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 / 无念

终于,北京时间12月3日,中国内地官方公布了征战明年第93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荣誉的选手,并不是之前网传的《八佰》,而是今年金鸡奖最佳故事片的得主——《夺冠》。

由于疫情原因,全球范围内的各大电影节展以及颁奖礼都受到了影响,明年的第93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也不得不延期举办,从最初的2021年2月28日,延期至4月25日,几乎推迟了两个月,因而各类奖项报名的截止时间也就被进一步拉长了。

依照往年的进度,一般会在每年十月份国庆节假期结束前后,也就是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原“最佳外语片”)奖项报名截止之时,大家才会知道中国内地究竟选送了哪部作品来角逐该奖项。所以,今年这个悬念揭晓也就因故推迟了两个月。

虽然相信很多人对于选送电影冲奥这件事,基本上都是报以“重在参与”的心态,但我们不妨还是来简单分析一下,今年选送《夺冠》冲奥,这件事到底靠不靠谱?以及,哪怕年年都不中,我们还是年年都报名,为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系列新政出台,颁奖季大幕已拉开

去年,奥斯卡主办方学院修改了规则,将自1956年起成立的“最佳外语片”(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竞赛单元正式更名为“最佳国际影片”(Best International Feature Film)。

对此,学院给出的解释是:“在全球电影制作的环境下,‘外国’的说法已经过时了。我们相信‘国际电影’可以更好的代表这个奖项,并且可以促进更积极和包容的电影制作视角,以及电影艺术更普遍的经验。”

更名后,该奖项入围的九强名单,变成了如今的十强,增加了一个名额。此外,原先的“最佳外语片”由于有“外语”这项条件制约,因而像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语类国家只能选送非英语作为主要语言的作品。如今,语言方面的限制消失了,去年英国就选送了一部英语片《驭风男孩》。

而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学院官方又公布了一系列新政策,宣布了迅速推进多样性和包容性举措的全面计划。比如:从2021年开始,最佳影片的提名数量将稳定在10部,不再浮动不定。这也是继2011年的十年后,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数量重新回到10部。

同时,今年相比往年最重要的不同在于,奥斯卡放宽了影片入围资格的规定。以往年来说,所有申报奥斯卡的影片都必须在洛杉矶的商业院线上映一周才能报名。但是今年,在流媒体上首映或是以视频点播(VOD)方式首映的电影,同样有资格角逐明年初的奥斯卡。不过,这项规定是一次性的,一旦影院重新打开大门,规则将恢复以往。

在今年年初的奥斯卡颁奖礼上,韩国电影《寄生虫》一战封神,首次入围奥斯卡就打破了影史记录,不仅成为首部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非英语片,而且还是首部同时拿下最佳影片和最佳国际影片(最佳外语片)的电影。可以说,《罗马》没有做成的事,《寄生虫》做到了。

又一年奥斯卡大幕即将拉开,今年的战局究竟将如何呢?

各地冲奥片百花齐放,竞争依旧激烈

从目前已经公布了选送名单的国家和地区来看,今年最佳国际影片的角逐仍然十分激烈。在分析《夺冠》的胜算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看都有哪些竞争对手们。

首先还是电影节系的种子们。虽然今年戛纳电影节的竞赛单元取消了,全球范围内的电影产量也遭到锐减,但是在欧洲其他的A类电影节里,仍然诞生了不少各国选派的冲奥选手。

其中,威尼斯系的片子里,俄罗斯的《亲爱的同志》、意大利的《夜曲》、伊朗的《太阳之子》、德国的《明天整个世界》、波兰的《奇迹泽尼亚》、波黑的《艾达怎么了》,这几部都是今年第77届威尼斯主竞赛单元的入围影片。

至于巴勒斯坦的《加沙,我的爱》、葡萄牙的《倾听》、希腊的《苹果》、突尼斯的《贩皮之人》等片,则是出自本届威尼斯的地平线单元。

相比较而言,今年柏林系的申奥片则没有那么多,目前只有瑞士选择了今年入围过柏林主竞赛单元的《我的妹妹》,以及捷克选送了入围柏林泰迪熊奖的《江湖郎中》。

格鲁吉亚选择了今年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的最大赢家《开始》,丹麦选送了托马斯·温特伯格的《酒精计划》,以及日本选送了河濑直美的《晨曦将至》,这几部电影都是今年圣塞金贝克奖主竞赛单元的入围影片,同时也是今年戛纳2020的官方入选影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左到右分别为法国、德国、意大利、丹麦的冲奥片

