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11月最期待哪部电影,不得不首当其冲的就是由我们“国师”——张艺谋,执导的影片《一秒钟》了,经历重重坎坷,终于在电影院上映了。

2019年,《一秒钟》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之后因为“技术原因”退赛。

前不久刚刚开幕的金鸡奖上,这部电影被原定于影展的开幕电影,后又因“技术原因”不能上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映前一天,张艺谋导演带着主创还现身中国电影资料馆举行首映礼,当晚,导演将影片的拷贝盘赠予资料馆收藏,希望有更多观众能够感受到胶片时代人们对电影的初心。

从柏林电影节到正式上映,《一秒钟》整整经历了655天,在这接近两年的时间里,张艺谋同时又拍完了《悬崖之上》和《坚如磐石》,还担当《我和我的家乡》的监制,如果不是真正热爱电影,作为一个70多岁的老人来讲,简直是难以完成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便这样,张艺谋也时时惦记着《一秒钟》,无论如何都要让这部影片在大银幕上被观众看到。

我们备受期待的电影,到底讲了什么呢?

这部电影故事极简,画面极朴实,但内容却极其厚重。

故事发生在70年代中国的西北某地,张译饰演的劳改犯张九声偷偷跑出来,就为了看一场电影。

随着剧情的展开,我们才得知张九声不是为了看电影,而是为了看电影放映之前《新闻简报》中出现的“去世”的女儿。

这个计划被突如其来的小偷刘浩存饰演的刘闺女打破了,一直到后来范伟饰演的范电影出现,故事也由一个主人公变为三个主人公,各自怀揣着各自的心事,后又因各自的心事被互知而建立了一种不可言说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年之后,张九声被放出来,回到二分场找到刘闺女,二人因为一张胶片再次见面了,到这里,故事结束了,张九声也释怀了,刘闺女的脸上也出现笑容了。

这是普通观众在电影院看到这部影片的样子。

而没看到的那部分情节,导演又做了哪些修改呢?

《一秒钟》删了什么?

删的是张九声女儿已死的情节。

如果不知道隐藏情节的话,张九声冒着极大风险想要看电影和看女儿的原因其实是难以接受的,有了这个原因做推动,张九声后面的所作所为才能够成立,范电影悄悄把张九声女儿的胶片裁下来放在他兜里的这个举动也能够被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九声的女儿在粮店工作,为了争先进,为了打消自己是“坏分子”女儿的头衔,争着抢着抗面袋,不幸发生意外,被没停稳的卡车压死了。

新闻当然不会这样播报,只会选择先进事迹进行传播。

当把“非正常死亡”摆在台面上,还要被当成先进事迹进行发扬光大,这其中的反讽,直接戳破了那个年代自欺欺人的本质。

更加可悲的是,范电影对张九声说了一句:“你是被人整了”,更唏嘘时代对个体的摧残。

那个年代是流行连坐的,家中一个人被劳改,全家人都会受到牵连,影片中张九声懂得胶片技术,学过放大,识字会书写,算是一个偏知识分子,但由于得罪了“造反派头头”,被戴上了莫须有的罪名。

因为删减,我们也只能从细节处查找,第一遍张九声没有找到自己的女儿,第二遍则泪流满面,因为自己的原因,让女儿背负了坏名声导致意外。

流下的眼泪不仅有想念更有忏悔,6年的时间早就不知道女儿长成什么样子了,这最后的一秒钟,是他与女儿唯一的见面,也是最后的见面。

《一秒钟》加了什么?

张九声女儿的胶片后来被崔干事丢在沙漠中,张九声对女儿唯一的念想成为历史的印记,掩埋在沙里。

影片到了这里原本应该戛然而止。

从张九声的眼神和哭喊里我们能感受到他的崩溃,令人唏嘘,是父亲对女儿揪心的痛。

现在版本中“两年后”的故事是后来加进去的。

虽然对影片整体无伤大雅,可整体的气质却发生了翻天覆地改变。

两年后,恢复了高考,孩子们有了新衣服穿,村子里有了新的面貌,张九声这样的劳改犯也被提前放了出来。

所有的一切是充满希望的,是积极向上的,影片的结尾看到了国家带给我们最大的支持和能量。

可悲的是,张九声的个人史被两年后的故事掩埋在了国家历史中,两年前发生的一切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一下子变得微不足道,而结尾张九声释怀的微笑,虽然在人物悲剧性上增加了一丝希望感,但也折损了这一人物的层次感,有种一拳被深深打在胸膛中,无以言表的疼痛。

一秒钟微笑的背后是苦涩的。

我们记住应该被记住的,但也不要忘记不该忘记的。

《一秒钟》号称是张艺谋的回归之作,在我看来,应该是他风格的回归之作,《归来》之后,时隔六年,仿佛又看到了第五代导演的影子。

大远景,人物渺小到几乎看不见,冲击而来的压迫感,个体身上永远背负着国家和时代的印记,变化莫测的环境中,人物的一个背影就已经隐藏了一段不一样的故事。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中永远充满着倔强和追逐,《红高粱》中的九儿、《秋菊打官司》中的秋菊、《我的父亲母亲》中的招娣等等,无疑都是执着的代名词。

而这次这个代名词被转嫁到了男主角身上,不再只是女性单方面的表演。

张艺谋坦言,政治书写并非本意,只是想表现对胶片的情怀,是否为真,我不得而知,但透过对胶片情怀的内核里表达的仍然是不被记住的小人物的喜怒哀乐。

通过胶片故事,缝合时代之殇。

我们总会拿张艺谋与陈凯歌放在一起比较,对于电影世家出身的陈凯歌不同的是,张艺谋身上总带着一股韧劲和坚持,就像他电影中的人物一样,永远在追着什么。

在我看来,陈凯歌的电影更加个人化,像“作者电影”,但张艺谋则更追求多元,懂得浓墨重彩,也懂得大道至简,一部商业片接着一部文艺片,循环往复的拍摄,即便招致很多批评,也没有刻意想要迎合观众,只是拍自己想拍的东西。

如今,面对《一秒钟》的种种波折,他只会轻轻微笑,说到“只要能跟大家见面就行了,其他的遗憾不重要”。

电影虽然看完了,但被拖在驴车后面划出一道道深浅沾满灰尘的胶片的情节,却始终无法在脑中抹去,这仿佛和现实中电影的境遇遥相呼应。

疫情下关于电影的故事也许不会被记录在电影史中,就像张九声女儿的去世不会出现在新闻简报中一样,但经历过的人一定不会忘记更会铭记于心,即使被风沙掩埋,也依旧存在在沙石中,不会消失。

青石电影 | wmls

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