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波兰导演 马切伊·佩普日察执导的《盲琴师》,剧情描述米耶特(大卫·奥格尼克饰)从小就几乎失去视力,被送到由修女照顾的视障中心,他只能勉强感受到微光,幸好还有音乐成为生命中的曙光,极具天分的他透过钢琴,找到和世界沟通的方法。原本学习古典乐,在遇见比尔伊文思的音乐之后,他决定义无反顾,发誓要成为波兰最厉害的爵士钢琴家,从乡下一路弹到华沙(波兰首都),为钢琴而痴狂。尽管深陷黑暗,音乐让他拥有最自由奔放的灵魂,活出独一无二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拍摄音乐传记片,要如何让观众被吸引住,常见的拍摄方式是把音乐家的一生,如编年表般将其发迹的过程,走红的景况,中途或许迷失了却总能藉由外力或自身醒悟,迷而复返地重回巅峰之兴衰曲线,用饶富戏剧张力的方式表现出来。《盲琴师》没有遵循这样的「传统」,他的剪辑来回跳跃,但非线性的叙事却无碍于我们对米耶特的了解,反而正因为这样的自由穿梭,一如他的爵士钢琴乐的即兴风格,而更能形塑他的性格,深入他的心境。

他琴艺高超,却性格孤傲,导致他在音乐上虽获得众人的赞许,在人际关系上却屡屡碰壁。电影没有要打算刻画一个讨喜的人物,米耶特没有必要讨喜,他不需要讨好别人,他只想做自己想做的音乐,因此即便有人说他的音乐是不正常的鬼音乐,是软绵绵、委靡不振的音乐,他依然坚持不与世俗唱同调,他弹自己的调,母亲从小告诉他,专属于红、白、蓝的声音,狂放的琴音流泄着他的理想、愤怒或忧伤,电影中的环境加强了他的孤独,他坚持不只要做个琴艺卓越的钢琴家,他更想达成老师口中所说的典范,那得从心出发才能做到,他做到了。

母亲告诉米耶特:「事情不只要做好,还要做正确。」

在钢琴路上,米耶特的确做好也做正确了,尽管称不上一帆风顺,一路上磕磕绊绊,却也凭着他的坚持,而终能证明吾道不孤。但人生并非只需要会弹钢琴就能过活,就叫做会生活。生活包含太多细项,比重最重的当属人际相处这一块,在和气谦卑待人的事上,米耶特显然离正确有一段距离。

刻画音乐家灵魂之作

米耶特并非浑然不知,又或许他知道了,却依然做不到。电影相当有层次的挖掘他的心里暗面,电影一开头我们看到米耶特在母亲的葬礼上吹口琴,弟弟要他去看父亲,他却未予理会,持续的吹奏母亲教导的乐音给泉下的母亲听,当时笔者即暗自揣想他与父亲是否有着难以言说的心结,随着剧情的进展,导演逐步揭露他小时候被父亲虐待的斑驳血泪史,那成了他心中的痛,无法愈合的伤口,往后人生路上未曾停歇的嘲笑声、嘘声、谩骂,不一而足的加深了他的苦痛,电影中有一幕他在弹琴时和着汗水、泪水和喘息声的场景,具体而微、双面并陈地展露了他的悲伤和美丽,钢琴音乐无疑是美丽的,但在成就这幅巨大美丽的背后,却交织了无数不为人知的辛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命的深刻不在其久长,而在你能否为生命留下些什么。29 岁的生命的确短暂,但米耶特短暂的生命经由导演的浓缩和局部放大,我们已能透过银幕感受到其坚韧而强悍的生命底蕴,导演要刻画的不是残而不废,逆境中重生这种泛滥到无趣的励志故事,而是要镂刻一个艺术家的灵魂,形塑一个活生生的人,他做到了,我们也感受到了。《盲琴师》是一部无论摄影、配乐、剪接乃至表演都是上乘的杰作,值得你去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