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足智多谋的热心人“滑稽王小毛”,以一口苏北腔的上海话“走街串巷”,王汝刚无人不知;曾经,五六部海派情景剧火热打着擂台,《老娘舅》“称霸”上海荧屏长达12年之久,李九松家喻户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说:《老娘舅》曾“称霸”上海荧屏12年

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海派喜剧似乎再能炮制出真正具有市场号召力的作品和明星,“东方卫视”更因为在多档喜剧类综艺节目热捧多位东北笑星被调侃成“东北卫视”。昨天,杨立新、王汝刚、闫学晶、方芳、张建亚、杨俊蕾、曹可凡、汪远、俞亮鑫、赵屹鸥等影视剧的创作者、评论家,在编剧王丽萍的组织下,齐聚“2020上海影视四季沙龙·冬”,梳理“情景剧、喜剧、短剧”创作规律,探寻海派情景喜剧未来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说:“2020上海影视四季沙龙·冬”现场 官方图

30年来难觅又一部《编辑部的故事》

从《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到《都市男女》《武林外传》,再到《老娘舅》《红茶坊》,哪怕是谤誉各半的《爱情公寓》,情景喜剧可以说陪伴了好几代观众的成长。但渐渐,这类作品难见荧屏,而在电视、在网络,东北喜剧则异军突起,《乡村爱情故事》《刘老根》等长演不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说:《编辑部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说:卓别林的喜剧中藏着底层人民的艰难

“贾志国”在厕所里看完《我爱我家》

好剧本有多难得,《我爱我家》中贾志国的扮演者杨立新很有发言权。当年没怎么演过喜剧的他起初还有些犹豫,“先看剧本,觉得好看就做。”英达说。杨立新捧着剧本回了家,看了没几页,就禁不住躺在床上哈哈大笑,一旁妻子不乐意了,“明天还要上班呢”。杨立新憋住笑,在被子里浑身发抖。“后来我只好跑去厕所看,《我爱我家》剧本基本上都是在厕所里看完的。这样的剧本读起来就好看,演起来能不好看吗?”演过贾志国,杨立新又接触过很多“喜剧”,但在他眼里又称不上喜剧,“我一看剧本,人物没有喜剧人物的性格,结构没有误会等喜剧的手法,但他们居然说,找几个喜剧演员一演就演成喜剧了,我说这就算了。”他指出,靠演员龇牙咧嘴、掉花盆砸脑袋,做不出真正的喜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屹鸥在1997年参加上海电视台与外方合作的中国版儿童电视片《芝麻街》工作,回顾这段职业经历,他感叹,剧本对于一部喜剧作品来说,“太重要了”。作为情景剧导演,他当时没有修改其中任何一句台词的权利,“我一开始觉得很不可思议,我是导演,情景剧这么大一摊我做主,为什么不能改台词?后来才意识到,情景剧的成功与否牵扯到心理学,牵扯到现场反映,就是北京话的‘砸罐’,0.5秒不砸响就歇菜。国外情景喜剧的编剧,为了这些剧本绞尽脑汁,每句台词和台词所要达到的喜剧效果,都是考量再三的,所以不能随意更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说:葛优在《我爱我家》里至今被人津津乐道的表演

好剧本,难求。好表演,更不易得。作为上海滑稽界的领军人物,王汝刚直言,搞喜剧的人得有根喜剧的“筋”,换言之,戏剧表演是需要天赋的。曾创作经典喜剧电影《三毛从军记》导演张建亚表示,好的喜剧作品一定是独特的,是不能用公式、方法来“套”的。“喜剧成功的方法是千奇百怪的,有时候真的是因为一个演员,有时候靠的是一个结构。”对此,“秀才”(《武林外传》中他被观众广泛认同的角色)喻恩泰很认同:“喜剧很独特,很难用一个工业体系的、批量生产的方式去做,它的创作,牵扯到很多个人细小的敏感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说:《武林外传》中的喜剧节奏

图说:周星驰就很擅长挖掘小人物的心酸一面

人的生活中不能没有笑。这也是古今中外,各种形式的舞台和影视艺术,包括喜剧、滑稽戏、各种曲艺,喜剧电影、情景喜剧,以及脱口秀,都长盛不衰的原因。《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了多个优伶的故事,他们大概可以算作脱口秀演员的鼻祖。这几天,演艺大世界·2020第六届上海国际喜剧节也正在热演,不少演出一票难求。如果举办一个“国际悲剧节”,大概没有多少观众。

图说:上海国际喜剧节正在热演

喜剧是笑的艺术。但是,如何艺术地让观众笑,却一直是个难题。如果为了搞笑,不惜走低俗、庸俗、恶俗、媚俗的路子,无疑是自毁前程。而幽默的笑、讽刺的笑、发人深思的笑,甚至含泪的笑,是喜剧人应当追求的。海派情景剧曾经有过一段辉煌时期。尽管有人说情景剧是肥皂剧、快餐剧,但不少优秀编、导、演曾合力打造出了不少好作品,记得《老娘舅》中曾有一集,竟然让我得流泪。“喜剧的最高境界是悲剧”,道出了艺术的真谛。

图说:喜剧创作并不简单

期待具有真正喜剧精神的海派情景剧早日诞生!(邵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