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成立于1954年,隶属甘肃省酒泉市, 是全省唯一、也是全国仅有的三个哈萨克族自治县之一,辖红柳湾镇、阿克旗乡、阿勒腾乡、阿伊纳乡4个乡镇,共有11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有汉、哈萨克、回等12个民族,人口1.06万人,其中:哈萨克族3422人,占总人口的37%。全县共有基层党组织104个,其中:党委5个,社区党委3个,党总支1个,支部95个;现有党员1860名,占全县总人数的20%。全县干部职工1740人,占全县总人数的19.1%。全县总面积3.14万平方公里,是连接甘青新三省区的物流大通道、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节点”城市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区位优势明显,因地域狭长辽阔, 自然风光优美,矿产资源富集,民族文化独特,赢得了“塞上明珠”“塞外侨乡”和“百里黄金地、塞外聚宝盆”的美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党的十九大提出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重心在基层。近年来,阿克塞县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民心导向,以深化平安阿克塞建设为主线,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变化,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引导社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创新城乡社会治理,积极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不断探索社会治理的新路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坚持高位推进,扎实安排部署

阿克塞县高度重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县委常委会会议专题传达上级有关会议,研究我县贯彻落实意见,制定印发了《阿克塞县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提出了“3568”工作法,瞄准治理体制现代化、工作布局现代化、治理方式现代化“三大目标”,制定试点工作任务清单,量化100项任务指标,实施项目管理、挂图作战。同时,三乡一镇四个社区、53个成员单位也相应成立了组织机构,形成了上下联动、条块协同、齐抓共管、专群结合、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坚持资源整合,创新体制机制

结合全县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成立了县乡两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并落实了人员编制、领导配备和办公场地。今年又在乡镇配备了兼职政法委员,县乡两级基层治理工作迈上新台阶。创新社会治理新模式,由县委政法委牵头协调,政法各部门定期派员驻乡镇、村(社区)综治中心开展工作,平安办负责“一办四室一中心”日常管理运行考核;警务室负责指导建立治安防范网络,落实防范措施,管控重点人员,处理治安问题,维护治安秩序;检察联络室负责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提高居民委员会依法决策水平,增强群众依法办事意识;司法调解室通过参与复杂疑难矛盾纠纷的调处和法院委托案件调处,实行诉前、庭前、庭后“一条龙”调解,降低群众诉讼成本;人民调解室负责矛盾纠纷调解组织建设和日常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推动人民调解标准化、专职化、效能化;综治中心有效整合各部门资源,形成了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截至目前,全县共有29个调委会,其中乡镇调委会3个,村调委会11个,社区调委会4个,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11个,调解员152名,全县各级调解组织共受理民间纠纷45件,调处成功率为100%,真正发挥了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有效维护了全县社会治安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坚持民情服务,构建“活力”网格

通过纵深推进“活力”网格建设,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动性、创造性,切实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全县共划分34个网格,其中一级网格5个,二级网格15个,三级网格14,配备网格长30个,网格员94个,形成了社区、楼院、单元户“三位一体”的网格管理服务体系。依托“雪亮工程”,将综治信息平台、公共视频监控、综治E通手持终端高度融合,全面准确掌握辖区单位及居民情况,了解社情民意,加强情报信息,实现了人、地、物、事、情、组织信息全员管理、全网覆盖、全程管控。在网格员配备过程中,整合了乡镇(街道)、村(社区)的机关干部、包片民警、劳动保障、禁毒、综治、安监、交通协管、消防、计生、环卫等人员和资金,全部下沉至三级网格开展服务工作,网格员通过开展各类工作,切实倾听了群众心声、解决了群众问题、拉近了群众距离,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坚持巡防建设,筑牢平安“防护墙”

按照“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网上网下结合”的工作要求,各乡镇、村、社区组建92人的群防群治队伍,由乡镇、村书记和社区主任担任巡防队伍组长,召集综治志愿者担任巡防队员,负责看楼护院、街道及村巡逻、治安维护、纠纷调解等工作。派出所民警每周利用三天时间到牧区、工业区、农业区重点部位巡逻查看治安状况;每月到矿区、工业区检查内部单位治安防控、民爆物品使用管理情况,核查比对流动暂住人员基本信息;每季度深入一次牧区,走访掌握牧区社会治安状况,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和安全防范常识,广泛征求对加强社会治安工作的意见建议,切实把牧区社会治安状况牢牢掌握在手中。同时,为有效强化信息化防控能力,实施了“雪亮工程”项目建设,目前完成了100%的前端基础建设、完成100%综治平台建设,并与酒泉市综治平台已进行资源共享及远程配置权限开通,完成21个单位533路画面的二类资源接入,该项目已完成初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坚持“五治”融合,实现“治理有效”

坚持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集中开展“堡垒聚力”“头雁领航”“先锋引领”“空壳清零”“武装提升”五大行动。着力打造“牧区学习驿站”“马背流动党校”“党员红书包”“马褡子”等党建品牌,建成牧区党员驿站。创新自治工作机制,拓宽村民参与自治平台,完成村委会改造提升,各村建成了高标准村民议事场所,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健全“一约四会”制度,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做到项目建设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和村级重大事项规范透明,接受群众监督,形成共治共享治理新机制。结合“七五”普法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因地制宜打造普法阵地,不断丰富法治文化内涵,提升法治文化氛围,开展“我们的节日”“文化三下乡”“广场舞大赛”“阿帕合唱团”等群众性文化文明实践活动320余场次,提供法律咨询近千人次,形成了良好的法治建设氛围。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创建行动,制作公益广告、宣传牌1200余个,文化长廊100余米,积极引导城乡居民注重家庭建设、家教传承和家风培育,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宣传活动,举办农牧村道德讲堂活动,引导城乡居民传承美德、树立新风,形成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推进“智治驱动”,实施“雪亮工程”,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等平台,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化解矛盾纠纷,提升群众安全感,实现智能化防控打击。依托综治E通网格化手机APP等平台,加快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数据联网应用,利用监控探头基本实现对交通要道、重点地区、居民聚居区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全覆盖,切实提高各类风险隐患预测预警预防能力,形成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夏利古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