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12月2日电(邹明仲、张博群)初冬时节,东北大地寒意渐浓。设施农业大县辽宁省凌源市(县级)的一栋栋温室大棚里,却是暖洋洋的,一大批反季蔬菜已陆续开始迎来收获的旺季。
不久前的一场雪,让凌源市气温已降到零下10摄氏度以下。记者走进四官营子镇的一栋百米长的黄瓜温室大棚,眼镜上立马蒙上了一层雾气。虽然已是傍晚5点,村民孙永学两口子还在自家暖棚里热火朝天地忙活着。一棵棵足有一人高的黄瓜秧上,挂满了一个个绿油油的黄瓜。
“看!这是我引进的新品种,产量高,品质好。”孙永学指着一个又大又长的黄瓜告诉记者,自己跟黄瓜打了20多年交道,越来越认识到大路货没出路,必须引进新品种。现在这个品种一年种两茬,纯收入能达到10多万元。
凌源市地处辽宁西北部,气候干旱,从20世纪90年代起,凌源市开始大力发展蔬菜等设施农业,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增收。
“虽已小有成绩,但也不能止步不前。”凌源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杨贺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设施农业必须提档升级,这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记者来到凌源市渤丰现代农业示范园看到,摆放着一台台先进设备的检测室里,工作人员正在对农户送来的土壤进行测土配肥,现代化的仪器能根据土壤情况自动测算所需肥料并进行科学配比,减少化肥用量。
示范园里的暖棚已实现物联网自动控制,农户只需通过手机就能控制棚内的温度、滴灌、通风等设备。据示范园相关负责人任俊生介绍,大棚的秧苗采用基质栽培,能够有效防范病害,实现绿色生产。
目前,凌源市设施农业大棚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95%以上,农产品质量网格化监管达到全覆盖。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凌源蔬菜的品牌越叫越响,已形成地标产品品牌3个,省级名牌产品3个,省级龙头企业15家。今年,北京不少大型超市先后与凌源达成合作,实现了品牌蔬菜的订单化生产。
记者采访了解到,凌源设施农业占地面积达到约25万亩,年产各类优质蔬菜93万吨,受此带动,全市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1.4万元左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