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年初到年尾,今年的坏消息真的多。特别是每次看到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结束,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个月,上海一位18岁高三女生留下遗书,投水自尽。她在遗书中写道:“抱歉,再见啦,这个可爱的世界。我没有早恋,也没有作弊,请不要无端怀疑我了,从来没有想过害人,可为什么一直不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温和的语气,微弱的辩驳,读来却让人心碎。据亲友透露,女孩生前在聊天中曾和朋友提及,多次被老师怀疑“考好是作弊,考不好是早恋”,为此深受打击,闷闷不乐。回顾她离开人世前最后的信息,我们也不难看出,这是个善良、敏感却又脆弱的姑娘。

如今,一条年轻的生命已经离开,但它带来的讨论和反思,却仍在继续。

悲剧频繁上演,只是因为孩子玻璃心吗?

记不清这是今年第几起学生自杀的悲剧,近年来,已经有太多孩子走上了自杀的不归路。

今年9月,湖北武汉一个14岁男孩,因为在教室打牌被老师请了家长。监控显示,妈妈在楼道里训斥了他几句,还扇了几巴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妈妈走开后,男孩默立两分钟,转身毫不犹豫地跳下了教学楼,当场身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4月,陕西安康的一个高三女生在中午离校后失踪,第二天上午,家人才在老房子里发现了开煤气自杀的她。临走前,女生在课桌上一张纸条里,连写了四个“对不起”,而手机备忘录里,还有9个“对不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了解,女孩自杀的原因,可能是源于高考前模拟考试不理想。尽管她在全年级排名前一百,但与她心目中的理想大学依然有一定距离,于是她在巨大的压力下走上了绝路。

广东深圳,一高三学生跳楼自尽,遗书中写着“父母都不理解我,万一没死给我一刀”;安徽合肥,一女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选择投河,遗书中赫然写着“没办法我就是这么玻璃心”四川成都,一个8岁小女孩,因为家长不让看电视,直接从21楼跳下,抢救无效后不幸身亡;……

我们时不时就会看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因为无法承受压力而伤害自己的新闻,可能因为不让玩手机、因为早恋、考试压力太大等等。看到这些新闻,相信我们的心里都不好受。确实,压力、混乱、危险,的确有可能让任何人失去理智。

不过,为什么面对压力时,有些人会轻易放弃,而有些人却能克服困难,有很强的抗压性呢?对很多爸妈而言,家有“玻璃心”孩子成了最大的亲子教育难题:孩子说不得,打不得,骂不得,遇到批评就不高兴,遇到挫折就抗拒逃避,遇到失败几乎承受不了。但很少有人意识到,孩子“玻璃心”并不是孩子单方面的问题,真正要为频繁发生的悲剧负责的,是家庭教育。

应采儿谈抗压性

孩子刚出生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孩子的思想是空白的。孩子能发展成什么样恒大部分取决于父母的教育。娱乐圈当中有许多明星教育孩子的方法都值得借鉴。比如说应采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新生日记2》里,Jasper因为没买到闪电侠的衣服,赌气把自己给导演组拍的视频全删除了。应采儿知道后很生气,但并没有打骂他,只是严肃地究其原因。Jasper从妈妈的问话中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错误点,虽然有些委屈,但也还是迈出了抗压的脚步——勇敢道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后节目组采访应采儿,她回答说:这么做是为了从小锻炼Jasper的抗压性,希望他不要一遇到事情就“爆炸”。这样的行为和教养,谁能不爱?“Jasper对每个摄像头道歉”的可爱表现更是冲上热搜。应采儿还说,“抗压性对于现在的孩子太重要了。”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就是在培养孩子的毅力与直面困难的勇气。

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的研究发现,抗压性强的孩子有这4个特征:首先,至少和一个成人有稳定、关爱和支持的关系,比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者一位成年的朋友;其次,是生活环境比较和谐、稳定;第三,是有强大的自律能力和执行能力;最后,信仰和文化传统的支持,也会让孩子有较强的抗压性。

那么,该怎么让孩子在面对压力时能更加从容,提高孩子的抗压性呢?今天就来聊一聊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做。如何锻炼孩子的抗压性,不要遇到一点事情就炸?

孩子的压力来自哪里?

1、家庭氛围不和谐

如果家庭成员,比如夫妻之间经常争吵不断的话,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会感到身处氛围有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教育孩子过于严厉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过于严厉,比如孩子每次写作业的时候在一旁念叨不断,或者时刻都在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也会让孩子的压力逐渐形成。

3、孩子的功课太多

孩子如果功课太多,学习压力会很大,大脑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长期下去会造成学习上的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每天的生活太单调

每天的生活和学习任务单调且重复,缺乏多元化,孩子没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每天枯燥的生活就会转化压力。

5、在学校受到挫折

孩子在学校里和同学发生分歧,或是老师过于严厉,考试常常挂在嘴边,孩子遇到这些事情后不懂得跟家长沟通,积压在心里形成的压力。

如何缓解孩子的压力

让生活节奏慢下来,让孩子做事劳逸结合

家长和老师们千万不要太过贪心,一会让孩子学这个一会让孩子学那个,时间安排得太满。这样他们会觉得自己被抓得太紧了,无法喘气。应该多给孩子留出足够的放松时间,同时引导他学习的时候全力投入就行了。成年人都需要劳逸结合,更何况小朋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加强孩子的运动,运动对孩子释放压力很有帮助

运动是非常健康且解压的办法,但如果家长强制性地要求:“你最近需要多运动,每天给我出去跑圈,没跑完不能吃零食”这样的话孩子反而会感觉有压力,觉得自己被惩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最好用游戏的方式带孩子动起来。比如:老鹰捉小鸡、捉迷藏、抓鬼游戏...等,孩子们可以一直玩到小学三、四年级。还有很多亲子运动游戏其实小孩都是很喜欢玩的,家长的陪伴也很重要。

把必做的任务写下来,给大脑减轻负担

教孩子学会把事情记在本子上,这样大脑的空间就不会被每天这么多的事情占用了,可以很好的减轻大脑的负担,也避免了总是被家长催促提醒造成的不必要的压力。

关于如何培养孩子抗压能力,日本幼儿教育专家佐藤惠给出了几点建议:

1. 给孩子放松的时间。当孩子遇到烦恼、情绪不安的时候,适当地给孩子放松的时间,让孩子恢复调整。
2. 教会孩子面对困难。遇到困难时,家长要引导孩子如何直面困难、解决困难,并且事后帮助孩子总结收获。
3. 教会孩子相信自己。告诉孩子,他才是自己人生的主导者,想到就可以去做,相信自己,即使失败了也没有关系,没有人会嘲笑他们。同时作为父母,更应该对孩子努力的过程加以赞赏。
4. 教会孩子适应变化。要让孩子知道,人生总是充满各种意外、各种变化,所以要勇敢地接受并适应这些意外和变化,进而重新确立目标。

孩子成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因此家长的教育不能一蹴而就,既不能一味地称赞孩子,也不能一味地打击孩子。遇到事情,家长应该耐心地走进孩子的内心,心平气静地和孩子交流,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在未来人生走得更远,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