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教育部等12个中央部委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顺利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相关活动并观看赛事。经过与来自国内外117个国家和地区、4186所学校的147万个项目激烈角逐,重庆大学斩获高教主赛道金奖1项、高教主赛道银奖2项、"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银奖1项、高教主赛道铜奖2项、"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铜奖1项。这是学校连续两年在该赛事斩获金奖,也是学校连续两年斩获西南地区高校唯一的国际项目金奖,也是学校连续三年获得重庆高校最好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教主赛道国际项目《Light Deformation》,由重庆大学2015级本科学生、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硕士研究生邱玮杰,电气工程学院廖志刚、王现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陈丹,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夏银霜、刘新星等主要负责,斩获金奖。项目致力于研发通过电磁力对金属进行成形的设备,助力产业轻量化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项目团队给《Light Deformation》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变形轻刚。"这个名字生动形象的说明了,我们在做什么……"11月26日,重庆大学A区校园内,变形轻刚团队成员陈丹手里拿着一个盒子,里面是一只精致的轻金属"蝴蝶"。原来,他们要做的就是如何进行轻量化制造,去解决轻质金属材料难以成形,异种金属材料难以焊接的问题,而手中的"蝴蝶"就是一件他们制作的小样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统的成形技术,难以解决轻质金属成形性能差的缺点,加工过程易造成褶皱、裂纹等材料缺陷。"陈丹介绍,传统的焊接技术难以实现异种金属的可靠连接,且焊接过程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既不利于轻量化生产也不利于环境保护。

而电磁脉冲技术是促进轻量化发展的关键技术,发达国家对电磁脉冲制造技术的研发投入巨大,已经应用在波音公司、通用汽车、空客等多个单位,给其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

"但这一先进的制造技术,遭到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陈丹回忆,6年前,团队曾想去外企参观学习,却遭到了冷脸相待。因此,他们下定决心要研发自己的电磁脉冲制造设备,证明中国是不弱于别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变形轻刚团队联合重庆大学和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持续进行技术研发和科技攻关,历经4年,经历千余次实验,最终攻克多项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领先的电磁脉冲制造设备,实现了在高端轻量化制造技术的重大突破。

而由变形轻刚团队研发的电磁脉冲技术,采用高强电磁力驱动金属成形,极大提升了轻质金属成形性能,克服了轻质金属的材料学缺陷。同时,电磁脉冲制造技术使用电能加工,0污染,0排放,其独有的冷加工、碰撞连接等原理完美解决了异种金属的可靠连接问题。

今后,该设备可应用于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能有效减轻产品重量,实现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