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考古所对汉代广陵王和江都王的墓地进行了发掘,意外发现了两样文物,使这项有着神话传说背景的雅致游戏得到了有力的历史证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传在上古时代,东荒山中,有一座巨大的石室,里面住着一位神仙名叫东王公。东王公的身形像人,但他的脸像鸟,屁股上又长着一根老虎尾巴。他经常骑着一只黑熊在大荒山中奔驰,十分威风。

神话中,天主宰着一切,东王公受天帝的派遣,主管人间万物的生长。当他心情好的时候,天下便风调雨顺,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而一旦他发起怒来,人世间便是旱涝洪灾,祸患不断,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东王公虽然有着无上的权力,但平日在大荒山的石室中十分寂寞。他有一位侍妾名叫玉女,长得十分美丽,于是为了消遣,他经常同玉女一起做投壶的游戏。

他们在石室中安放一把巨大的酒壶,两人手中各拿着一千二百支箭,每掷一次,一千二百支箭同时向壶口飞去。如果这些箭全部投中,天就默不作声;如果有一支箭没投中,天就会发出嗤笑,这时,人们在下界看到的,就是闪电。

这个典故出自中国汉代东方朔的《神异经·东荒经》,后来,“玉女投壶”,便用来借指闪电。虽然东王公的投壶游戏,无人能够模拟,但投壶这项游戏却并非神仙专属,在我国古代也十分流行,甚至还有人特意为它做了论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代人的投壶,多在文人士大夫的宴饮席间,作为射箭的衍生游戏,是一种仪式感十足的游戏。投壶的盛行是在唐宋时期,因为当时的时局较为安定,经济和娱乐的发展空前繁荣。而实际上,早在先秦时,投壶就已经出现了,战国时期便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当时诸侯宴请宾客的礼仪之一便是六艺中的“射”,即请客人射箭。在当时,无论文臣武将,成年的男子若是不会射箭都会被视为耻辱,所以被邀请参加的客人不能推辞。若是客人真的不会射箭或是不愿射箭,便改为用箭向酒壶里投掷替代,更是风雅有趣,因此时间久了,投壶就彻底代替射箭出现在宴席中,也称“投壶之戏”。

投壶不仅仅是一种游戏,也可以视为是一种礼仪,一种高雅的活动。《礼记·投壶》中有云:“投壶者,主人与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也。”《东观汉记》中也有记载:“取士皆用儒术,对酒娱乐,必雅歌投壶。”投壶与雅歌连在一起,成为了儒士的生活特征。

秦汉以后,投壶便在士大夫阶层中盛行不衰,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又渐渐从士人的席间流出,在民间也开始普及。在流传过程中,游戏的难度也不断增加,别出心裁地设计了许多种投壶方式,如设置屏风在壶前遮挡盲投,或是背坐反投。

投壶发展到了汉代更讲究技巧,一改原来在壶中装满红豆,使箭杆不会跃出的方式,汉代投壶将红豆去除,使箭杆可以跃出,并抓住重投;连投连中,“谓之为骁”。《西京杂记》中记载,汉武帝时有一个郭舍人善投壶,可以“一矢百余反...每为武帝投壶,辄赐金帛”。

随着近年来的考古挖掘,江苏考古所在对汉代广陵王和江都王的墓地进行发掘时,发现了投壶和投矢,也为这项古老的游戏增加了充分有力的考古证据,从而揭开了它的真面目。

研究发现,其实这并不是首次发现投壶工具,以往在考古过程中就有众多被发现的长颈壶以及蒜头瓶,但都被当做是酒器来论证,这是一个极大的误会,它们应该就是投壶活动中所用到的“壶”。

到了宋代,投壶之风最为鼎盛的时期,北宋王禹偁的《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有云:“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可见投壶与琴、诗、棋等并列成为宋代文人雅士最爱的活动之一。

北宋学士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有提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甚至于司马光还特意为其著书《投壶新格》,这本书中不仅记述了投壶运动的规则,而且还介绍了包括有初、连中、全壶、贯耳、散箭、骁箭、有终等共计二十种投矢的名目和计分方法并加以分析,还有关于投壶技巧的论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司马光对于宋代投壶运动的普及,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然而宋代同样也是投壶游戏走向没落的起点,宋代以后,投壶游戏逐渐衰落下去,在不知不觉中销声匿迹。

这可能与人们的观念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无论如何,此后人们更多的是在书中追寻着关于投壶的记载,古墓中发现的器具成为了历史的证明,而投壶也终于成为了一个被载入史册的风雅活动。

寒来暑往,看时间单行向前;潮汐潮落,观历史循环往复。我是@寒汐 一起读历史,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