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翰烽/文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推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为限制性条件,改变人才“高消费”状况,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氛围。这条消息一出,立即引发关注。今天有几位年轻人就对我说,看看教育部下通知了,招公务员不得歧视非全日制学生。关于这个消息,其实之前已经有过。只是这次更为具体地体现在明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当中。据了解,明年大学毕业生又会创新高,达到900多万人,如果再加上留学回国人员,估计要到1000万人。这个数字是惊人的,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和困难可想而知。近些年来,关于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少,其中广受关注的就是就业歧视问题。比如年龄歧视方面的“35岁”现象,比如学历歧视方面的“名校”“全日制”现象,比如还有地域歧视、性别歧视等等。这些歧视的存在,实际上又给就业难加上更多的难度。更值得关注的是,有的地方推出了一些“人才计划”“选调生计划”等,其中不仅是简单的唯名校、唯学历,而且还直接列出少量具体的院校名录,直接将大部分院校排斥在外。就连有的招聘教师、乡镇街道工作人员,也是追求名校,比如北大、清华毕业生。有人曾告诉我一个报考经历,多年前报名参加一个上级机关单位的公务员遴选考试,在资格审查时,其学历因为是“非全日制”而被刷下,实际上当时的招考通告中还没有明确提出“全日制”的要求,但也被刷下。而现在关于“全日制”的要求,已经是堂而皇之。还有,现在一些基层单位,已经出现明显的人才“高消费”现象,比如一些基层事业单位的普通岗位,也要全面面向研究生招考,直接将本科生排斥在外。事实上,大部分考上的研究生,不过是做个跳板,基本上很快就辞职另谋高就了。对于那些基层单位而言,如此招人也是苦不堪言,一方面留不住人才,流动性太强,年年招人,年年没人;另一方面又在招人方面做不到主。其实对于基层单位来说,不需要有太高的学历,关键在于人格、品德与能力。此次关于正确用人导向方面,能不能从公务员考试率先实现突破?值得加以关注。或许有人说,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之间是有差别的,名校与普通学校之间是有差别的。我也承认这个差别,但关键在于,一个公务员的职位,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关于名校、全日制、研究生等方面的高要求,提出这样的高要求,纯粹是对人才的一种浪费,或者是某些人的所谓面子。公务员要的是忠诚、奉献、创新、担当、勤政、廉洁,如果仅是高学历,又有什么用。如果是招考一名尖端科研人才,可以提出一些苛刻的学历要求。而恰恰是有些知名的企业,比如华为,反而在这方面,还能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何况,既然是同等学历,为什么要分彼此?如果说学历之间有差别,那么就得要在教育方面进行反思。而且,即使是一所学校里面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有差别的,又该如何区分呢?比如同样是北大毕业生,不可能都是优秀的;比如同样是某普通高校毕业生,其中也一定有非常优秀的学生,甚至可能还比北大生更优秀。因为,人的能力不只是在学校,不只是在学历。能否率先打破学历歧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碧翰烽/文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推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为限制性条件,改变人才“高消费”状况,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氛围。

这条消息一出,立即引发关注。今天有几位年轻人就对我说,看看教育部下通知了,招公务员不得歧视非全日制学生。

关于这个消息,其实之前已经有过。只是这次更为具体地体现在明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当中。

据了解,明年大学毕业生又会创新高,达到900多万人,如果再加上留学回国人员,估计要到1000万人。这个数字是惊人的,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和困难可想而知。

近些年来,关于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少,其中广受关注的就是就业歧视问题。比如年龄歧视方面的“35岁”现象,比如学历歧视方面的“名校”“全日制”现象,比如还有地域歧视、性别歧视等等

这些歧视的存在,实际上又给就业难加上更多的难度。

更值得关注的是,有的地方推出了一些“人才计划”“选调生计划”等,其中不仅是简单的唯名校、唯学历,而且还直接列出少量具体的院校名录,直接将大部分院校排斥在外。就连有的招聘教师、乡镇街道工作人员,也是追求名校,比如北大、清华毕业生。

有人曾告诉我一个报考经历,多年前报名参加一个上级机关单位的公务员遴选考试,在资格审查时,其学历因为是“非全日制”而被刷下,实际上当时的招考通告中还没有明确提出“全日制”的要求,但也被刷下。而现在关于“全日制”的要求,已经是堂而皇之。

还有,现在一些基层单位,已经出现明显的人才“高消费”现象,比如一些基层事业单位的普通岗位,也要全面面向研究生招考,直接将本科生排斥在外。事实上,大部分考上的研究生,不过是做个跳板,基本上很快就辞职另谋高就了。

对于那些基层单位而言,如此招人也是苦不堪言,一方面留不住人才,流动性太强,年年招人,年年没人;另一方面又在招人方面做不到主。其实对于基层单位来说,不需要有太高的学历,关键在于人格、品德与能力。

此次关于正确用人导向方面,能不能从公务员考试率先实现突破?值得加以关注。

或许有人说,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之间是有差别的,名校与普通学校之间是有差别的。我也承认这个差别,但关键在于,一个公务员的职位,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关于名校、全日制、研究生等方面的高要求,提出这样的高要求,纯粹是对人才的一种浪费,或者是某些人的所谓面子。公务员要的是忠诚、奉献、创新、担当、勤政、廉洁,如果仅是高学历,又有什么用。

如果是招考一名尖端科研人才,可以提出一些苛刻的学历要求。而恰恰是有些知名的企业,比如华为,反而在这方面,还能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

何况,既然是同等学历,为什么要分彼此?如果说学历之间有差别,那么就得要在教育方面进行反思。

而且,即使是一所学校里面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有差别的,又该如何区分呢?比如同样是北大毕业生,不可能都是优秀的;比如同样是某普通高校毕业生,其中也一定有非常优秀的学生,甚至可能还比北大生更优秀。

因为,人的能力不只是在学校,不只是在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