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豹是猫科豹亚科在体型最小的一类动物,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的山地以及森林中,从具体区域上看主要在西到尼泊尔、东到我国台湾省的这片区域。云豹共有3个亚种,分别为云豹指名亚种、台湾云豹和尼泊尔云豹。在台湾省,云豹则是岛内体型最大的动物,而台湾云豹只在台湾岛内栖息,属于岛上的特有物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台湾云豹身长普遍在0.6-1米之间,体重20公斤左右,体型要比金钱豹、雪豹小一些,浑身毛发的颜色以深棕色为主,在腹部两侧还呈现出多个云彩状的斑纹,据此而得名云豹。台湾云豹为独居动物,昼伏夜出,攀爬能力出众,很少下地活动,捕食也大部分在树上进行,对树木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其食物来源主要为猴子、松鼠、鸟类,有时也会在树上暗中观察树下的情况,一旦有鹿类、小野猪等经过,也会跳下树,以迅雷之势咬住猎物的脖子。在台湾山地和森林生态系统中,云豹处于食物链的顶端,没有什么天敌。

不过,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台湾人口的增加、土地和山地开垦程度的增加、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张,大量山地树林和森林被砍伐破坏,台湾云豹的栖息地受到很大程度地压缩,越来越向着海拔更高的山峰中上部退缩,最后的栖息地为玉山、大武山。另外,由于台湾云豹的毛皮既柔软又美观,骨头还可以入药,因此人们对云豹进行捕杀现象愈演愈烈,台湾云豹遭受到灭顶之灾,数量越来越少,自从1972年以后(到2019年),人们在野外再也没有在自然界发现过云豹的踪迹,1983年被人工收养的一只幼豹又夭折了,此后便再也没有观察到云豹的身影,于是在2013年的时候,专家学者宣布台湾云豹基本灭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2019年的时候,在台湾东南部的山林里,有巡山工作人员声称,两次发现了云豹的踪迹,又一次将台湾云豹拉回了人们的视野中。那么,为什么已经“全体灭绝”近40年的云豹又重新出现了呢?

从生物学界对一个物种灭绝的定义来看,指的是在现在任何地方,都没有该物种成员的存在。也就是说,我们在野处找不到该物种的存在,即触发了灭绝的条件,而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聪明对于物种等级的标准界定,如果在50年之内在野外自然条件下从未发现该物种,便确认该物种已经灭绝。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判定物种灭绝有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在野外不再发现,另一个是时间要满足50年。

按照上述标准,台湾专家学者2013年对云豹等级的判定,我们看到的是“基本灭绝”,而不是确定灭绝,基本灭绝和确定灭绝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对物种的栖息环境、动物的踪迹和粪便、捕食痕迹或者监控等多种方式,来长时间地进行监测,最后作为该物种等级现状的评定依据。

当然不可否认,灭绝的判定是主观性的,即以人类是否直接或者间接发现为主要依据,这与真实的情况或多或少的存在偏差,只是时间观测得越长,这种偏差就越小而已,这也是为什么一些物种在宣布灭绝之后,也有几率再次被发现的原因,如果2019年再次发现云豹的情况,经过严格的调查是属实的话,大家也不要大惊小怪。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长时间的观测和观察,台湾云豹在野外很难再被发现,除了它们的活动区域地形地貌复杂、人迹罕至、经常栖息在树上、毛发具有迷惑性之外,更多的原因还是种群数量变得越来越少,据科学家们计算,当一种动物的种数数量低于50时,其后代之间近亲繁衍的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基因缺陷就会在后代个体间越来越被放大,从而造成种群质量持续降低,从而迈入濒临灭绝的漩涡。所以,即使台湾云豹被再次发现确定是事实,但由于其个体数量已经非常少,野外灭绝几成定局,就如同我国的华南虎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综上,被宣布灭绝的物种,是有一定几率再次发现的,因为这是主观判定和客观实际之间存在偏差的结果。如果一个物种长时间没有被发现,虽然我们不能百分百地确定地球上再也没有这个物种,但是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其数量已经非常少了,在自然状态下已经很难维持可持续的繁衍能力,也就是出现了我们常说的功能性灭绝,很多物种的灭绝都不是一下子就消失的,而是通过功能性灭绝的方式持续衰落,而推动功能性灭绝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其生存环境遭到了极大破坏,其中人为因素在里面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