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月,卫立煌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同时兼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中条山虽然属于第二战区,但是却由卫立煌负责防守,这也是他兼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的原因。

日军为了打通西进潼关和南下洛阳的战略通道,对黄河北岸的山西中条山区,发动了十三次大规模的进攻,均被卫立煌率部抵挡住了,使日军始终难以从山西渡过黄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卫立煌

这里得提一下在镇守中条山时立下汗马功劳的第38军。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被迫出国,孙蔚如便开始担任陕西省政府主席,第17路军被缩编为第38军,孙蔚如任军长,成了陕西军政一手抓的人物。

抗战爆发后,孙蔚如率第38军,赴山西、河北等地抗日,先后参加保定、忻口、旧关等战役,但可惜的是,为报西安事变之仇,蒋介石将第38路军分割使用,孙蔚如的军队,死伤惨重。

1938年夏,赵寿山升任38军军长,进驻平陆县茅津渡一带。张茅公路一仗,打得日寇牛岛师团溃不成军。

之后,38军在中条山坚持抗战达两年半之久。

日军称中条山是他们侵华的“盲肠”,卫立煌称38军为中条山的“铁柱子”。

然而,当抗日战争逐渐深入到最艰苦的相持阶段时,国民政府开始倾向于消极抗日政策,作为国民政府中的抗日派,卫立煌不受待见。

1940年冬,蒋介石以与八路军走得太近为由,下令调38军开赴到河南,卫立煌也被蒋介石剥夺了中条山地区的指挥权。

得知这一消息后,日本人立即组织了大规模的攻势。

卫立煌离开后,蒋介石派国民政府大员、著名的亲日派何应钦来到第一战区主持军事会议,讨论中条山防务,何应钦是国民政府军政部部长,高高在上,对中条山的防务一无所知,他甚至都不知道哪支部队在什么地方。

何应钦提出了“防共”与“去日”,要大家将两项任务同等看待,而且把防共放在前面的。

1941年5月8号,华北日军调集了十万余人,向中条山发起了第十四次大规模进攻,防守中条山的中国军队呢,共有两个集团军大概十八万人。

在何应钦的瞎指挥下,中方惨败。前后不过30天左右时间。连日军自己也惊呼“这是事变以来罕见的战果”。

蒋介石更是气急败坏的批评此役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

据日本《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记述称,此役日军只用了21个小时就占领了国民党守军最重要的渡河点垣曲,用35个小时便完成了外侧包围圈,用40个小时完成了内侧包围圈。也就是说,日军从5月7日傍晚开始行动,到9日中午即全部完成了对中条山近20万中国军队的双重合围。之后,日军各兵团反复三次“篦梳扫荡”,中国守军粮弹缺乏,主力十万被迫突围,最终日军完全占领中条山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条山战役中的中国军队

中国军队由于事前准备不足、又缺乏统一指挥,除少数突围外,大部溃散,被俘虏3.5万人,阵亡将士4.2万人,日军据中方公布毙伤9900人,按日方数字仅战死673人,负伤2292人。

此役国军阵亡的将军有:第三军长唐淮源上将、第九十八军长中将武士敏、第七十师长中将石作衡、二一五旅长中将赵锡章、新二十七师长中将王竣、第十二师长少将寸性奇、二五旅长少将徐积幛、新二十七师副师长少将梁希贤、新二十七师陈文杞少将参谋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