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诗人说,出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死亡,死亡又意味着重新开始。

“枣庄的林郭氏喝了耗子药了,流水席面大操大办。儿女费心了”

倘若有来生,林郭氏可能不太想来到这个世界上了。人人都道多子多孙是福,林郭氏有六个孩子,各个成家立业。但是对于林郭氏来说,儿女是牵挂,也是羁绊,更是心头的一块疤。年轻的时候,她一个没读过书的寡妇靠着要饭,拉扯大了六个没爹的孩子;人老了,不再是子女的天和地,变成了包袱和累赘,话微言轻。

86岁那年,先是得了脑血栓,然后又摔了一跤,儿女们聚在一桌开了个小会。大腿一拍,一致决定让老母亲住到村里的养老院。当老师的二儿子用毋庸置疑的口气向林郭氏宣布:敬老院的押金已经交了。林郭氏希望在去养老院前能在儿女家轮流住一遍。孩子们说“娘,你添什么乱”。最后老母亲还是如了愿了,因为养老院的床位不够了,需得等另外一位罗老太太没了,林郭氏才能住进去。理由直白的令人生惧。大抵在罗老太太身上也有一些无法言说的痛吧。人间非净土,各有各的苦。

老人虽然有六个孩子,但是大儿子和大姑娘在城里,多年没回过家了。老四早早撇下了自己的儿子小道让老人抚养,一人流落在外。实际在老人身边能见到面的只有二儿子,三儿子,和小女儿。

老母亲最先去了老二的家里,老二媳妇说,老宅给我们吧。老人不同意,因为这样一来,孙子小道和四儿子就没个落脚的地方了。没过几天,小道偷电瓶车让人抓到了派出所。二儿媳妇破口大骂:“老的还没伺候完,小的又出来作恶”。林郭氏知道,小道是想存钱去上海找自己的亲妈。没过几天,她去了老三家,临了把小道托付给小女儿,又住到了老三家里。老宅的钥匙还是给了二儿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三家住在县城里,日子在几个孩子中属于过的不错的。刚进家门口,老三媳妇又是给铺床又是给拿拖鞋,但是到了吃饭的时候,本性还是没藏住。老三一家用着白色的碗,老人则是单独一个小黑碗。吃完饭,自己家的碗认认真真洗了晾干盖上白色的纱布,老人的黑碗则用冷水一冲就扔在了那里。林郭氏清洗了自己的手帕,三儿媳则用镊子夹起来给她丢了回去,老人只能把一块没晒干的手帕搁在兜里。老三家里唯一的温情,是自己的孙女。

孙女是个孝顺孩子,给奶奶洗头,林郭氏躺在床上,孙女轻轻的抚摸着奶奶,和奶奶谈着自己的心事。这也是全片少有的温情时刻,后来孙女离家出走出去打工,三儿媳和老人大吵了一家。林郭氏跪在三儿媳面前,百口莫辩,也没见三儿子说了些什么。林郭氏走的时候,老三媳妇把老人的东西全部扔到了垃圾箱里。

林郭氏家里赡养老人的这种现象其实在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那个年代,人口就是劳动力,尤其是男丁,因此,家家都有好几个孩子,都希望生男孩。这些孩子小时候,都是父母亲辛苦拉扯大,在那缺粮少衣的年代,拉扯大这么多孩子非常不易。通常是老大穿了的衣服老二穿,再老三老四……而一旦各个子女成大成人,各自成家之后,对老人的赡养问题又逐渐显现出来。

俗话说“一个和尚有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个观点不能用在赡养老人问题上。各兄弟姐妹间,平时你好我好,涉及到利益问题,涉及到与自己相关的问题,比如赡养老人问题,就开始挣得面红耳赤,生怕吃点亏。甚至出现生了八九个孩子的老人晚年还不如家里只有一两个孩子的老人幸福,其实这都是因为人多了,争执也多,平时积攒的各种认为的不平均也就爆发出来了。但是,这些不应该成为不赡养老人的理由和借口。“百善孝为先”,《弟子规》中也说道“首孝悌、次谨信”,还有流传千百年的“二十四孝”故事,这些都是告诉我们,尽孝道是为人根本,赡养老人是做人的根本。

