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一曲《黄河谣》,野孩子乐队曾在今年夏天的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2》中,让评委周迅及无数观众感动落泪。本月26日,这支与众不同的民谣乐队将登陆上海保利大剧院,带上海观众现场感受来自“大河之上”质朴而又现代的民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说:大河之上演唱会 官方图

“黄河的水不停地流,流过了家流过了兰州,月亮照在铁桥上,我就对着黄河唱。”这首《黄河谣》,几乎是野孩子乐队每场演出必唱的散场曲,也是“大河之上”名字的由来。野孩子乐队是由索文俊和张佺在1995年成立的。两人都来自甘肃兰州,这使得他们的音乐始终带有对这片黄河上游土地的深深眷恋。在乐队20周年纪念演出上,主唱张佺说,希望下一个二十年,他们还能坐在台上,就像他年轻时总会想起的诗句那样:“光阴如水,光阴如火,我们在大地上只唱一生。”信天游、花儿、秦腔、维吾尔族民歌、劳动号子等,成了常常流淌在他们民谣中的元素。不插电的风格,以及富有民间色彩的配器和演唱,让野孩子的民谣,成为了真正扎根在土地中的民谣。这也使得他们在各种风格的民谣乐队中独树一帜,成了民谣界的“传说”。

图说:野孩子乐队 官方图

这样一个“传说”,为什么要参加一档综艺节目?乐队成员郭龙解释:“真正的民谣,是流传不是流行。我们想让更多人知道,中国还有这样一支乐队,音乐还可以这样表达。不一定非得蓝调、摇滚,内敛克制也是一种非常摇滚的力量。”人们在节目里看到的,是五位乐队成员宛如闲云野鹤的世外高人般,跨越20多年的时光,走回熟悉的舞台。实际上,他们是音乐的苦行僧。2004年,乐队创始人之一索文俊去世,这支乐队也因此几经离散,兜兜转转,终于才重新聚在一起。他们再度挑起“野孩子”的旗帜,固定演出阵容,之后又定居在春暖花开的古城大理,过着一种返璞归真的简单生活。他们每天踢毽子、吃面,然后以一周六天、一天四个小时的固定强度排练,只要不发生自然灾害,排练就从不停止。像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勤恳工作的劳动者一样,他们也不断打磨、练习,让手指与琴弦融为一体,将藏在音乐中的那些古老故事流传下去。(新民晚报记者 吴旭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