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雨天的早上,8岁的素媛独自一人打伞走在去往学校的路上。

一个蓬头垢面、衣着不堪的中年男人,挡在了她面前,露出猥琐的表情说:

“上学呀?撑的伞真好看,能让叔叔也撑你的伞吗?”

镜头再次切回素媛时:

一个废旧仓库中,鞋子、书包散落一地,素媛垂着头,双臂已经被血水浸透,几乎奄奄一息。

没错,这就是我们熟悉的电影《素媛》的故事开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素媛》

众所周知,这是一部改编自真实案件的性侵儿童题材的韩国电影。

电影和案件原型曾几度引发社会的深度关注和讨论。

而该电影原型中的罪犯,赵斗顺,即将于本周,刑满释放。

素媛案罪犯原型-赵斗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性侵创伤的多面性和永久性

电影中,出于人道主义并未呈现最为不堪的画面。

但据「素媛案」原型案件披露,受害者原型娜英(化名)所遭受的非人伤害,几乎是毁灭性的。

当警方赶到案发地教堂时,看到了这样的场景:

娜英(化名)的肠子流出体外,脸部有严重的咬痕创伤,浑身被血水浸透,接近昏迷。

四周到处都是血迹。

而,有关赵斗顺对娜英(化名)的整个侵犯过程,是由受害者本人娜英(化名),也就是这个仅8岁的小女孩,亲口叙述。

抽打、撕咬,将头按入马桶,用马桶水冲洗受害者面部伤口,等各种残忍的迫害手段,令人发指。

电影《素媛》

最终娜英(化名)的伤情鉴定结果为:

大小肠流出体外坏死;肛门和性器官损伤80%,随身携带排便袋及可能终身不育。

以上还不包括其他骨折及外伤。

电影《素媛》-素媛使用排便袋

「素媛案」也成为了儿童被性侵案的“警钟之案”。

似乎就是从此案开始,儿童性侵话题开始被更广泛和更深度地关注。

因为其极度的恶劣性和不可弥补性的后果,终于刺痛了所有人的神经。

这一棒,打得人们足够疼。

每一件儿童被性侵案件,都意味着一个孩子的永久性心理创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素媛》

并且残忍的是,这种创伤不仅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淡,反而会随着成长对性理解的增多而加重。

他们深陷自我怀疑、自我厌恶和抹不掉的羞耻感中,无法自拔。

甚至,在成年后演变成对原生家庭和社会的抵触或者是厌恶情绪。

他们也更容易成为焦虑症、抑郁症、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

可以说,被性侵儿童的一生,几乎是不能被治愈的。

性教育缺失的可怕

性侵犯是一切悲剧的罪魁祸首,但另一方面,从诸多案件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未成年人性教育的严重缺失。

且不说中国家长的“谈性色变”有多严重,大多数孩子无法接受到科学的性知识和性观念教育。

相反,很多家长在性教育的引导上还在起反作用。

说个最常见的场景。

多少人小时候和父母一起看电视时,都会碰上吻戏或者床戏。

这时,往往很多父母的反应会非常过激,像踩了地雷一样,强制性轰走孩子。

或者直接上去把电视关了,还要对孩子“教育”一番:“以后不准看这种电视。”

无形中,从小就给我们灌输了一种观念 —— 性,是羞耻的,不光彩的。

电视剧《小欢喜》

而吊诡的是,有些羞于和孩子正面谈“性”的家长,在生活中,他们往往又做出一些令孩子性意识脱敏的事情。

比如在很多地方,如果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带着孩子回农村老家探亲,就会让自己的孩子理所应当地和一家男女老少的亲戚睡在一个大炕上。

电视剧《乡村爱情》

不仅不会觉得不妥,甚至,当孩子自己感到别扭表示拒绝时,家长还会用类似这样的话“安慰”:

“都是一家人,有啥不好意思的,你靠边上睡。”

甚至还有更加愚昧和过分的事情:

一个十岁左右的女孩和奶奶回农村老家探亲,表哥将女孩骗到房间里准备实施性侵。

被奶奶撞见后,女孩却反被辱骂不检点。

不用说科学的性教育知识,连最基本对“性”的辨别和意识都没有,又怎么能奢望一个未成年能保护好自己?

