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农村的老房子里,几乎每家院子里都有一个土地庙,一般在刚进院门的墙壁上掏出一个壁橱,里面放上泥捏的土地像,每到初一十五的时候,人们还会祭拜一般。不过家里有秀才的,院子里就不需要土地庙了,因为古人觉得秀才比土地要高一级,因此不用祭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以前人在干什么事的时候都会祭拜一番,就像“赤壁大战”之前,袁绍出征前要祭天、祭地、祭祖,最后歃血出征,就是希望得到庇佑,不过最终却落得大败而归。因此古人祭拜也是有很多讲究的,比如农村有句俗语叫做:“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下面就来看看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男不拜月

拜月也称为“祭月”,这可是个非常古老的习俗,而中秋节也是由“祭月”而来的,也是以前人对“月亮”的一种崇拜活动,最初的“祭月节”是秋分这一天,但是每年的秋分都不是同一天,而且秋分也不一定会月圆,如果“祭月”没有月亮肯定是不行的,后来由于历法融合,人们开始普遍使用阴历,之后就将“祭月节”调整到了八月十五,也就是中秋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在很多农村,中秋节这一天除了吃月饼和赏月之外,还有一项活动那就是“祭月”,就是在桌子上摆上月饼和水果,再点上红蜡烛,然后朝着月亮的方位祭拜。一般是以家庭为单位,并且会选出一个女性长辈或家庭主妇担任主祭。

在这项活动中,男子一般都是站立着等待就行了,古时人们很在意男尊女卑,觉得男人属阳,也就是太阳,而女子属阴,也就代表着月亮,因此太阳拜月亮肯定是对双方都不好的,再加上月亮属阴,是会庇佑女子的,因此才有了“男不拜月”的说。假如非要拜,男子一般是拜太阳的。

女不祭灶

其实“祭灶”也是一个很古老的习俗,以前的“祭灶”都是腊月二十四的晚上,老人说:这时候灶王爷就会上天回报一年的日常,家里的主人为了不让灶王爷说坏话,就会准备一些蜜糖来祭拜,也是要封住他的嘴,不让他上去后乱说。

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清朝后期,由于帝王家都会在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由于那时候国家已经很穷了,为了节省开支,就随便把灶王爷也祭拜一下。因此“祭灶”也就改到了腊月二十三,也被民间称之为“小年”。

这个仪式一般是在晚上举行,是有家里的男主人抱着一只公鸡,因为公鸡就是灶王爷上天乘坐的马,因此红公鸡就叫红马,白公鸡就叫白面,主人会把酒浇在鸡头上,直到鸡头左右
扑楞出声音后,就说明灶王爷已经领情了,这时候祭灶人就会喊一声“领”,祭灶也就完成了。之后人们就会用一些蜜糖或者油糕之类的东西在火里烧一下,也可以直接食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灶君一般都是男人,古时男女之间是不能轻易见面的,因此才有了“女不祭灶”的说法,其实在古时,很多重要的祭祀活动都不允许女人参加的,甚至连家族的祠堂都不能进去,因此才有了“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其实不是女人不想祭,而是不让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