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少年常乐游

水烟袋,又称水烟壶、水烟管。而吸水烟是中国传统的吸烟方式。

慈禧太后嗜好众多,其中有一项是就喜嗜水烟,如今故宫博物馆内还藏有她用过的水烟袋遗物。

每当慈禧感到疲惫的时候,就会让太监给她准备水烟,在“咕噜噜”的水响声中,便可以喷云吐雾地好好享受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内务府档案册记载,慈禧太后驾崩后,随葬品中有铜水烟袋、银水烟袋以及银潮水烟袋。

吸水烟其实也是一种高雅的嗜好,水烟经过清水的过滤能去除大部分有毒物质有杀菌消毒之效且闻起来不熏不呛,烟从水过,烟味醇和,是高雅迷人的时尚产品。

乾隆中叶刊行的陆耀《烟谱》曾提到过含水吸烟的情形:

"又先含水在口,故烟性虽烈而不受其毒……又或以锡盂盛水,另有管插盂中,旁出一管如鹤头,使烟气从水中过,犹闽人先含凉水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水烟袋的吸食也需要技巧,首先水斗水的添加就很有讲究。仓水太多,容易吸入口中;仓水太少,没不到烟管,烟在水面上直接进入吸管,达不到去火除杂的作用。

讲究的说法是轻轻含一小口茶水,从吸管徐徐吐入盛水斗,再试着吸气,盛水斗轻松发出"咕噜噜""咕噜噜"的声响即可,装上烟丝之后,因为气流减少,"咕噜噜"的声音就会拉得更加绵长,一种节奏分明、却又悠悠不绝的况味,犹如鸟啼凤鸣,听来颇有几分悦耳。

当时宫廷吸烟分为水、旱、潮和鼻烟4种。水烟的原料主要以兰州皮丝、青丝、幼丝(以上皆烟叶切制成丝之名称)燃吸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慈禧不闻吸鼻烟、旱烟,也不去玩赏剔透玲珑的鼻烟壶,独独钟情于水烟,除了喜爱以外,也是为了区别于众多有吸食旱烟的男人,包括明清以来的皇帝和大臣们。另外,慈禧是满族人,闻吸鼻烟也是生活习惯和爱好所致,和其他的吸烟方式相比,吸水烟既高雅,又卫生,既能过瘾,还能增添几分的闲情逸致。

与现代人“粗糙”的抽烟方式不同,水烟袋就连装饰,也花样繁多。或雕刻、或镶宝石、或嵌墨银、或烧珐琅彩等。其纹样有花、鸟、鱼、虫,亦有吉祥图案、诗词联句等,加上有趣的造型,遂成吸烟者把玩之物,甚至是一种名贵的工艺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当时的京城,只有只有“同台盛”和“双盛泰”两个店铺有资格为慈禧制作水烟袋。“同台盛”为了独占这份殊荣,甚至不惜高价从藏区购进寺庙用的藏银祭器,并将这些饱受香火,充满“灵气”的藏银制品融加入纯银,制成慈禧太后的水烟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瓷器《青花瓷》再现风采 《馆珍遗韵》江苏南通亮相

在《甄嬛传》中,太后就吸食水烟袋的习惯,只是出场次数不多,往往都是最近又生什么病了,总之身子体弱。

皇上平定年羹尧一事后,便想要除掉隆科多,并且还悄咪咪地暗示太后,暗暗地怼了太后好多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皇上走后,太后问身边的孙姑姑,皇上是不是要狡兔死走狗烹,上次便听出这个意思了,并嘱咐孙姑姑将水烟袋点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后身体不好,哪怕水烟袋相比其他吸烟方式要减少些危害,但终归是吸烟,少不了对身体造成危害,太后应该是借烟消愁,说明皇上想要除掉隆科多的心思已经开始令她烦心。哪怕对身体不好,也要借着烟麻痹神经的劲,缓解自己内心的纠结与痛苦。

欢迎关注我@少年常乐游,从影视入手,讲些有趣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