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的古代王朝往往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定律,这个定律就是著名的兴衰周期定律,比如说中国历史上那么多的封建王朝,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封建王朝的存在年代超过300年。并且,几乎绝大多数的封建王朝,从第3代君王开始,就会出现懦弱无能之辈,明朝当然也不例外。

明英宗是朱元璋的玄孙,明英宗在位期间,明朝立国已经百年左右了,他的父亲明宣宗在历史上颇有一定建树,不过即便如此,明宣宗并非一个严格的明君,比如喜欢斗蛐蛐,而明朝的地方官为了迎合明宣宗,在全国范围征集蛐蛐,这种情况导致很多明朝的老百姓陷入倾家荡产的局面。

不过明宣宗即便是这样,比起之后的明朝君主们,也是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毕竟很多事情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明朝朱元璋虽然确立了大明统治的谥号,但蒙古人的的实力其实还很强大,比如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朝初年,整个长城以北的领土还是北元的领土,并且,北元的皇帝们也念念不忘反攻中原。

为此,朱元璋和后来的朱棣,多次出兵进攻北元和蒙古各部,打算彻底消灭这个隐患,不过,明朝的财富花费了不少,但是其目的并没有达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瓦剌军队的大规模入侵,明英宗把事情想得十分简单,而王振也觉得,瓦剌来入侵是一件好事儿。因为王振想在朝廷里面立威。最好的方法就是给自己搞点战功,因此王振也跟明英宗鼓吹,认为大明只要带上几十万大军群殴瓦剌,瓦剌人少,肯定被明军全部消灭。

很多历史作者认为王振在坑明英宗,其实个人觉得,认为王振坑明英宗的,只能说这是客观结果,但是主观上,王振绝对没有想坑明英宗。因为王振和明英宗没仇,而且享受着明英宗提供的荣华富贵,也绝对不会有悲观厌世的想法。要怪,只能怪王振无知,把带兵打仗理解成街头流氓斗殴,认为只要人多就能取胜。

四十万明军全军覆没,以及皇帝被俘虏,对于明朝来说,这样的打击,不亚于让明朝处于亡国危机的边缘。

明英宗被俘虏,意味着明朝已经没有了最高的决策者,而四十万精锐丧失,也意味着明朝失去了全面抵御瓦剌的资本。在中国历史上,明朝之前的任何一个王朝,在覆灭之前都很少遇到这样的情况,一旦遇到的话,这结局不外乎是两种。

第一种就是彻底的灭亡,主力的军队没有了,皇帝也被人俘虏了,这种情况下,王朝多半是进入灭亡的倒计时。

第二种是建立一个残存的政权,典型的例子是北宋灭亡以后,南宋建立起来了,不过客观来说,北宋灭亡的时候,北宋王朝的主力部队并没有被消灭,因此,宋朝的残余势力才有本钱建立南宋,根据明朝当时的情况来说,能够像南宋那样建立半壁江山,已经是很理想的状态了。

明英宗被抓的消息传到北京以后,大臣于谦等人也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于是紧急拥立明英宗的弟弟监国,这便是后来的明代宗。于谦这样做,是解决第一个问题,那就是给明朝找一个有话语权的最高话事人,这样,才能集合残余的力量对付瓦剌的大举南征。

而大臣们在明代宗召开的会议上,要求明代宗清洗王振的余党,这个要求引起了锦衣卫首领马顺的反对。原因无他,马顺是王振提拔起来的,如果清洗王振的人,他肯定官位保不住,于是马顺呵斥这些文武百官。

马顺也是愚蠢到家了,此时全天下人都知道王振误国,马顺理应低调一些,结果马顺的态度引起大臣们的反感,终于,在一个叫王竑的官员的带头下,其余的文武百官一拥而上,将马顺在朝堂上活活打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大臣们打完以后,顿时想起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马顺不管怎么说,也是锦衣卫的头目,算是朝廷的命官,当着新皇帝的面杀害朝廷命官,这无论如何也是说不过去的事情。

于是于谦请求明代宗颁布一道旨意,承认大臣们的行为是无罪之举,明代宗想了想,觉得形式比人强,于是答应了于谦的要求,就这样,君臣之间的一场危机得到了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