说起来,小女儿一家也是很好的。如果没有丢钱那件事,老人会待的很舒服。小女儿自己支着一个早点摊,老人来了以后也会早早收摊给老母亲按按腿,女婿也知道给丈母娘加个肉菜。可惜天公不作美,老人又得了笑病,因为神经错乱,导致面部神经抽搐,一旦情绪有波动,就会控制不住哈哈笑。

姑娘是妈妈的小棉袄,小棉袄问自己的老娘,“妈,你想不想死”。

丢钱的事件还是来到了,女婿有天点货款,发现少了五十块。一家人把怀疑的目光放在了老人身上,老人没有说太多话,拿出了五十块钱,想把姑娘家里的闹心堵上。结果女儿女婿没看穿老母亲的善意之举,立刻改变了自己对林郭氏的态度。女婿恶狠狠的说:“人老了,真的是什么都能干出来”。贫贱夫妻百事哀,没过几天,女儿的儿子,自己的外孙出车祸把人没了。家里生了巨变,林郭氏知道自己呆不下去了。临走之前老人把自己银手镯给了重孙媳妇,她说日子比你想象的还长,人心比你想象的还凉。趁着年轻重新找个人过日子吧。寡妇的日子不好过,林郭氏比谁都清楚。

到最后,林郭氏又回到了自己的家,准确地说是二儿子和二儿媳的家。因为她已经不能睡在从前的房间了,二儿媳把她安排到了牛棚。儿媳妇嫌弃老人时不时的笑声,不让老人上桌吃饭。这个做老师的二儿子,不声不响的在老人窗前摆满了耗子药。

林郭氏问二儿子,敬老院来信了嘛?没有。一问一答成为了林郭氏生前最后几天和儿子的对话。终于到了养老院的床位空出来的日子,那天老二蹲在地上问林郭氏:“娘,你恨我吗?”

“我儿,别说这些傻话”。林郭氏一生都在付出,临了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背着愧疚活着。当晚林郭氏掏出了自己绣了很久的鞋垫,叮嘱二儿子要把鞋垫给兄弟姊妹几个分了,又把自己的玉手镯给了把自己轰进牛棚的二儿媳。完成这一切,林郭氏给自己仔仔细细洗了脸,梳了头,拿起一张走哪带哪的全家福看了看,还有自己的菩萨像——那是她的信仰,走哪都不忘了给菩萨叩首,但是被二儿媳妇摔的只剩下脸了。她说:“啊,菩萨保佑孩子们都平平安安”。然后就吃了一把二儿子提前准备好的耗子药,撒了手。老二哀嚎,虽然不想老母亲拖累自己,但是也没想着真让就让自己妈妈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郭氏虽然有子女在跟前,但形同于“空巢”老人。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发展也步入转型期,“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出现,这是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尤其是在农村,“空巢”老人面临诸多问题,比如经济拮据、老无所依,缺乏安全感,内心孤独、缺乏幸福感,生活单调、缺乏充实感。他们默默地忍受着病痛和子女照顾的欠缺,心理压力大,近年来,关于空巢老人因为不愿拖累子女而患上抑郁症,悲观厌世的事例时有报道。从根本上说,这是有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原因,需要不断地去改善。同时,让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有尊严的体面的过着晚年生活,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而不是生前难尽孝,死后风风光光那样。

寿终正寝才是喜丧,家丑不可外扬,不约而同地,林郭氏的几个孩子一致对外宣称林郭氏是病死了。风风光光的操办了一场大席面,还请了镇上的歌舞团来表演劲歌热舞,灵堂搭在村口。孝子贤孙们披麻戴孝,跟着宾客一起目不转睛的看着舞台上的脱衣舞表演。看得让人血脉喷张,忍不住跟着一起为精彩的表演拍手称好。画面至此,已然是非常魔幻。“孝道”二字,在脱衣舞面前轰然倒塌。

