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辽宁气象事业持续快速发展,气象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不断完善。辽宁省气象局向应急责任人发送气象灾害预警短信1.86亿条,为“十二五”时期的3.8倍。有效应对2017年岫岩特大暴雨、2018年历史罕见高温、2019年“利奇马”台风、2020年台风“三连击”,圆满完成本溪思山岭铁矿事故等气象应急保障。12月3日,辽宁省气象局晒出“十三五”成绩单。

营口、沈阳和大连3个基本站

获世界百年气象站认定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从省气象局了解到,“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增加降水115亿立方米。营口、沈阳和大连3个基本站获世界百年气象站认定,熊岳基本站获中国百年气象站认定。其中,沈阳气象站的前身可追溯到1887年,基督教教士在沈阳初建观象台,最早使用仪器进行观测。1895至1904年,清朝海关建立了奉天观象台,遗憾的是,这一时期没有留下观测数据和观测场的有关资料。1905年,日本中央观象台在奉天观象台原址建立了奉天第八临时观测所,观测资料保存至今,其气象观测项目有相对湿度、绝对湿度、降水量、总低云量、天气现象、风向风速、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地面温度、日照、蒸发量、雪深、5厘米—500厘米地温等。由于战乱,1945年8月至1948年11月,沈阳观象台停止观测。为了保护资料和设备,观象台的工作人员艰难度日,在街上摆摊炒花生、瓜子,甚至卖家具、破旧仪器,以此补贴生计。在那个兵荒马乱、人人自危的时期,虽然观测工作中断了,但1905年以来的观测资料却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1948年12月,东北气象台成立了。1954年8月,东北气象台改称中央气象局沈阳中心气象台,下设观测科,承担地面、探空、高空等大气探测任务。此后,沈阳中心气象台名称又经过各种变化,2009年,相关部门重新将名称改回沈阳观象台,并恢复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业务。

全省平均气象灾害

预警准确率达到92.2%

气象预报预测预警更加精准气象预报预警体系日趋完善,完善睿图东北(亚)区域数值预报系统和快速循环更新同化系统,最小时空分辨率达到1小时3公里,预报可用时效72小时,完善了海洋、环境专业气象数值预报模式。建成0-30天精细化智能网格预报业务体系并实现业务化运行,预报要素含9种气象要素、13类灾害性天气,预报最小时空分辨率分别达到1小时、1公里,区域性暴雨无漏报。

气象预报预测质量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全省24小时晴雨(雪)、气温预报准确率分别为91.2%和84.2%,较“十二五”末提高0.3个百分点和5.3个百分点,全省平均气象灾害预警准确率达到了92.2%,强对流预警时间提前至69分钟,降水、气温平均月预测评分较“十二五”末提高6个百分点。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吕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