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末,楼市总会局部躁动。

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11月28日晚,新华网的一篇《抑制楼市“打新热”需要“硬核”举措》文章,深圳楼市“打新热”再引热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圳南山区某网红项目——深圳华润城润玺开盘,均价13.2万/㎡,登记了到了9690号,除了89人临时弃选,1171套房90%的认购率,仅半天就售罄。

即使在“优先满足无房居民家庭购房需求”的限购原则下,需要有350万现金的验资,意外的是,“无房者”们的选房策略高度趋同,都优先选择大户型。

动辄千万的房产遭“疯抢”,只因为周边二手房均价已经高达18万一平,一套房的差价四五百万,引得一众购房者“众筹打新”、“借票代持”,期待着一个一夜暴富的机会。

这个现象并不是偶然。

深圳福田与南山交界的安托山地段,一直颇受深圳实力置业者的喜爱。自2018年11月,万科臻山府三期开盘后两年,区域内一直未有新盘入市。今年下半年,铁懿府和海德园两个新盘未开先火,同样早早被打新族盯上。

针对这一现象,新华时评评论指出:

十几万元一平方米的商品房俨然成为火爆“投资品”,“打新热”背后的买房牟利现象显然与“房住不炒”理念背道而驰。然而,“打新热”现象警示,增加供给、新房限价之外,楼市调控还有很多事要做。。。建立科学合理的房地产税制度,通过市场化手段抑制投资投机行为,或许能收釜底抽薪之效。

尽管楼市已经告别了“普涨”时代,但是像深圳楼市这种热度居高不下城市,后续会否出台相关调控呢?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深圳楼市的现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幸福里APP

深圳房价,毫无疑问已经成为四大一线城市中最高的,这和近两年深圳的规划利好有直接关系。

在四个一线城市中,深圳土地面积供应面积又是最少的。城市中心地段,新房稀缺,而新房二手房房价倒挂,使得大户型新房受青睐。

随着近些年二孩政策的放开,三居四居等大户型成为标配,而深圳房票稀缺,购房者支付能力又不断提高,有实力的购房者更倾向于一步到位。

在新房二手房价格倒挂的局面下,那些手里有钱的,都想进去分杯羹,可是,深圳房子不是想买就能买的。于是,就出现了揣着四处借来的身份证,众筹、代持等,“创造条件”只为“打新”套利的购房人群。

以上原因,形成了深圳核心区大户型豪宅抢手的诱因。

在稳房价这件事上,深圳也的确在努力。

今年前10个月,深圳住宅用地成交面积同比增速达到了250.6%,增速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在11月23日,深圳就有8宗居住性用地入市出让,总出让面积73.22万平方米,土拍金额高达340亿元。

但土地角度缓解住房供应问题,需要时间来验证。

今年7月15日“深八条”出台旨在精准调控深圳楼市,新政后不足半年,楼市“打新”热情依然高涨,不排除深圳后续会有新动作来快速给楼市降温。

首先,官方对房地产的态度依然不变。11月26日,央行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明确指出:

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

不仅如此,根据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信息梳理统计,11月以来,房地产行业产权转让项目共有18个,相当于今年前10个月的总和。这些项目的出资人几乎都为央企,其中,招商、华侨城、金茂等房地产央企股权转让频繁。

央企密集转让旗下房地产项目,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出于落实三年改革行动方案的需要,回收资本更好聚焦主业,或是加大对新兴产业投资力度;二是为了完成2020年底负债率比2017年底降低两个百分点改革目标的需要,毕竟房地产是负债率较高的项目。

其次,房企都在“三条红线”面前开始有所动作,深圳楼市这场千万级“刚需”的购房故事,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比如,彻查买房人背景。能够拿出350万现金、月供大几万的人群,是否为真正刚需购房者,如果是,为何要等到均价13万一平的豪宅才上车?

严格核实银行流水,将那些代持、众筹的投资客列入购房黑名单,只要银行配合,这些并不难。

目前深圳新建住宅,实行取得房产证之后满3年限售的原则,加上通常2年才能拿证,在巨大的利差下,5年时间对于投资客来说并不算什么时间成本。如果后续调控加码,延长限售年限,或许会使得“打新热”降温。

上文提到的官媒发文点评中提到“建立科学合理的房地产税制度”,我国已有重庆和上海两城在局部试行。

国外有些国家在转让环节征收重税,其中较典型的例子是德国,德国不仅房价稳,租金也很稳。

那么作为先行示范区,如果房价高企,对除刚需之外的人群征收房地产税,并不是没有可能。

“硬核”举措是否已经箭在弦上,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与“房住不炒”背道而驰的“打新”游戏,极有可能成为投资客的“末日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