电影最后给了一个意为深长的结局,孙子小道拿着在小姑家里挣来的钱,拿上了老人最珍爱的全家福,去了上海。二儿媳妇在老人摔倒过的地方摔倒了,不知道她会不会重复林郭氏的命运。

片中有很多耐人寻味的细节,推敲起来,字字啼血,帧帧带泪。母亲话不多,但是每到一处都在力所能及的帮忙带孩子做家务;女婿带老人看病的时候因为贪小便宜,被人骗了2000多块钱。老人的笑病当时就发作了,看着是笑,实则在哭,林郭氏或许也在自责,如果不是为了自己看病,女儿女婿未必会大费周折。此番回去二人势必争执,徒增了女儿家的烦恼,坏了和气,这是老人不愿意看到的。

更何况小女儿和其他的子女比起来,对老人是最上心最好的一个。孙子小道送林郭氏回老宅,林郭氏哭着对小道说,以后不能偷东西了。作为唯一一个一直养在自己身边的孙辈,也只有小道没有父母的庇护。林郭氏是发自内心的心疼和放不下。每次的难过她都忍住了,情绪波动也只是笑声,只有这一次,眼泪无法控制。二儿子在养老院填表格的时候,广播里放的歌是“爹娘的恩情比天大,我的亲娘,你的儿女无从报答”。

也不知为人师表的二儿子听完作何感想。林郭氏在奔赴最后一程的时候,仍向菩萨祈祷儿孙平安;孙女平平在火车站逃跑的时候,火车站的标语写的“我的中国梦,是我的小幸福”人人都在兴奋的谈理想,谈希望,谈幸福。可是有些人生来不知道为自己争取些什么,在她们的字典里,付出就是使命。无数个林郭氏这样的女人,她们用牺牲自我换取了儿女安康。但是她们更多的人却落不得一个好结局。

本片更像是一部警世寓言,固然荒诞但是寓意深刻,贫贱夫妻百事哀,祸不单行看起来更像是常态。因为穷才出门打工,结果出了车祸。小女儿一家作为最有希望最有意愿供养老母亲善终的孩子,却摆脱不了这样的结局。龙生九子定乾坤,猪生一窝拱墙根儿。辛苦生养了六个孩子,尽心尽力未曾索取,燃尽自己全部的价值,最后却得在儿媳家的牛棚结束这一生。所有人都在盼着她死,她苦楚,但是却得了笑病,只能笑。

“人家之有丧,哀事也,而死者福寿兼备可为喜也。”

《喜丧》之喜丧,本来是一对反义词,导演却将它们用在了一起,颇具辛辣讽刺之味。在这里,或许应该这么解读:丧的是林郭氏,喜的是子女。

他们终于摆脱了赡养母亲的差事,内心未必获得安宁。二儿子的忏悔,还有孙子孙女都看在眼中自己奶奶晚景的遭遇。已经发生的故事是不会改变的,这几个细节都在暗示着人生的走向。农村老人晚景凄凉,居无定所被人当作烫手山芋。全片看完,沉重的画面给人留下的只有窒息。在广大的中国农村,林郭氏的故事非个例。

在中国的偏远地区,养老问题仍是重中之重,归根到底的还有我们的良心,在林郭氏那个年代,她可以做到要饭来养活六个子女。那我们呢?愿你我都不在这世上迷失本心。古话说“人穷志短,富长良心”。

导演用意不仅仅是只在批判子女不孝,更是为批判这种无奈的轮回。从二儿媳妇摔倒我们就能解导演心中所想,看起来荒诞,实则痛心。众人皆在道德的制高点对片中儿女的所做所为指责,但是却忽略了是什么才造就了铁面人心。

一个人,如果被贫穷和厄运纠缠,自己尚且不得苟活,又如何来接济自己的母亲。双腿已经趟在泥泞中行走,双手仍旧洁白的人不多。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但作品的寓意应该不是这个,它是要引导人们向善,要触痛人心底最柔软的部位,要直抵心灵,反思之后的人们需要去做一些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