其他一些重点国家里,法国的《我们俩》爆冷打败了欧容的《85年盛夏》、麦温的《到达挚爱》,以及今年戛纳2020官方入选的口碑佳作《加加林》等一批热门影片,成为了代表法国冲击最佳国际影片的选手。

西班牙选送了去年圣塞的入围影片,同时也是最佳导演奖的得主《无尽的战壕》。土耳其则选送了《七号房的礼物》,本片曾于上个月登陆过国内的大银幕。

亚洲方面,新加坡选择了年度佳作《热带雨》代表本土冲奥,泰国则选择了小清新爱情片《时光机》,而韩国选送了《南山的部长们》,这几部电影在本土均取得了不错的市场表现,且国内大陆的观众也都比较熟悉。印度选送了今年入围亚洲电影大奖的冷门佳作《野牛》,而非此前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讨论的《学徒》。

最后再来看看中国的港台地区,台湾选择了豆瓣8.5的高分佳作《阳光普照》,香港则并不意外地选送了《少年的你》。这两部片子分别是台湾金马奖和香港金像奖最高荣誉的获得者,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目前台湾本土制作和港陆合拍片差不多能够到达的最高水准。

《夺冠》胜率几何?

志在必得or重在参与?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夺冠》、《少年的你》、《阳光普照》这三部影片,刚好分别是华语“三金”——金鸡奖、金像奖和金马奖的最佳影片得主,如今放到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这个台面上同台竞争,某种程度上来看,也可以看作是陆、港、台三地的某种选择口味和意识倾向。

如果横向比较的话,这三部作品毫无疑问都是相当优异的作品,创作者也都是业内公认的优秀电影人。相比较《阳光普照》的纯台湾制作班底,《少年时代》的“陆港合拍片”身份虽然让它的“港味”看起来没有那么浓,不过超过15亿的市场回报多少也能证明观众对它的喜爱。

而《夺冠》虽然和《少年的你》共用了大部分的制作班底,导演陈可辛也是第一位华语“三金”最佳导演奖项大满贯得主,但公映后无论是口碑还是市场表现,似乎都离最初预期还有一定的距离。

华语片冲奥三大选手

从内容题材上来看,《少年的你》和《阳光普照》都是偏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前者聚焦青少年校园霸凌的现象,后者则讲述了失去大儿子的一家人如何相互扶持走出阴霾的故事,故事的切口都比较小,从一个现象或者独立个体进入,以小见大,从而窥探社会面貌。

而《夺冠》的题材相对而言更为宏大,国家女子排球队的故事本就代表了不同时代和人群的集体记忆,具有比较强的意识形态价值和主旋律意味,这也比较符合近几年中国大陆选送奥斯卡作品的一贯口味,但学院的投票评委们或许对此就不太感冒了。

从类型划分上来看,《夺冠》的界定似乎也并不是那么清晰。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人物传记片,更非类型元素较强的体育运动题材。2015年香港曾选送了一部运动题材的影片《破风》冲奥,但是并未取得好的结果。而尽管人物传记类型向来是奥斯卡青睐的题材,每年也有很多国家和地区会选送人物传记片冲奥,但《夺冠》又显然不是《郎平传》,因而胜算也不太大。

再来看看《夺冠》的海外评价。由于文化、民族、观念等各方面的差异,我们仅比较东亚各个国家或地区推出的各大冲奥选手。可以发现,IMDb上《夺冠》的评分是6.8,虽然不差,但显然也不在第一梯队里。

而如果纵向比较的话,纵观近十年,大陆、香港、台湾分别选送的冲奥电影,我们也可从中梳理出一定的脉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香港是遵循名家大导+多元类型的方向进行挑选, 除了《红海行动》、《扫毒2》是完全意义上的商业类型片以外,其他的“港味”比较浓的港产电影,基本上可以代表香港本土电影制作的最高水准。整个华语地区近几年冲奥的最好成绩也是来自香港,2013年的《一代宗师》,进入了最终的九强名单,遗憾止步五强。

而 台湾前几年的选片口味则游走于沉重压抑和清新自然的两个极端, 比如《失魂》、《冰毒》,以及《逆光飞翔》和《只要我长大》,但整体的大方向仍旧是以文艺气质为主。近几年则逐渐转向兼具社会议题和商业价值的口碑佳作,比如《大佛普拉斯》、《谁先爱上他的》,以及今年的《阳光普照》,均在本土创下了相当出色的成绩。

