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你家异性孩子会有多亲密呢?”
会嘴对嘴亲吻吗?
会陪睡很多年吗?
会和孩子一起赤裸洗澡吗?……
都说亲密无间的感情是最好的,但豆妈认为,父母与子女之间,最好的关系是亲密有间,保持界限感。
你们觉得呢?
01
多少父母的爱
正把孩子推向痛苦的深渊
看过一位妈妈的育儿经历,感觉三观被震毁。
因为高龄生子,台湾女星狄莺一直把儿子捧在手心当瓷娃娃般呵护。
狄莺从不允许儿子自己出门,时刻都陪在儿子身边。
而且,因为孩子不愿意断奶,她便宠着儿子,12岁时才断奶的。
更难以置信的是,她一直和儿子睡到15岁,睡觉时还只穿内衣。后来,因为儿子有了生理反应,她才不得不和儿子分床睡。
在狄莺无边的宠溺下,儿子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爷,依赖性很强,任性霸道,还有暴力倾向。
后来,儿子在美国上学时,因扬言袭击学校被警方逮捕,警察在他的宿舍里查出了大量弹药,他也因此被捕入狱,前程尽毁。
直至那一刻,狄莺才幡然悔悟,自己的宠溺让孩子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法国散文家蒙田说:“儿童犹如我们的胃,不用过度喂养。”
吃得太多,胃不仅被撑大了,还异常难受。
养育孩子也同理,过度宠溺,带来的只有痛苦与伤害。
知乎上有人问:你的父母有哪些扭曲的行为?
底下的回答,让人感到痛苦不堪:
“我妈凌晨两三点把我从睡梦中叫醒,让我给她朋友充话费。”
“从不允许有任何人违逆她,你违逆她就是一顿臭撅烂骂。”
“他需要你时,你必须要放下手里的一切去到他身边。哪怕你马上要死了,只要你还没死,你就必须到他身边。”……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
“中国式父母总能在孩子身上找到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不能忍受孩子的独立和自由意志,所以他们便不断地干涉、控制。”
深以为然。
父母对孩子的爱,毋庸置疑。但也因为深爱,很多孩子在父母面前,是没有自我的。
“你是我的孩子,你就得听我的”,父母对孩子完全没有界限感,只想把孩子紧紧握在手中。
殊不知,没有界限感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多么痛苦,甚至窒息。
02
没有界限感的爱
是一场灾难
你知道被父母“控制”有多让人崩溃吗?
曾看过一则让人愤怒的新闻。
疫情期间,杭州一个18岁女孩在家上网课。这一天,网课是下午三点,两点时她还在睡觉。
父亲见状,没敲门就冲进女儿房间,掀开女儿的被子,并拍下视频发到亲属群,说女儿懒,不起床。
下午妈妈回来,又骂了她一顿。
等到晚上十点时,女孩已关灯准备睡觉,但父亲竟然又不敲门就进来,还掀她的被子问道:“怎么又在睡?”
那一刻,女孩怒了,和父亲争吵起来,并随手抓起剪刀指向父亲。
妈妈担心出事,便报了警。
待民警来了,女孩情绪依然崩溃,她哭着说:“我都18岁了,他还直接掀被子。”
18岁了,连尊严和隐私都没有,如何不崩溃呢?
《忍住!别插手!》中写道:“不懂放手的父母,给孩子的,实际不是爱,而是害。”
很多父母因为不舍得放手,所以不懂得放手。
但是否想过,你自认对孩子好的一切,是孩子想要的吗?你的孩子自由快乐吗?
在《邪恶人性》中看到一个扎心的故事:
吉拉的妈妈从不允许吉拉有任何的自主性。
从小到大,吉拉都不能关房门,因为妈妈需随时进她房间。
记得11岁时,妈妈想把吉拉的头发染成金色,但吉拉不喜欢。可结果是,吉拉反抗无效,妈妈最终还是将她的头发染成了金色。
还有,吉拉讲话时,妈妈总会突然就命令她闭嘴,可是一旦心血来潮,妈妈又会逼着吉拉说出她的内心想法。
妈妈的“霸道”,让吉拉感觉窒息。
结果,30岁的时候,吉拉突然不能说话了。她是一名教师,本来可以流畅地讲课,但忽然有一天,她就失声了。
最后,医生诊断: 这种“失声”,无关身体疾病,是心理问题。
被母亲控制得密不透风,没有自我的童年,是吉拉跨不过去的心坎,她只能被陷其中,怎么也爬不上岸。
其实,即使关系再亲密的人,都会希望有自己的空间和自由。
孩子也是一样,渴望自由,希望得到尊重。
所以,没有界限感的爱,注定是一场灾难。
父母没有界限感地包办一切,只会让孩子觉得束缚、痛苦,无法去成长,甚至坠入地狱。
03
聪明的父母
都懂得保持界限感
《巨婴国》里有一个词:“浆糊逻辑”,指我和你是粘合在一起的。
这像极了中国式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彼此间必须事事透明。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我就一定有权利打听、干预你的事。而且,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
这就是中国式父母没有界限感的根本原因。
心理学家海灵格曾指出:“家里每个人都需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果角色乱了,家庭就会隐藏危机。”
而三谷宏治在《有限管教》中也说:“90%的家庭矛盾都源自父母的界限感缺失,而且,父母过度插手,还剥夺了孩子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就像狄莺养育孩子的方式,迟迟不放手让孩子独立。待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被母亲掌控的感觉给他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从而陷入极端反抗情绪,会演变成撒谎、冷漠、暴虐等性格。
这样的孩子,一旦离开母亲,就会像断了线的风筝,随意放飞自我,毁掉一生。
所以,没有界限感的亲子关系,终究是一场伤害。
家长把握好与孩子间的分寸感,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善”。
曾看到一句这样的话:“良好的家庭,一定是有界限感的。”
“不越界”的父母,懂得给孩子更多主动权,才能让孩子更好地独立成长。
众所周知,王菲活得特别随心,看似对两个孩子都是放养的,但是两个孩子如今都特别优秀。她究竟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呢?
在一次采访中,记者问王菲:“对于孩子,怎么去把握自由与控制之间的尺度?”
王菲表示:“婴幼儿时期,肯定要保护好孩子。但过了这个阶段,即使心里担忧,还是把她当成正常的孩子,一个独立的个体,与她平等相处、交流。”
一席话,让人感触颇深。
正如纪伯伦说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孩子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世界有着天生的探索欲。
父母不懂得适时放手,孩子犹如断掉了飞翔的翅膀,如何去探索世界?
相反的,父母懂得适时放手,孩子才能学着飞起来,也能飞得更好更高。
所以,父母保持界限感,才是最长久深远的爱。
0 4
张爱玲曾写道:“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一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
人生并不是只有一条光明大道,我们更没有办法一直陪着孩子成长,所以,学着放手吧。
我们只要站在孩子身后,看着他奔跑,告诉他父母永远支持他。如此,便是最好的爱与成全。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来源:小豆子妈妈
编辑:阿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