是的,事实证明,大部分的性侵是完全有可能通过孩子的自我保护避免掉的。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往往未成年人被性侵来自于熟人作案。

据《「女童保护」2018年性侵儿童案例统计及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显示:

2017年曝光性侵儿童案例317起,受害儿童超过750人,其中熟人作案比例为66.25%。

正因为如此,很多未成年人被性侵案件都是具有“长期性”的。

而那些被性侵的孩子,他们虽然处在惶恐甚至是无知迷茫的状态中,但很可能曾经向父母发出过“求救”的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菁菁等你来解救

所谓孩子的“求救”信号,并不一定真的就是孩子的哭诉或对性侵者的直接指控。

他们往往会讲述一些“奇奇怪怪”的情景和现象,但父母却意识不到孩子已经遭受侵犯。

这里有一个叫菁菁的小女孩的故事:

有一天回家,菁菁讲了和哥哥出去玩的事情。

领居家的哥哥今天带我去公园玩,哥哥给我买来最爱的草莓冰激凌。

温柔地拿出纸巾帮我擦胸前的汗。

后来我们还去玩捉迷藏,哥哥说被抓的人要受惩罚。

惩罚是亲亲。

哥哥亲的很温柔。和爸爸妈妈的不太一样。

......

回家的路上,哥哥给我穿好外套,拍了拍我屁屁上的灰。

还说裙子里也有灰,就伸手进去。

但是,突然觉得很痛。

......

故事中的“哥哥”就是每一个儿童性侵案件里的熟人。

他们可以轻易获取孩子的信任,尤其是低龄儿童。即便会觉得奇怪,也会照做。

菁菁的故事,其实是一个名为“菁菁等你来解救”的H5测试。

测试是,当你在听菁菁自述和“哥哥”的故事中,一旦觉察到问题,可以随时按下“解救”按钮。

而这个作品正是来源于「我是创益人」公益广告大赛。

「我是创益人」大赛,是由【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腾讯广告】、【腾讯CDC】联合举办的。

并且,自从大赛举办以来,已经孵化了194支优秀的公益广告作品。

包括针对各种群体和主题的公益项目。比如器官捐献主题的公益广告“一个人的球队”,还曾获得戛纳创意节银狮奖。

随着近些年,媒体、社会对“未成年人性侵”问题的关注,我们发现,被性侵未成年人以及他们的家庭需要的不仅仅是法律的支持,还有社会的帮助。

就以「河南省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来说,他们就做出了很多有效的措施和成果。

2013年,他们特别成立了一个「儿童希望真爱反虐待服务项目」。

至今已经成功救助了75个真正被虐待的儿童。

除此之外还举办“儿童防性侵课”宣讲,有40多次;深入到生活中去探访个案,达到550多次。

接到救助100多例。

志愿者参与也达到了百人以上。

并且已经举办四届儿童保护国际论坛研讨会,目的在于让更多人能够施以援手,把儿童受侵害的可能降到最低。

我们将视线拉回菁菁的故事中来。

她姐在做这个测试的时候,特意等到最后才按下“解救”按钮。

你们知道结果是什么吗?

结果显示,这样的冷漠或者迟钝也许对应着的是“3千万儿童可能被性侵”,以及“3百万儿童”可能遭受插入式性虐待。

而此次公益活动,希望借助「菁菁等你来解救」得到大家对于这个群体的更多重视以及经济上的实际救助。

在活动H5的最后,会出现【捐款守护】的救助渠道。

而募集来的救助款,会全部用于「我是创益人-紧急救助被性侵孩子项目」中。

比如此公益活动会开设一系列课程培训,普及防性侵知识。甚至是1对1地解救被侵害儿童。

要知道,在“被性侵儿童”这个群体里,很大一部分是类似于农村留守儿童这样的弱势中的弱势群体。

他们需要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救助!

写在最后的希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没有像往常一样用更多残忍的案例以及惊人的数据去刺痛大家的神经。

因为我们不希望悲剧反复上演。

而“未成年人性侵”问题,却是每一个成年人的责任。

我们希望未来不再有“素媛”的悲剧,不再有“菁菁”的伤痛。

这或许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可以让我们更接近这个美好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