至于 中国大陆, 从早年间的“大片出征”,到近几年“票房爆款”出马, 一直以来都是遵循着以展现民族文化精神 ,弘扬意识形态特性为主。 比如为了配合“一带一路”政策的出台,2016年选送了一部口碑票房双失利的《大唐玄奘》,次年更是选择了民族主义情绪强烈的《战狼2》,这些电影对于展现国家精神风貌有一定的帮助,但却很难得到学院的青睐。

至于那些更适合的艺术片,乃至在国际A类电影节上斩获佳绩的作品们,有的由于题材敏感,有的则是参选条件不符,大多都与角逐奥斯卡无缘。这也是为什么,网友们觉得内地选送作品冲奥基本上就是“重在参与”了。

我们究竟需不需要奥斯卡的认可?

其实,华语电影并非和奥斯卡就没有缘分。

1990年, 张艺谋的《菊豆》是影史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华语电影, 但由于一些政治因素,这部影片并没有在颁奖季上进行任何宣传。而《大红灯笼高高挂》、《霸王别姬》分别都代表香港冲击过奥斯卡,但也抱憾而归。

奥斯卡并不是简单的投票行为, 要想得奖,公关、宣传、人际社交,缺一不可, 而不懂游戏规则的华语电影人们,光靠电影的口碑硬闯,也是远远不够的。

就是《霸王别姬》入围的那一年,台湾的李安也凭借《喜宴》入围了最佳外语片,再加上陈英雄的《青木瓜之味》,当年奥外五强里有三部亚洲电影,不过最终都止步门前。次年,李安凭《饮食男女》再次冲奥,仍然没有成功。

从1979年中国首部参与奥斯卡外语片评选的影片《阿凡提》,到《卧虎藏龙》拿下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再到《英雄》时隔12年再度代表中国进入奥外五强,华语电影的冲奥之路,可谓是前赴后继,一路坎坷。

而未曾想到的是,当年制造轰动的《英雄》竟也成了大陆电影,乃至华语电影在奥斯卡舞台上的最后亮相。

很多朋友认为,奥斯卡虽然是一场表彰大会,但也只是好莱坞办给自己的一场大party。尽管以包容、开放著称的好莱坞也敞开怀抱欢迎世界各地的艺术家齐聚一堂,但归根结底,这毕竟是一场西方人的游戏。不管是资本因素、还是保护措施,抑或是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华语片难以在奥斯卡上获得认可,多少也是可以理解的。

甚至,也有些朋友认为,随着华语电影近几年的飞速发展,市场的不断扩大,我们其实已经不需要奥斯卡了。就让“他们玩他们的”,我们也“玩我们自己的”就足够了。

其实,在院线君看来,这样的想法多少还是有些片面了。

邻国的《寄生虫》在奥斯卡上大放异彩,正好说明了,这确实是别人的游戏,但是你作为“客人”,仍然可以在他人的规则里赢得尊敬和认可。

想要得奥斯卡,这并不代表着我们对自己的文化不自信,或者是我们更需要来自西方视角的期待。恰恰相反,这正说明了, 如果跨过了语言的困难,接纳差异,拥抱不同,真心的去感受,电影完全可以只是电影,电影也完全可以代表全人类的共通情感。

《寄生虫》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国际影片4项大奖

我想,我们还渴望奥斯卡,恰好说明了我们对自己的民族和文化、对自己国家的本土电影,充满信心,也充满期待。 我们乐于将动人的中国故事,分享给世界上的所有人。

我们有自己的艺术追求,也有更大的商业抱负。 站在领奖台上,接受来自全球顶级同行们的赞美和祝贺, 它无关肤色、无关阶级、无关资本,更无关政治。

不管官方对于奥斯卡的态度如何,至少在院线君的心目中,我们的冲奥路还应该,也必须继续走下去。 不仅仅是奥斯卡,金棕榈、金熊、金狮等等,都值得我们行业上下所有人的不懈奋斗,尽管这条路会很难,但对荣誉的期待也是对自己的鞭策和期许。

让我们去想象这样的画面,站在领奖台上,梦想成真,沐浴着所有人赞美的目光,所有的辛苦曲折瞬间幻化成美妙的泡泡,让人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这样的画面,不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