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少年常乐游

重阳节是我国源远流长的一个民俗文化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因为民间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大家常在这天祭祖并推行敬老活动。

甄嬛由于误穿了纯元皇后的吉服,触犯到了皇上,所以被禁足碎玉轩,期间还被下人们怠慢。而此时的甄嬛恰好怀上了龙胎,因为营养跟不上去,精神也不好,几近晕了过去,为了请太医来碎玉轩看病,从小跟在甄嬛身边的流朱撞在了侍卫刀上惨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甄嬛醒来后振作精神,决定将孩子生下来。为了让孩子平安降世,她主动请求皇后看护孩子的降临。就这样,甄嬛的肚子一天天大了起来......

这天,到了重阳节。

按照惯例,甄嬛向太后献上了表礼敬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准备了菊花糕和菊花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吃重阳糕的风俗和登高的习俗有联系。高和糕谐音,作为重阳特有的节日食品,最早是为了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后来慢慢有了登高吃糕,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史书记载,重阳节吃糕在汉代《西京杂记》就有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食人长寿。”饵是古代糕点的意思,蓬饵就是最初的重阳糕。

九月是桂花盛开之际,所以重阳糕又叫桂花糕、菊糕、五色糕,比较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要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菊花有个别名叫“延寿客”,是我国有名的长寿名花,晋代葛洪曾在《抱朴子》中记了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

而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晋代陶渊明有“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颓龄”之说。后来饮菊花酒逐渐成了民间的一种风俗习惯,尤其在重阳时节,更要饮菊花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送菊花糕和菊花酒给太后祝福之外,槿汐还细心地加了一个茱萸香袋,用红丝带系着,加上了桑叶和榆叶覆盖,做成了三色礼品,一大早便让芳若送去给太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也叫越椒或艾子,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而且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重阳节佩戴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茱萸雅号“辟邪翁”,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

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戴于臂,或做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荆楚岁时记》载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耳,饮菊花酒,令长寿。”这消灾避难、步步登高、延年长寿的祝福,甄嬛即便是大着肚子,都一一将礼数做全了。

此时的甄嬛,因为失去了皇帝的宠爱,自然步步小心,对待太后那里也十分用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久后孙姑姑前来回话,说太后很喜欢她的礼物,并且派她来问候甄嬛。

其实平日里都是芳若来回话,这次是芳若特意托了孙姑姑帮她回甄嬛,因为前朝甄远道得罪皇上已经被革职,一家子都被囚禁,芳若与甄嬛要好,重阳佳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甄嬛若是问起家中的情况,芳若肯定瞒不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甄嬛在孕中免受这份打击,所以芳若特意求了孙姑姑帮她来回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重阳佳节,甄嬛家却无法登高。不久后,甄家流放宁古塔,才真真是遍插茱萸少了人呢。

欢迎关注我@少年常乐游,从影视入手,讲些有趣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