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4.1%!Moderna确认疫苗效果显著

11月30日,生物技术公司Moderna在一份新闻稿中宣布了关于其候选疫苗有效性的3万人试验最终结果:接种了两剂疫苗的人群中,只有11人在感染了大流行的新冠病毒后出现了新冠肺炎症状,相比之下,安慰剂组有185例。该公司表示,疫苗有效性为94.1%,远高于几周前许多科学家的预期。

新冠病毒可能通过鼻腔进入大脑

据《自然·神经科学》发表的一项研究,新冠病毒或能通过鼻子进入人类大脑。作者研究了 33 名死于新冠肺炎的感染者的大脑和鼻咽,并在其中发现了新冠病毒的 RNA 和蛋白,另外他们还在鼻咽中检测到了完整的病毒颗粒。其中,嗅黏膜发现的病毒 RNA 水平最高。

日本新冠疫苗接种费用由国家承担,预计3月底前开始分发疫苗

12月2日,日本参议院召开会议,会上一致通过《预防接种法》修正案,内容包括国民接种新冠疫苗的费用由国家承担,并力争早期推进接种工作。此项法案旨在推动日本疫苗接种免费化。相关费用由国家全额负担,实施主体为日本市、町、村。如果接种后产生健康问题,国家将与制药公司方面达成协议,由后者代为赔偿。政府在事后对制药公司损失予以补贴。

《自然》子刊:首次看清,新冠病毒如何入侵人类大脑!

今日,《自然》子刊Nature Neuroscience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科研人员通过尸检发现,新冠病毒有可能从鼻子进入大脑,顺沿着神经细胞传播。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也首次获得了完整的新冠病毒颗粒在鼻咽内部的电子显微镜图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次临床证明绿色地中海饮食对减肥、改善心血管与代谢疾病效果良好

近日,研究人员通过对数百个微胖的志愿者进行饮食方案调整和健康数据统计,分别检测了三种不同的饮食方案 —— 绿色地中海饮食、传统地中海饮食和健康饮食的健康效益并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绿色地中海饮食改善心血管健康的效果可能比传统地中海饮食更加出色。

科学家首次将肠道微生物群与人类免疫系统动态直接联系起来

来自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的一个多学科团队首次揭示出人体肠道菌群和免疫细胞动态之间存在一致的关联。这项研究建立并量化了肠道微生物群与人体免疫系统之间的联系,对微生物群驱动的免疫调节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人员计划将他们的数据应用于研究接受其他癌症治疗的患者的免疫系统。该成果于 11 月 25 日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

AI预测杀死癌细胞的药物组合

据一项发表于《自然·通讯》的研究,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可以预测不同药物组合对特定癌细胞杀伤力的机器学习模型。利用在以往研究中所得药物和癌细胞之间关联的数据,研究人员训练出了能预测药物组合对特定癌细胞的选择性抑制能力的AI模型。该模型有望大大加快药物的筛选速度。

昆虫如何演化出翅膀

在一项发表于《自然·生态学与演化》的研究中,科学家通过结合上百年前的科学论文和最新的基因技术,部分解答了昆虫翅膀的演化机制。这项研究认为,昆虫与属于节肢动物门的甲壳动物(crustaceans)具有最近缘的关系。它们的翅膀是由原始的甲壳动物腿上的附属物演化出来的。

人工合成基质模拟T细胞在病变组织中的迁移

据《生物物理杂志》上的一篇研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会在病变组织中挖掘隧道“捷径”,让其他 CTL 快速找到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研究人员使用 3D 网络模拟出不同浓度的、由牛胶原蛋白构成了细胞外基质,并使用 3D 活细胞成像技术分析了 CTL 在其中的迁移轨迹。结果显示,一些 CTL 先缓慢地通过细胞外基质并挖出通道,供其他 CTL 快速通过,从而有效地搜索并清除目标细胞。

植树造林控制减排的花费会越来越高

植树造林应对森林退化被认为是应对全球变暖问题的关键措施,但《自然·通讯》的一项研究发现,随着减排计划越来越大,完成这一措施所需要的花费将会急速增长。到 2050 年,为了将升温控制在 1.5℃以内,光在种树和保护森林上就需要每年花费 3930 亿美元。研究指出,温带地区需要向没有林地的地方引进树木,缓解其他地区的经费支出,促成减排目标。

美学者研发新材料搭载化疗药物

中美两国研发人员最新制备出一种可以搭载化疗药物的新型纳米材料。这给实现高效低毒的肿瘤治疗带来新希望。据介绍,新材料主要成分为硒和二氧化硅,可在X射线照射下降解。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使用仿生策略将肿瘤细胞膜包裹在材料表面,就能起到将化疗药物准确引导至患处的效果。研究结果发表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

科学家发现蛇类属级新纪录

2019年9月,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丁利等人在云南省江城县爬行动物本底调查中,发现一蛇类标本与国内已知蛇类形态差别较大。科研人员综合其形态特征和DNA分子数据,将该号标本确认为国内蛇类闪皮蛇科新纪录属新纪录种,为:拟须唇蛇属(Parafimbrios) 老挝拟须唇蛇(Parafimbrios lao)。至此,中国蛇类闪皮蛇科增加到了2属10种。

