设置成私人账户了,不过为了有更多粉丝,我还是会接受所有人的关注申请。”

米拉的律师马尔卡也是《查理周刊》案的辩护律师。在他眼里,米拉仍在“聪明、有思想的女性”和“不成熟的小女孩”二者之间徘徊。“17岁的女孩还在寻找自我,还不知道她究竟是谁,(经历这些事)是很复杂的。”

▲马克龙在近日接受Brut平台直播采访时也谈到Mila,认为Mila遭受威胁是不能容忍的。“一些人认为在法国不能批评宗教,Mila是受害者。而事实是,我们能批评所有宗教,所有哲学思想。”同时,马克龙强调:“法国与穆斯林没有过节,法国是最早翻译古兰经的国家之一。但我们实现了政教分离。”(图片来自推特照)

马尔卡律师还对网暴行为不受法律处罚表示遗憾,他指出,米拉卷入的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战争”:“在这个年纪,不应该承受这些”。今年8月,米拉曾向警察表示,自己有时会做噩梦:“我总觉得迟早会被穆斯林/伊斯兰极端分子杀死”。

言论自由是否有界线?

不过米拉的“口无遮拦”也引发一些争议,一些人提出质疑:言论自由是否有界线?如何掌握言论自由与尊重他人之间的平衡。

哲学家Charles Girard表示:如果说在言论自由和尊重他人之间很难实现其脆弱的平衡,那法国无疑在这个问题上难上加难。法国超过60%居民是无神论者,“人们不会想到行使言论自由可以被视为犯罪。我们无法理解信徒的愤怒,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已经不再相信宗教。”

除了塑造“英雄”,法国还应该做什么?

另一方面,惨遭砍头杀害的帕蒂教师的5岁儿子于12月15日将正式成为由国家抚养的孤儿(pupille de la Nation)。

据法国军队代表解释说:“这个孩子将和战争孤儿一样,可以获得每月经济援助、免缴学费或考试费、学校补助金等,以得到保护和精神及物质上的支持。而且,这个孩子也可能被军校录取。”

那么问题来了,法国官方在大力支持“拥护言论自由”“敢于亵渎宗教”的共和国好国民的同时,是否还应该做些什么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呢?(原标题:收5万条死亡威胁、被退学、怕被杀!“骂伊斯兰教”女孩的言论自由是否该被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