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沈从文的《萧萧》,心中总有涌出一股莫名的无法言语的情感,在一个那么干净,那么纯粹的大山村里,却因为“童养媳”的盛行,让一个那么单纯善良的女孩和一个祖孙三代都是朴实佃户的家庭,上演了一场“婚姻悲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女孩萧萧,十二岁就被家人安排做了童养媳。太年轻了,只有十二岁的她,怎能懂得什么叫做“童养媳”?

萧萧从小无父无母,大伯家里又甚是贫穷,没有办法,萧萧只得听了大伯的安排。接亲的那天,懵懵懂懂的她被扶着坐上了一顶花轿,听着一路的唢呐声,睡上一觉,就来到了只有三岁的“小丈夫”的家里。

一进家门,萧萧就承担了带小丈夫的任务,陪他玩,给他穿衣、喂饭,到了晚上,哄他睡觉。偶尔,萧萧还帮公婆做一点杂事。

萧萧就这样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童养媳”,生活在了夫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到了萧萧十五岁时,她已经高如成人,发育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女孩模样了。在小丈夫家里的长工花狗向她投来了热切的眼光,萧萧只是长个,心却还是一颗糊里糊涂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总是趁着外人不注意,对着萧萧说一些羞人的情话,有时,还唱歌给她听,把萧萧唱得心里乱了。花狗又一番对她软磨硬泡,海誓山盟,萧萧竟然当真了,就这样,让花狗唱开了心窍,成了个妇人。

接下来,命运又跟这名天真的女孩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她怀孕了。花狗怕事,独自逃走了,萧萧肚子一日大过一日,事发后,长辈们纷纷指责她,按照从前的习惯,发生这种事情,多半是要沉潭的。伯父不忍,便要把她当作“二路亲”再转嫁,因为一时间也没有人家来要萧萧,待她肚子里的孩子生下来后,小丈夫家里长辈见生的是儿子,就不让萧萧嫁到别处了。

萧萧没有上过学,也没有去到山里以外的世界去看看,她的认知和所思所想,全来源于周边环境和人给她的影响。可以看出,她后来的所有行为,是没有掺杂半点复杂的心性,一切,皆是自然天性使然。

花狗无疑是一个没有担当的“坏人”,他最大的坏,就是勾引了天真烂漫,不谙世事的萧萧,之后还抛下她,让那样一个弱女子独自面对着一切的苦难和指责。

萧萧本可能面临沉潭的命运,却没有,说明小丈夫的家人人心不坏;后来,看她生的是儿子,在农村,儿子可以当壮劳力,他们一家人又一并接受了萧萧和她的儿子。

十年后,萧萧和小丈夫“圆房”。

又过两年,萧萧和花狗生的儿子牛儿十二岁了,家里长辈也给牛儿找了一个长他六岁的童养媳……

我们仿佛看到,又一轮的悲剧即将重演。

这一切的悲剧源头,皆因“童养媳”而起。

沈从文说,在湘西,每年到了腊月,就能成天的听到接亲的唢呐声;在清朝有民国时期,迎娶童养媳仍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童养媳”一般都发生在贫穷落后,生活能力十分低下的家庭。一些因为家境娶不起儿媳妇的人家,就会跑到外地去抱养一个女孩来做童养媳,而被抱养的女方家庭,大多也会有“养不起女儿不如早早找个婆家”的想法。

女孩出嫁时,一般都还是幼女甚至可能还是女婴,一旦出嫁,她们就会一直生活在婆家,待到成年后再正式结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童养媳”是历史时期一种特殊婚姻习俗,相信大家也都不陌生,但是对“望郎媳”这个词,想必很多人都不熟悉。

童养媳是旧时贫寒家庭抱养童养女,以此解决儿子的结婚问题。那“望郎媳”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望郎媳”与童养媳基本相似,有所不同的是,童养媳一般都有一个明确的“小丈夫”,而“望郎媳”是先“嫁”到男方,等待未来“丈夫”的出世。

我们熟知的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的朱德,他的夫人康克清在还是女婴时,就曾当过望郎媳。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大清王朝倾覆,民国建立。康克清就出生在那个风雨飘摇的一年,她的父亲是江西万安县一个渔夫,全部身家仅有一条破船。康克清出生后,康父由于交不起渔税被抓坐牢,家无口粮,还在月子期间的康母奶水严重不足。

这时,一户罗姓人家刚刚经历孩子夭折,那位母亲还有奶水,他们便提出要领养康克清做他们家的“望郎媳”。

康克清的母亲自是十分不舍,她的父亲权衡左右后说:“孩子留在我们身边,没有奶水,又缺衣少食,实难养大,不如送给人家,也许是条生路。”

在康克清出生40天后,罗家派人前来抱孩子,康母抱着女儿,给她喂了口吃的后,紧紧搂着,不依不舍,最终不得不忍痛将女儿交到了罗家人的手上。

就这样,康克清成了“望郎媳”被罗家抱养,罗母用她的奶水喂养了她,希望她能给罗家再带来一个儿子。

遗憾的是,罗母不久后怀孕了,却生下了一名女孩,而且,那个孩子不到半个月就夭折了。从那以后,罗母再未生育,罗家人便把康克清当作了养女,到康克清六七岁时,她在罗家已经能烧饭、缝补、打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家养母待她还算可以,养父则是阴晴不定,康克清活干得不顺眼了,养父会一通打骂;干得乖巧让人满意时,略通文化的他也会给康克清说上几段戏文、讲上一个故事,什么穆桂英挂帅、花木兰从军等,这些戏文与故事让小小年纪的的康克清生出了一些智慧,增长了一丝骨气。

1924年夏,大革命开始了。不到14岁的康克清借着上山打柴和挖猪草的机会,瞒着家里人报名参加了青年赤卫队,再之后,她还加入了红军,成为了一名革命战士。1927年,她跟着游击队来到了井冈山,在那里,见到了红军的总指挥朱德,再往后,他们成为了革命生死伴侣……

相比而言,康克清无疑是望郎媳中幸运的那一位。

因为,从前的童养媳或是望郎媳,她们大多都没有选择,不会被送去上学读书,从小就只能呆在家里学习家务。不少童养媳和望郎媳从小就受到“公婆”们的歧视与虐待,如果遇到恶婆婆或是家庭氛围不好的人家,打骂一定是少不了的,等到长大一些后,女孩不愿意“圆房”的,还会被用上强迫手段。

就算是遇到待人好一点的家庭,童养媳和望郎媳在成年后才与“小丈夫”完婚,可是,他们之间的年龄差距较大,有的女子要比男子大五到十五岁不等。这样结合的婚姻,大多都是凑合与将就着过日子,谈不上幸福与不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成立以后,共产党领导全社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首先,就从婚姻制度入手,为中国的女性打开了婚姻的枷锁。从此,无论男女,婚姻可以自主了,童养媳、望郎媳也可以带着土地回娘家了,寡妇可以再嫁人,被出卖的女儿也能回到家中和父母团聚了!

女性同胞,再也不是任人宰割的奴隶,她们一个个走向社会,独立自主,成为了顶起半边天的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童养媳、望郎媳已经成为历史。

不过,再次品读沈从文的这本聚集了山村女子的明洁素朴与城市女子的空幻猥琐的《萧萧集》,对女性对抗环境改变命运,还是有了不一样的体会。世间万物,皆有因,皆有果……或许,你也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