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人生娃”又又又上热榜了,自从放开二胎后,国家催生的频率都快赶上我妈对我的了。

话说自从2015全面开放二胎之后,新生人口暴涨,一度成为自2000年以来出生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达到了1786万人,只是这一招只是给想生的人们开了个口,结果就是想生的生完了,现在顾不上也不能再继续生了,不想生的依旧不生,于是导致2017年出生率又大幅跳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不,专家们又开始着急了,继续抛出“放开三胎”“鼓励高学历人群生育二孩”等等新招,只是结果可想而知,这不,现在民政部部长不又开始疾呼:总和生育率跌破警戒线。

从连年走低的生育率可以看出,目前适龄婚育年龄对于生育的意志偏低,尽管总和生育率跌破警戒线之后,社会老龄化会不可避免越发严重,不管从国家还是社会角度来说,都急需新生人口来挽救正常的人口发展,但对于专家们一遍又一遍的催生,我们却不得不想问他们一句:你们总不能只看结果不问缘由,只顾催生却不切实帮助老百姓去解决后顾之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龟速的收入增长VS火箭般的养娃成本

大家不难发现,在上世纪70年代政策严控不让生的情况下,偷着生逃着生躲着生的却比比皆是,而如今生活环境好了,经济提上来了,按理说人们应该会有更大的生育意愿了,结果却反而是人们不愿意去生了?

其实对比上世纪的养娃经济条件和如今,这种对比反差并没有那么匪夷所思。

按照上世纪老一辈人的思想,多个孩子就是多张嘴,多个孩子就是多添一副碗筷的事,从经济方面来讲,也就是多点米饭和菜钱,大家都省一口,多养一个孩子也就没什么那么大压力了。

可现在的人却并不这样认为,随着社会发展,贫富差距加大,除了吃饱穿暖这种之前所谓的刚需之外,教育也被提上来刚需之列,而相比填饱肚子所需的成本,教育所需的成本则是一个无底洞。

除了现在中上层阶级所说的内卷之外,如今不少中下阶层也被迫要求进入德智体美、文武双全的行列。

比如从小学就开始要求的每个学生的跳绳个数,逼得体能差的学生不得不为此报天价补习班;

比如2020年开始,广东初中一年级新生将全面实行“新中考”,除了体育之外,还要求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同时也被纳入考核。

经历过的人都知道,学艺术是最烧钱的,尤其对于中下阶层来说,简直就是个难以跨越的门槛。

而对于体能、音美的考核也不是只有广州,目前已经逐步向全国实施。

当龟速增长的收入无法支撑火箭般的养娃成本时,就算我们再有心想去为国分忧,但我们该拿什么养娃,靠西北风吗?

佛系的家长VS不批改作业被点名的家长

前段时间一位家长扬言“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炸出来众多家长的辛酸泪。

如今的孩子要想在成绩上站稳脚跟,写写写作业写到深更半夜早就不是什么稀罕事。

而另一件不稀罕却让家长难以接受的事却是家长还必须要批改孩子的作业才行,

  • 白天上班累死累活,下班还要进行九年义务教育;
  • 上班996,孩子却3点半放学;
  • 家长群三五不时滴滴滴,忙里偷闲也要先回复老师的点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搁谁身上都觉得日子不好过,可自己不批改,很可能孩子就会被差别对待,拥有母爱天性我们,自然无法心安理得让这样的事情发生,自然只好强迫自己为孩子加班。

成为父母不仅仅是养大孩子成人,还要负责教育好,在家既当爹又当妈,如今还要当老师,一想到二十几岁的自己还是个孩子,可是自己如果要了一个孩子后压力会如此剧增,自然就无心去生育一个孩子来给自己快乐的时光使绊子。

养儿防老VS跟孩子一起走过生命中的那些美好

以前,人们生育的目的多是为了给家里增添劳动力,另一个则是“养儿防老”,我养你小,你养我老是最基本的生育意识。

对于老一辈的来说,生育不是负担,而是收入,是为自己的将来多一份劳动力,为其他孩子分担将来的养老压力,是一件稳赢的事。

加上老一辈的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尤其女性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说下,生儿育女自然成了她们的终身目标。

而如今随着教育的普及,社会制度和经济的提升,不仅上一辈的思想放开了,不再强求小一辈养老了,连下一辈的人们思想也普遍放开了:孩子不应从出生开始就背负我们的养老,生一个孩子,是因为世界那么美好,我想带孩子一起去看看,仅此而已。

当对孩子的投入不再要求回报,不再考虑能否收回成本,生育自然成为了一件鸡肋的事,显得也就没那么迫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近上学VS高价学区房

如今有个“高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的说法,一家六口供一套房已经成了常态,从一线到五线,房价都让工薪阶层难以企及。

前天清华教授“我的女儿正在势不可挡的成为一个普通人”言论被众多网友痛批:你随心所欲的普通,是我拼尽全力的顶层。

刘瑜教授表示,自己的孩子一直都比较佛系养育,从小在清华附小入学,自己不娃,孩子尽管不优秀,但养育过程也没什么毛病,至少很快乐,长成了她自己想要的样子,至此她呼吁大家佛系养娃,不要逼孩子。

可随便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身为清华教职工,刘瑜教授的子女可以自然顺理成章入学清华附小,清华附中等录取率堪称凤毛麟角的高等名校,但刘瑜没说的是,这几所名校的清北名校录取率比海淀其他地区整整高了20%,更别提在全国范围内占了多少优势。

有竞争的地方就有生意,于是学区房自然就成了香饽饽,买房不再仅仅只是为了住,更是为了孩子更好的教育,而被教育附加的房子,更是让普通社畜望而生畏。

一出生,孩子的起点就在坑里,这不是典型的坑娃吗,这样的现状又如何让人们能提起自己的生育欲呢?

其实,总的说起来,生育率低并不是因为人们不想生,而是生活压力太大,生的起,养不起,于是干脆不生。

相比专家们频频呼吁催生,其实专家们更该关注的应该是如何切实去帮助解决年轻人的育儿压力,让适龄人群能有勇气生,能感受到生娃带来的甜蜜,也就是育儿方式中我们常说到的内驱力,让年轻人如何能放心的生,生的放心,才是关键。

——我是小皮育儿经,育婴师一枚,职场妈妈,带娃码字
——多平台优质原创作者,孕产、育儿、儿童心理研究爱好者
——孕育、带娃是家长一生的事业,关注我,一起更轻松带娃
PK台

养娃压力也算你一份吗

2020-12-04  PK已结束  923人
  1. 1. 为了孩子能上更好的学校,受到更好的教育,一直拼命工作
    92%
  2. 2. 我们家就那样,也不图什么,孩子开心,家长也开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