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98年6月1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尊奉光绪皇帝的旨意,推行“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从6月11日开始,一直到9月21日,历时103天,所以又被称之为“百日维新”。

9月21日,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囚禁,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分别出逃海外,谭嗣同、康广仁、林旭、刘光第等六人被枭首示众。这场晚清末期重要政治改革,最终以维新派一方失败而收场。

很多人都说,清朝亡国,和慈禧的专权离不开。那假设光绪杀掉慈禧,执掌大权,那大清还会亡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历史没有假设,但我们可以打开脑洞分析一下。

光绪,本名爱新觉罗·载湉,乃清朝入关后的第九位皇帝。1875年,年仅四岁的光绪被立为皇帝。直至1889年,18岁的光绪正式亲政,但慈禧太后依旧垂帘听政,掌握国家大权。

光绪是一位胸怀大志,且多次寻求革新的维新派帝王。当日寇侵略华夏,光绪皇帝力排众议,极力主战。此后,他又支持维新派变法。

从这几点来看,光绪并非混吃等死之辈,他也想带领大清走向巅峰乃至辉煌。

然而,1898年,彼时正处于新老交替的光景,光绪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实乃操之过急。即便慈禧太后将大权交给光绪,光绪也没那个能力带领大清扭衰为盛。

所以即使光绪皇帝没有慈禧从旁掣肘,并且戊戌变法顺利推行,大清朝的结局还是不会变,依旧会亡。只不过亡的方式和时间,可能会稍有不同。

为何这么说?

首先,当时光绪身边无任何军事与政治基础。

除了翁同龢、康有为等人支持光绪外,他手中无人无兵,自然说话底气也不够。退一步论,即使满朝文武都支持光绪皇帝实施变革,他还是成不了气候。

秦国为何能变法成功?

皆因秦孝公与商鞅二者所思所想结合一处,商鞅又是一位敢推陈出新且有魄力的臣子。

反观康有为等人,皆是酸儒迂腐之辈,又无任何执政经验。

试问:光绪身边都是一群“理论派”文臣,他哪里斗得过那些油润圆滑,手握重权的旧派势力?

从这一点来看,光绪没有任何推进改革的基础。即便没有慈禧太后,光绪也只是大清朝名义上的皇帝,权力早就被架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 ,光绪只是想跟上时代潮流,让大清朝自强自立,本质上还是想搞那套“君主专权制”。

从1897年,户部主事闵荷生提出的一条“奇葩”建议,并被光绪采纳就能看出,这位清德宗推行的维新改革,本质上还是封建专权那套守旧糟粕。

闵荷生:“在清朝龙兴之地东三省铁路沿线种树。东三省乃京师之根本,俄人经营铁路,心不可问”,由此密令东三省诸大员,以“清界限保护铁路为名”,在沿线的官地上种植易于生长的树木,“一旦有事,可藉以为火攻。”

此外,1897年,康有为甚至还主动面见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提出了“中日合邦”,光绪与日本天皇分治两国,伊藤博文和康有为分属朝中要员的建议。

康有为实际上只是光绪的传话筒,凭这条建议便能看出,光绪心里想搞周朝那套分封制。

因此,即使任由光绪继续改革,中国还是脱离不了封建专权的黑暗环境。

最后,清朝末年,当新老社会时代的思想发生激烈冲突时,光绪皇帝一味图快,也是很难改变格局。

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关于改革的记载。

按照传统说法,天子之所以能君临天下,皆是因天子乃是上天选派统治人间的领导者,“天命”即为“革命”。

然而,朝代更替,皆因战乱而起,百姓民不聊生。爆发一股又一股的农民起义,最终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

新政权在原有基础上,经过战争、文化、思想交流等多方面融合,才让社会持续进步。

横向比较下,晚清末期,正处于封建社会旧派思想与西方新思想的冲突阶段。光绪本质上想维护封建专权,自然他那套执政理念与新思想又发生很大冲突。

因为光绪本身就是守旧派与维新派相结合的矛盾产物,他自然不可能顺应大时代的方向。仅凭一己之力就想挽救清朝,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光绪在戊戌变法的103天里,连续发出300多道诏令。通过这点也能看出,光绪有些操之过急,甚至有些朝令夕改。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曾举行过轰轰烈烈的改革活动,不过想用新思想取代旧传统,并非在一朝一夕。

日本在十九世纪60年代发动“明治维新”,直至十九世纪90年代,历经30余年的日本,才慢慢摸到其中门道。

反观光绪,想着在短时间内让腐朽落后的大清朝,迎来脱胎换骨的改变,简直难如登天。

而且,这次变法并没有群众基础。戊戌六君子被押赴刑场处死之时,沿途观望的百姓并没有露出半点不舍和同情。甚至,都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所以说,光绪即使可以放开手脚的推进改革,也无法带给大清朝一条活路。他本就是一位志大才疏的统治者,骨子里希望大清朝进行改变,但又不愿放弃君主专权,也不能给百姓带来什么。

这就使得任何的变法,皆成为光绪手中玩弄权术的政治工具,更莫谈光绪和康有为这些人成功拯救大清。

当然,以光绪帝的性格,他也不敢杀慈禧。光绪皇帝面对慈禧,从来都是“每日必至太后请安,不命之起,不敢起,少不如意,罚令长跪”。

他对慈禧是毕恭毕敬,从不敢有半点忤逆,哪里有这个胆量杀慈禧?从小接受封建传统思想,就更不会违背孝道,对慈禧痛下杀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绪的悲剧便是他太理想化,出发点是好的,也想振兴国家。但光绪个人政治眼界太低,权术手段低下,对当时环境认识的不够透彻,也让光绪亲政之后,很快就尽失人心。

所以不管慈禧在与不在,光绪根本无法改变清朝的结局。

当时的清朝就犹如一位耄耋老人,且重病缠身,随时都有可能一命呜呼。光绪则就像一位年纪轻轻,掌握许多先进治疗手段的医生。

但这位医生不考虑病患实际状况,不管不顾地给即将入土的老人上药打针。即使病人短时间内稍有好转,那也只是最后的回光返照,距离真正的死期,不远矣!

病患早已无力回天,换哪个医生都无法改变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