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武帝时的丞相最不好当,13位丞相半数都结局惨淡,自杀的自杀,他杀的他杀,唯有公孙弘结局最好,不仅活了79岁,还是在丞相任上自然老死,更成为了西汉历史上首个以丞相封侯的人,这个人在其他名臣比如霍光、卫青、霍去病、金日磾等人的映衬下显得不那么出众,时不时还在朝堂上被驳斥得哑口无言,但能当丞相的人又怎么会是傻瓜。

结果呢,汉武帝问公孙弘,你是不是跟汲黯说的一样啊?公孙弘不紧不慢,没有半点为汲黯生气、急着自辩清白的样子,还是一脸谦恭和气:哎呀陛下,这了解我的人,自然知道我是忠心为了您,不了解我的人呢,会觉得我改变意见就算是不忠了,这两种看法,其实都有道理,大家都从自己的角度去为陛下尽忠,难免有不协调的地方。

汲黯还不服气,他看公孙弘身为丞相,俸禄那么高,却吃得特别简单,穿得特别寒酸,钱都用来招待朋友和宾客,就直接告诉汉武帝,“此诈也”!意思是公孙弘如此做派实在是有些过头了,明显存着不为人知的心思,再为天下考虑,一个位列三公的人也不至于到连平民都比不上的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出高明的地方了吗?公孙弘不直接为自己辩解,干脆利落承认了自己的心思,让皇帝觉得自己是受他掌握,缺点和想法完全透明;顺便还要强行把汲黯设定为好友,既然是好友,汲黯为啥还会举报他公孙弘呢?汉武帝稍微一想,就觉得汲黯也真是的,注意力被分散了一部分出去。这还没完,公孙弘接着说:

“现在汲黯能直言告诉陛下这些,多亏他忠心,否则陛下哪能听到这样的话呢!”这么一套下去,公孙弘始终表现得和气,毫不慌乱,汉武帝满意了,觉得他真是个老实的贤臣。可实际上呢?公孙弘并非和气,而是算计人都暗地里来,不玩能看穿的阴谋,专玩坑死人不偿命还让对方有苦说不出的阳谋!

“公孙弘治《春秋》不如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

“仲舒以弘为从谀,弘嫉之。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

“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郤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杀主父偃,徙董仲舒于胶西,皆弘之力也。”

“黯常毁儒,面触弘等徒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弘为丞相,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右内史。’”

那汲黯呢?公孙弘也有一套,他劝汉武帝让汲黯去当右内史。这个职位要直接面对那些宗室显贵,动不动就得罪人,公孙弘嘴上说非正直的重臣不能担此重任,实际上,他早就算准了汲黯会跟宗室显贵们爆发冲突,到时候哪还用他出手,自然有人给汲黯找麻烦,汲黯自顾不暇,哪有时间继续找他麻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孙弘高明就高明在巧妙利用了胶西王和汲黯两人的性格,制造矛盾,隔岸观火。他嘴上说得可正经了,为国考虑,将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去。董仲舒的性格挑不出毛病,公孙弘就让其他有毛病的人来治他,胶西王那处处是地雷,董仲舒再小心谨慎也免不了要吃些亏;

这公孙弘虽然不算啥真君子,但心思迂回,算计巧妙,还真值得看看。不用跟他学,而是避免生活中无意间掉进这种人挖的坑,还懵懂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