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躺地下不冷吗?吃饭没有?你多大了?”12月5日,山西吕梁。躺在玉米地里的李润军听到这些问题,把头微微向来人抬起,但却一言不发。一旁的父亲双膝跪地,正一手用镰刀扒拉玉米梗,一手捡拾着地里的碎玉米粒。这是一对相依为命的父子,70岁的父亲李丑亮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双腿丧失了行动能力。26岁的儿子李润军不会说话,只有微弱的视力和听力,智商只有8岁孩子的水平。

回想起以前的日子,原本满脸愁容的李丑亮,脸上罕见地挤出几分笑意。他自小就患了小儿麻痹症,依靠双拐才能行走。为了维生,他学了一门修鞋的手艺,灵巧的手上功夫让他获得了还算不错的收入。当同龄人还都在为婚事发愁的时候,他却很轻松地娶了媳妇。尽管自己的媳妇也身有残疾,但他们很快就生下一个健康的儿子。一家三口其乐融融,那是李丑亮最骄傲的时刻,当时村子里很多单身汉都对他羡慕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修鞋的营生需要早出晚归,李丑亮总是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干到天黑才能回家。媳妇奶水不足,李丑亮就大方地给宝贝儿子买奶粉吃,一买就是两大桶。起初,他发现奶粉消耗的速度很快,还以为是儿子胃口好,逢人就夸儿子将来一定能长得比自己更高更壮。可慢慢地他却发现,儿子在身高体重和智商等方面都出现了发育迟缓的现象。后来他才知道,给儿子买的奶粉竟都被他妈妈抢着吃了,儿子自己能吃到的简直少之又少。

除了买奶粉的次数变多,李丑亮尽可能地在早上出门前和晚上回家后再亲手给儿子多加一顿奶。眼看着孩子慢慢胖了些,他悬着的心这才稍微放松了下来。可谁知,更大的难题正在朝他袭来:由于孩子妈妈长期不和孩子沟通,甚至很多时候一句话也不说,导致儿子的语言能力慢慢丧失,最终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儿子喊过我爸,他不是天生的聋哑。”一说起儿子的失语,李丑亮的语气满满都是自责,嘴里不断地念叨都怪自己只顾着挣钱养家,害了润军。

发现孩子的问题之后,李丑亮曾带孩子跑了很多医院、买过补品、甚至试过各种各样的怪策偏方。但皆因补救为时已晚,一番折腾之后,孩子的各方面情况仍然不见好转。谁知,这一系列的难题还没有解决,妻子却突然离家出走了。不管内心再痛再无助,李丑亮每天依然得出门揽活,他得挣钱养家。怕带着孩子不安全,他外出的时候只得把小润军一个人锁在家里,等到中午,再跋涉十几公里赶回来给孩子做饭。他们就这样在艰难中奋力前行,但儿子的情况还是慢慢变得越来越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子一天天过去,儿子的视力不断下降。到现在,他只能勉强感受光线和物体的轮廓。他也可以感知别人的接近,却无法辨认更多细节。加之从小就营养不良,小时候的他就比同龄的孩子们矮一大截,如今26岁的润军看起来却更像个孩子。他不会说话,听力微弱,智商也只有8岁左右孩子的水平。

如今,70岁的李丑亮早已无法出门挣钱。父子俩的一切吃喝用度全靠政府的帮扶和补贴。“这些困苦都是我们家里自身的原因,要没有政府的关怀和帮助,我们早已没法生活了。”尽管经历了一路坎坷,李丑亮的话语间仍然满是对政府工作的谢意和感恩。父子现在居住的两间红砖新房,也都是当地政府一手操办给盖起来的。

尽管父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他们却用岁月练就了很强的默契。你是我的腿,我是你的眼。父子俩出门捡拾柴火,一个跪地捡拾,一个抱柴装车;回家路上,一个把握方向,一个奋力推车;到家门口,父亲把钥匙递到儿子手里,他就摸索着去开门固门;父亲在儿子手背轻轻一刮,他便去拿四五个土豆放在父亲手里;父亲一拿水桶给他,他就迅速去院子里提水。

二人生活的房间里,这个家的困境显而易见。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更没有一件电器,因为李丑亮怕儿子因为视力不好而触电受伤。家里甚至连暖壶和喝水的杯子都没有,儿子渴了就弯腰把头埋进水缸,直接用嘴喝缸里的水。儿子常年这样喝凉水,李丑亮也往往不喝热水。但父子俩竟然一直不生病,多年以来就连一颗感冒药也不曾吃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李丑亮越来越担心自己的身后事。“我怕自己哪天走了,丢下我这儿子可怎么活。”于是,他把政府给的各种补贴能攒就攒、生活成本一降再降,就希望有生之年还能治好儿子尚未完全失明的眼睛。“只要他能看到,能够生活自理,就算我走了,也会放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