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热点】今年股价大涨,小米集团趁热打铁,抛出巨额融资计划,短期对股价形成打压。

12月2日早间,小米集团停牌。午间,小米集团公布发债及配股融资方案,预计筹资总额约40亿美元(约260亿元人民币)其中配股融资31亿美元,配股价为每股23.7港元,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折让约9.4%。

2日下午1时小米集团复牌,股价一度跳水跌超10%,后跌幅收窄,截至当日收盘,股价24.3港元,半天小米集团下跌7.07%,交易量显著放大,显示较多投资者抛售了。

小米收市总市值5866亿港元(约4963亿元人民币),较12月1日收盘蒸发总额超446亿港元(约337亿元人民币)。不过,今年初至2日收市,小米集团涨幅仍超过125%,在港股科技大盘股中依旧处于领先。

很多人在问,小米真的缺钱吗?2018年7月,小米集团在港交所IPO,首发累计融资360亿元。而且小米集团持续盈利,2018年-2019年分别实现净利润136亿元、100亿元。更为关键的是,小米集团早就实现经营活动净现金流,2020年前三季度为83.5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公司2020年三季度财报,截至9月末,小米集团有现金以及现金等价为303亿元,同时还有短期投资大约256亿元,即便不考虑可交易性金融资产大约220亿元,前两项总金额也有大约560亿元。

因此可以认为小米是不缺钱的,为何在上市两年后又再次圈钱?小米集团表示,此次交易所集得资金,主要用于增加营运资金以扩大业务、投资以增加主要市场市场份额、战略生态系统投资,以及一般公司用途。

上述说法过于官方,实际上市场对此理解就是,小米集团要趁着今年股价大涨的好势头,尽量圈更多现金到账上,以便和强劲的对手拼市场。当公司股价维持在高位时,融资显然是划算的,只用小部分股权换来大量现金。难道让小米在在股价破发时乃至腰斩时再融资吗?除非面临生死存亡,才会流血融资,否则没有公司会这么操作。

中金此前上调小米目标价到34港元,瑞信、交银、高盛等机构提高股价评级。因为突然抛出数百亿融资计划,投行对小米评级也出现分歧。

华为11月出售荣耀后,花旗发布研报指出,荣耀与小米市场及销售渠道等有很大程度重叠,在内地竞争激烈。花旗认为荣耀交易或会为小米带来下行风险,给予其“沽售”评级,目标价19.3港元。

11月底,美银证券曾将小米目标股价从26港元调高至30港元,称小米未来有望进一步占领华为市场份额。但还是美银证券,12月2日迅速发布投资研究报告,将小米股票评级从“买入”降至“中性”,将目标股价从30港元调低至26.4港元。

而股民可不买账了。在2日下午恢复交易后,小米集团股价一度大跌10%,虽然收市有所收窄,最终还是大跌7%。总交易额达到376亿,换手率超过8%,显示出交易非常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