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坍塌,世界只剩中国FAST一只“天眼”: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当地时间12月1日确认,被誉为地球“两大眼睛”之一的波多黎各阿雷西博(Arecibo)射电望远镜塌了,继今年8月两次严重电缆事故后,望远镜悬挂的接收设备平台当天坠落并砸毁了望远镜反射盘(天线)表面,望远镜很可能已不能再使用,重建是目前最可行的方法之一。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若失去功能,那么全世界在天文探索领域,将只能依靠中国贵州的另一只“大眼睛”,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此前,由于一根辅助钢缆断裂,该天文台自8月份起就已关闭。阿雷西博望远镜建于上世纪60年代,是科幻片《超时空接触》以及007电影《黄金眼》取景地。在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2016年9月建成前,阿雷西博望远镜是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这里必须夸一夸FAST,它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先生于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建成,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综合性能是Arecibo射电望远镜的十倍。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工程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天眼”工程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端及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FAST天眼射电望远镜,拥有500米口径,截至2019年8月28日,投入试验使用近三年,现已实现跟踪、漂移扫描、运动中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并且已发现132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有93颗已被确认为新发现的脉冲星。FAST的反射板还可以单独调节成“小口径”,以便在巡天时将不同方向的电磁波信号集中在上方的馈源舱上,而馈源舱则通过六根钢索移动到焦点上。从蓝色的图中也能看到,馈源舱和反射板之间的互动关系。

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英文:Arecibo Radio Telescope),正式名称是阿雷西博天文台,由史丹佛国际研究中心、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与康奈尔大学管理。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单面口径射电望远镜。该望远镜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又名阿雷西沃),直径达305米。阿雷西博望远镜是固定望远镜,不能转动,只能通过改变天线馈源的位置扫描天空中的一个带状区域。 1974年为庆祝改造完成,阿雷西博望远镜向距离地球25,000光年的球状星团 M13 发送了一串由1679个二进制数字组成的信号,称为“ 阿雷西博信息 ”。

阿雷西博观测站于1963年11月1日正式开幕,从那以后,有几千位科学家使用了它,也迎来了各种年龄各种职业的参观者。电影明星和好来坞电影制片人也常常光顾这里,拍摄了好几部不同题材的电影。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主要的研究对象是类星体、脉冲星以及处在宇宙边缘的其它射电源。最激动人心的观测成果是1974年泰勒和赫尔斯发现第一个射电脉冲双星系统PSR191316。这是一个双中子星系统,轨道周期为7.75小时。根据广义相对论理论推算,这个双星系统的引力辐射十分强。引力辐射将导致双星系统轨道周期的明显变化。泰勒教授利用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进行上千次的观测,获得这颗脉冲星20年的轨道周期值,证明观测结果与广义相对论计算结果符合得很好,终于证实了引力波的存在。泰勒和赫尔斯一起荣获199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也成为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的骄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1年,天文学家沃斯赞和弗雷尔用这个望远镜发现毫秒脉冲星PSR125712的行星系统,又一次轰动科学界。这是天文学家首次发现的太阳系外的行星系统,是一次重大的突破。太阳系空间探测和地外文明的搜索,射电望远镜是借助雷达技术发展起来的,而雷达后来也成为直接探测天体的一种手段,发展成一门新的学科——雷达天文学。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配备了一台强大的无线电发射机。巨大的天线具有非常高的方向性,使无线电波聚集成非常小的辐射束发射出去,定向发射可以使发射功率大大提高。无线电波碰上固体状物体后会被反射回来,但是回波的能量很小,需要灵敏度非常高的射电望远镜来接收。正是由于这个望远镜的特点,使其当仁不让地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