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利好威力延续,个股走势开始分化

今日是转板利好消息出炉后的第二个交易日,在昨日36家精选层企业获得满堂红的走势后,今日他们的走势开始迎来分化,上涨企业有33家,下跌企业有3家。

上涨企业中,万通液压领涨,涨幅逼近涨停达到了29.15%。涨幅超过10%的还有19.78%的诺思兰德、16.20%的德众股份、14.80%的常辅股份、14.65%的鹿得医疗和11.62%的三友科技。

下跌企业则分别是下跌了6.75%的贝特瑞、4.97%的森萱医药和2.45%的连城数控。其中贝特瑞、森萱医药受限于分拆规则,而连城数控年内曾受行政处罚,均是短期其无缘转板上市的个股。

有一名新三板投资者表示,他在11月30日抛售精选层持仓个股,已赚20%。他坦承,“就是炒短,搏政策行情。”并认为应该见好就收。

云洲资本合伙人习青青表示,市场走势完全表达的市场预期和情绪,资金对转板政策保有预期很高,但由于预期空间不足,涨幅后劲不足,市场对政策表达了高度认可,但缺乏持续加仓的直接理由。个股分化走势的确定性因素主要在转板预期的可能性高低,资金合力聚集在可能性最高的票上。

在他看来,这波行情的上涨不会激烈,后续涨幅要配合公司业绩数据,转板预期等因素逐渐发酵,由于转板准备工作和时间很长,不会一蹴而就。

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也分析称,转板上市概念行情不会只是一日游的行情,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转板上市概念股的上涨将会是螺旅式上涨,起止概念兑现或者破灭。同时,非概念股可能还会下调,这就是确定性和预期带来的二级市场分化。

股转副总谈下一步改革动向

针对最新发布的转板制度,全国股转公司副总经理隋强在11月30日出席活动时表示,新三板市场向上可以对接沪深,向下可以对接新兴股权市场,也就是俗称的四板市场,把交易所层面的规则已经公开征求意见了,与这个工作相同步的,全国股转公司已经开始着眼于与区域股权市场的合作对接,证监会正在推进区域市场的改革试点,其中有一项核心的内容是建立与新三板市场的合作对接机制,从这个角度来看,新三板在整个资本市场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隋强还表示,全国股转公司正在推进精选层发行的常态化,到年底大概率应该是64家能拿到核准文,挂牌应该是在50家左右。

谈及下一步的改革动向,隋强表示,一是要做好全面实施注册制的准备。这里党中央、国务院有明确的部署,三板的注册制和交易所注册制可能还是内容方面有一些差异,但未来我们要把这个事做好。

二是进一步完善新三板市场的融资工具。目前精选层首发制度有了,公开发行制度也有了,下一步要解决它的再融资问题,12月底之前要实现精选层的混合交易,同步推出新三板市场的两融业务的落地实施,

三是目前新三板市场的整体流动性弱一些,门槛高一点,全国股转公司正在积极研究,在这个同时,更多动员长期资金落实,当然和所有改革背后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就是怎么进一步的强化服务。下一步全国股转公司将会同各地方政府强化在地化服务,加强市场的培训交流,让企业更好,更快的能够对接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利好政策背后的博弈

据时代周报的报道,在转板机制酝酿的100多天里,监管层就转板机制的酝酿在会管机构、多家精选层公司、市场机构间内部调研并听取改革意见,而如今问世的征求意见方案,亦是多种转板思路博弈下的产物。

在启动转板机制及起草相关细则的过程中,股转系统为代表的监管部门曾针对精选层公司、投资机构等市场各方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内部调研。

考虑到精选层发行及转板制度衔接特殊性,在转板制度框架的搭建过程中,监管层曾吸收过三种不同的思路建议。

第一种思路是简化转板程序,即只要由已完成精选层挂牌的企业提交转板申请,经由交易所提出相应的市值条件,并实施简易审核程序即可实现转板,免除企业需要重走聘请中介机构、上会审核等繁琐环节。

“这种思路的优势是省却了转板企业的很多麻烦,因为之前挂精选层时企业已经履行过一轮辅导期、报材料、上会的繁杂申报流程了,如果转板过程中还要再经历一次繁琐的申报程序,无异于‘扒两次皮’。”一位接近股转系统的投行人士王珉(化名)评价称。

然而,该思路在后来的转板细则酝酿过程中并未得到采用。在业内人士看来,该思路的问题在于股转系统和沪深交易所的立场差异无法得到平衡。

“直接转板的设想很美好,但现实里却存在一个权责对应问题,一方面,一旦企业转板后出了质量问题,沪深交易所注定要背锅;另一方面沪深交易所本身和股转也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如果直接大开城门欢迎符合条件的精选层公司直接转板,则意味着沪深交易所实质审核权的旁落。”王珉指出。

第二种思路则截然相反,即在豁免辅导、证监会同意注册等环节的基础上,完整的复刻科创板、创业板的常规程序,对精选层公司的转板申报进行从严审核。

“这个主张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沪深交易所的立场,相当于坚持从严审核。”王珉表示,“但这对转板企业并不友好,因为如果需要对标常态化的IPO流程重走一遍程序,那么这些企业一开始上精选层的意义就没有了,因为上了精选层还要再申报一遍,时间、精力、费用成本都很高,还不如从基础层或创新层直接申报上市。”

在上述两种思路的碰撞下,又衍生了转板的第三种思路——即转板企业仍然需要履行聘用中介机构、接受问询、上会审核等程序,但在审核周期、审核形式上予以一定的制度倾斜。

在业内人士看来,最终落地的《转板办法》所提出的聘请保荐机构、上会审核、审核周期缩短至2个月等细节要求,更像是第三种思路下的产物,其既能满足于沪深交易所注册制改革后所秉持的申报上会程序,同时也要给予转板企业有别于IPO窗口发行人一定的制度优待。

“刚落地的转板办法肯定指向了这一相对折衷的思路。”前述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称。“因为涉及到股转系统和两个交易所之间的监管协调,尺度并不是很好拿捏,管松了沪深交易所肯定不愿意,管严了转板制度又会变得非常鸡肋;当然这样的尺度是否适合转板机制,还要到时看企业的申报周期、意见反馈和上会审核等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