科学家揭示水稻抽穗期调控新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万建民院士团队鉴定出一个新的水稻抽穗期微效调控因子,并对其作用模式进行了深入解析。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分子植物》。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资助。

自动生成一句话摘要的人工智能新软件问世

据《自然》报道,一位科学搜索引擎的创造者推出了一款软件,可自动为研究论文概括生成一句话摘要,他们说,这有助于科学家更快地浏览论文。这个免费工具被创建它的团队称为TLDRs(“太长,没读过”的缩写),已于日前在科学搜索引擎“语义学者”上投入使用。“语义学者”是美国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AI2)创建的搜索引擎。

教育部:高校坚持“错峰”原则 安排学生分批次放假离校

日前,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今冬明春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高校坚持“错峰”原则,安排学生分批次有序放假离校,妥善安排留校师生寒假生活。

教育部:毕业院校、是否全日制…不得作为招聘限制条件

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 2021 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推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为限制性条件。

2020年中国高校经费预算排行榜:清华大学居首,深圳大学排全国27位

近日,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235所高校2020年经费预算出炉。据统计排名显示,2020年中国高校经费预算方面,清华大学310亿居榜首。第二名是浙江大学,预算超过200亿;第三是北京大学,其预算经费不足200亿。

澳门科技大学任命李行伟为第四任校长

澳门科技大学1日公布,校监廖泽云委任李行伟为澳门科技大学第四任校长,将于2021年1月履新。李行伟是世界知名环境水力学学者,出生于上海,在香港接受中小学教育,后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就读,获得理学士、理学硕士及博士学位。2010至2016年出任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现任香港特区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辖下研究资助局主席。

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因违规使用经费被解雇

日本京都大学宣布解雇知名灵长类动物学家、高等研究院特別教授松泽哲郎和灵长类研究所教授友永雅己,并对另外 4 名教职员工进行了惩戒处分,理由为非法使用竞争性资金。现年 70 岁的松泽哲郎曾领导京都大学的灵长类动物研究所 (PRI),在非人灵长类认知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并且以提高黑猩猩在野外和实验室圈养中的生活质量而闻名。

嫦娥五号成功登陆月球并完成采样及封装

12月1日23时11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正面西经51.8度、北纬43.1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传回着陆影像图。降落过程中,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经历主动减速、快速姿态调整、障碍自动检测、避障下降和缓速垂直下降等阶段,最终平稳着陆于月球正面风暴洋的吕姆克山脉以北地区。

北京怀柔科学城“城市客厅”等项目开工

12月2日,怀柔科学城城市客厅A地块项目举行开工仪式,标志着怀柔科学城首个综合性、国际化公共服务配套项目正式启动建设。项目预计2023年初全部建成投用,将为周边科研院所和创新主体提供国际化、高品质的配套服务。

新疆荒漠化防治技术“诊治”咸海“危机”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科研人员利用当地荒漠化防治技术,在咸海附近建立盐生植物苗圃,并试种20余种耐盐植物。该苗圃将为咸海干涸区域构建“绿色屏障”,提供苗木和种植技术保障。

耐热小麦“中麦895”成为我国第三大小麦品种

近日,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最新统计,“中麦895”夏收面积荣登全国冬麦品种前三名。“中麦895”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棉花研究所合作育成,于2012年通过黄淮冬麦区南片国家审定,2019年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

欧航局敲定“进入太空收垃圾”计划

当地时间 12 月 1 日,欧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 )于 12 月 1 日敲定了一份价值 8600 万欧元(约 1.02 亿美元)的合同,宣称其将与瑞士初创公司 ClearSpace 合作,于 2025 年执行首个捕获和处理太空垃圾的任务 ClearSpace-1 。该任务将以回收 VESPA(织女星二级有效载荷适配器)为目标,它曾是 2013 年欧航局发射的织女星火箭的一部分。

900吨仪器平台突然坠毁,阿雷西博望远镜彻底崩塌

当地时间12月1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称,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台的巨型射电望远镜平台于11月30日晚间至12月1日凌晨之间坍塌。悬挂于巨型反射碟上方 137 米处、重约 900 吨的仪器平台彻底坠毁。该事故没有导致人员伤亡。建成于 1963 年的 305 米口径的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曾参与多项重大天文发现。

英国皇家化学会允许学者更改自己的论文署名

英国皇家化学会(RSC)最近通过了一项新政策,允许学者修改自己在该学会旗下期刊上已发表的论文中的署名。这一新规旨在帮助出于各种私人原因(结婚、离婚、宗教信仰改变、性别转换等等)更改姓名的作者们保护研究成果,同时避免对他们身份造成的不必要损害。据悉新政策能够确保已发表文章的 pdf、html 格式以及在索引服务元数据上都完成姓名的更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科学家首次获GCHERA世界农业奖

12月1日,2020GCHERA世界农业奖在南京农业大学揭晓,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帕梅拉·罗纳德两位科学家,凭借多年来在农业与生命科学领域教学科研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获奖。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摘得该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