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佛陀剃发,优婆离进入四禅境界

具有阿罗汉性格的人,非常注重仪表的庄严,行为的安详,一举一动,讲求中规中矩,不缓不急,有些更是表现出拘谨严峻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佛陀成道后,有一次回到祖国迦毘罗卫国,刚好逢到剃头的时候,于是大家想找一位理发师来为佛陀理发。贱族的首陀罗族中,有一个理发师名叫优波离,也就是后来佛陀十大弟子中持戒第一的大弟子,理发技术高明,遐迩闻名,有人举荐他来为佛陀理发。

优波离一听要为至尊至贵的佛陀理发,惶恐万分,推诿不敢前去,跑回家中,把事情一五一十告诉母亲。他的母亲劝他说:“佛陀是大智大觉的圣者,他不会看轻我们首陀罗族的,让我陪同你去亲近佛陀吧。”在母亲的鼓励和怂恿下,优波离像个怯场的小孩子,诚惶诚恐地为佛陀理发。

优波离小心翼翼地拿着剃头刀,聚精会神在剃着佛陀的头发,在一旁陪伴的母亲就问佛陀:“佛陀!优波离替你理发,你觉得他的手艺怎样?”

“他的腰身好像过于弯曲。”

大概优波离想到对方是佛陀,因此不敢掉以轻心,特别恭敬谨慎,身体就弯曲下来。现在一听到佛陀嫌他腰太弯了,赶快集中精神,挺直起来,因此进入初禅的境界。好比从高中生进入到大学一年级、二年级一样,优波离的境界也渐渐在提升。剃了片刻,优波离的母亲又问:“优波离现在的样子好不好?”

“现在身体似乎又太僵硬挺直了。”

优波离一想,不能太紧张,赶紧就放松身心,一心一意剃头,当下就进入二禅的境地了。

过了一会儿,他的母亲又问了:“佛陀!现在优波离怎么样啦?”

佛陀说:“一呼一吸,出入息太粗重了。”

因此,优波离急忙调整呼吸,使它声音不致太大,过于粗鲁,均匀平和,因此而进入三禅的功夫。

他的母亲接着问:“佛陀!优波离现在又如何呢?”

佛陀赶快对身旁的弟子说:“优波离现在一念不生,已经进入四禅的境界,你们将他手中的剃头刀拿下,扶助他,不要让他倒下。”众人于是将手持剃头刀,进入禅定中的优波离扶下,以免发生意外。因为证得一念不生、四禅境界的人,他的心已经逐渐和虚空相应,一时心不再为形体的分别运转。

优波离由于个性拘谨细腻,做事求精求好,在剃发中就能证入四禅,后来出家求道,成为佛陀的首座弟子之一。优波离虽然出身贫贱,但是进入佛陀所创立的僧团,四姓出家,皆为沙门释子,再也没有贵贱和贫富之别。从优波离的出家、证果,乃至后来成为佛陀十大弟子中持戒第一的大弟子的事迹来看,佛陀所提倡的是打破阶级、种族的真正平等的宗教。

悭者喜舍的故事

目犍连尊者的弟弟积蓄了万贯家财,但他非常吝啬,一点儿也不肯布施。

目犍连尊者来到弟弟家里,劝弟弟说:“你拥有这么多财产,穿衣吃饭又不是很讲究,何必那么拼命赚钱呢?”

“钱越多事情就越好办哪!”弟弟自有道理。

“我看不然。钱越多,名气就越大,小偷和强盗就会日夜动你的脑筋;钱越多,贪官污吏就会来找你的麻烦,一旦你不顺从,他们就会给你罗织罪名;别看你的仓库建得坚固,遇到水灾、火灾,你的财产还能保得住吗?富贵家庭容易出不肖子孙,他们享用现成,不懂得物力维艰,出手大方,用不了多久就挥霍一空。弟弟,你辛辛苦苦攒了这么多钱,可是没有办法永久地拥有它们,人总是不免一死,大限一到,一个钱也带不去,唯有因贪欲、吝啬所造的罪业紧紧跟随着你,堕落恶道,到那个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趁现在身体强健,多做善事,布施贫苦,将来的福报一定不可限量。”

弟弟听了哥哥的恳切开示,心有所动,决定打开仓库救济穷人,但同时又让人新建了一座更大的库房,准备接受“不可限量”的福德。

一年之后,他的金银财宝越来越少,几乎全用于布施。为了验证哥哥的话,他打开新仓库察看福报,只见里面依然空无一物。他既伤心又失望,认为上了哥哥的当,气得都要生起病来了。

为了安慰弟弟,目犍连尊者以神通力带着弟弟上升到六欲天,去参观一座崭新的宫殿。那座宫殿由各种珍宝建成,很多天女在里面忙碌着。

弟弟惊叹不已,转头问哥哥:“哥哥,我从来没见过这么辉煌的建筑,这是谁的宫殿?那些天女在忙什么?”目犍连尊者让他自己去问那些天女。

她们回答:“你不知道吗?我们在等目犍连尊者的弟弟,由于他慷慨布施,命终以后就到我们这里做天王。”

弟弟顿时心花怒放,从此对布施更加热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钵麻油的启示

在佛灭度一百年以后的南瞻部洲,曾有一位名叫优波鞠多,具足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大导师。

当时,有一位一百二十岁的比丘尼,在她年轻的时候,曾经见过世尊。优波鞠多尊者想要知道佛的容貌以及威仪,就想到了这位比丘尼可以帮助他解答疑惑。

于是,派遣一位弟子来到比丘尼的住处说言:“我的导师优波鞠多尊者,想要到您这来请教有关佛陀的威仪、容貌。”

这时候,这位比丘尼做了一个动作,就是用钵盛满麻油,放在靠近门的下方,意思是想要试探这位尊者是不是有具足威仪。

优波鞠多尊者来到这位比丘尼的家门口,轻轻的推开门,结果麻油溢了一些些出来,而这时的尊者并没有注意到。

尊者坐好位子,向这位比丘尼问道:“听说你见过佛陀,他的容貌如何呢?是否可以说出来让我听听?”

比丘尼回答:“那时我年纪很轻,听到佛陀来到村子里,大家都很欢喜,呼喊着佛陀来了!佛陀来了!我也跟着众人一起出来迎接佛陀,一走出村子,就看到一片光明。我看到这片光明,心中非常欢喜,马上五体投地的礼拜了;这时头上的金钗,忽然掉落在地上,原本黑暗的大林子里,因为佛陀的光明,照耀十方,使整个林子处处光亮,比十五的月亮还要光明。因此,我找到了我的金钗。从这时候起,我做了比丘尼。”

优波鞠多尊者又问:“世尊在世的时候,比丘们的威仪、礼节,又是如何呢?”

比丘尼回答:“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群无惭无愧、不懂礼貌,不听佛的教诲,又没有精进用功的六群比丘,他们是最不好的出家僧。但是,他们的威仪,却远超过尊者您。怎么说呢?因为六群比丘进入房舍,必定不让麻油溢出来。虽然他们弊恶不听从佛的教导,但是比丘行、住、坐、卧的威仪法则,却都能够守持的很好。尊者您虽然证得六神通,是大阿罗汉,但在威仪上显然还不如六群比丘。而就此点来观察,更可以说明佛在世时,众生的根机是比现在更为利智啊。”

优波鞠多尊者听到比丘尼如此说法,不仅深刻感受到佛住世时,众生善根利智的景况,也为自己应在威仪及修行上更加提升而深感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