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鸣锣开市;12月19日,上海交易证券所迎来敲钟时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值从23亿到现在的约80万亿元,上市公司数量从8家增至4000余家,投资者开户人数达1.6亿人……三十年间,A股缔造了一座里程碑。

三十年,世事变幻;三十年,沧海桑田。车轮滚滚向前,市场在不断更变。站至这个节点,回望中国股市30年的曲折历程,纵然有万般不尽人意,但万物皆有规律可循。让我们一起回顾中国股市的起落浮沉,在不断求索中,一路兼程、无惧风雨。

本文是本系列第一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世纪初,英国掀起由南海公司引起的购买股票热潮。适逢经济繁荣,政府债主、税收优惠、垄断贸易特许经营的绩优股题材,再配合自编自导“发现金矿”故事的预期,南海公司的股票价格扶摇直上,6个月涨幅高达700%。

投资者趋之若鹜,当时半数以上的参、众议员都加入了抢购队伍,甚至英国国王也投资了10万英镑。在牛市旗手的带动下,一时之间,所有股票都成了投机对象,上到国王下到家庭妇女,人们完全丧失了理智,连智商140的牛顿也没能抵住诱惑,卷入了漩涡当中。

1720年,南海泡沫破灭,时任英格兰皇家造币厂厂长的牛顿割肉离场,亏损2万英镑,相当于他在皇家铸币厂十年的工资收入。

有人说,上帝创造了世界,而牛顿发现了上帝创造世界的方法。但即便智者如牛顿,照样“一入股市深似海”,光荣地成了人类韭菜史上的一员。

如今,A股即将迎来成立30周年,我们抚摸着那些已经泛黄的老照片,一如感受当年股市炮火的余温,回顾A股这三十年间的故事。正是:

一将成名万古枯,不破楼兰终不还。黄沙百战穿金甲,春风不度玉门关。

1

无知,无畏,无路可退(1990)

1988年4月,深圳特区证券公司开业,经营股票挂牌交易,当时交易的唯一的股票就是深发展,一家由21家经营不善的农村信用社重新组建的股份制银行。

由于只有一只股票,全年的成交额只有400万元,证券公司只能依靠自营交易来活跃市场,深发展成交价在20到22元之间来回震荡,当时投资股票的人也是寥寥无几。

1988年,深发展银行通过改革实现了惊人的业绩增长,首次向股东派息分红,每股红利2元,按照20元的股价看,年化收益率达到10%;1989年,深发展又推出年中分红:每2股送1股,每股分红7元。

巨大的财富效应吸引了所有人,引发中国股市的第一波牛市狂潮。

1990年初,中国还没有正式的股票交易所,疯狂的股民早已就位。

是年3月,原野实业(000005)发行1650万股,引发万人空巷,凌晨一点证券公司门口就已经排起长龙,面对人山人海,主管部门紧急出动大批警察维持秩序。早上证券公司一开门,人潮一下子涌进去,把证券公司的玻璃柜台都挤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江之隔的香港媒体都震惊了。港媒报道,某村全村老少派村长用蛇皮袋扛着全村凑的钱来深圳炒股,港澳台的资金悄然介入。就连普陀山的僧人也筹集了20多万元,派僧人来炒股。

热潮一起,股票是什么东西已经不重要了。

3月份,深发展进行了拆股,将面值从20元拆细为1元,每股2.8元。4月底股价涨到了11元,涨幅达到290%。

股市突然连续翻番上涨,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埋头冲进去的人,政府也开始慌了,急忙出手调控:

5月28日,深圳政府第一次推出涨跌停板制度,每天限制涨跌10%;

6月18日,每天限制涨跌5%;

6月26日,股价涨幅限制在1%,跌幅可以为5%。

7月1日,开征印花税和入息税,股息红利超过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的部分要缴纳10%的个人收入调节税;

10月,深圳市政府发布严令,处级以上党政干部不得买卖股票。

但已经杀红了眼的股民们将这些警示和利空抛诸脑后,仅有的5只股票被炒上了天,天天封板,丝毫不知害怕为何物。

灭亡前的疯狂。

6月底,深发展的股价涨到了24元,不算拆股配送后稀释的部分,半年之内就涨了900%。当年10月,深发展涨到了62元,7个月翻了22倍多。

“我在交易厅外转了一会,100元变成了200元,200元转眼变成了800元。”

同样,半年之内,万科从1.3元涨到了17.19元,金田从24元涨到了215元,安达从1.5元涨到了20.89元,原野从13元涨到了143元。

11月,深圳市政府再次加大股市调控力度,涨幅限制再减半,到千分之五;印花税加倍,双向征收。同时市场传出将开征差价税等谣言,一时之间市场情绪降至冰点,有人率先抛售股票,股市开始了长达9个月的下跌。

就在这风雨飘摇的市道中,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开门营业。

5个月后,1991年4月3日深圳股票指数发布。然而这个指数一经问世就头也不回地往下掉,连续一个多月每天开盘跌停,成交量上也全是卖盘。4月22日更是堪称奇观——全市场只有卖盘没有买盘:

全天成交为零。

9月6日深成指跌至历史低位397.67点,当天深发展股价只剩下13.7元,跌去近8成。

股民1.0时代,只有个体在搏杀,是理智收割冲动的时代,跑得早的人赚得盆满钵满,但更多地还是义无反顾高点冲进场接盘的韭菜。

无知,无畏,无路可退。

2

等开户,等7000点,等解放军(2007)

步入21世纪,新一代的股民们慢慢学会了电脑盯盘,也学会了技术分析,K线图、分时线、市盈率,学习炒股已经分成基本面、消息面、技术面等派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指标、做攻略。奈何股市始终萎靡不振,成交量惨淡,颇有一身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

2007年的6124点铺垫了很久,起点是2005年5月的股权分置改革,上证指数跌至998点的历史大底,PE为15倍。

估值低、经济基本面向好,加上政策推动,连年的熊市过后股票的价值属性回归。聪明的资金开始买入股权分置概念股,赚钱效应吸引大量沉寂的股民重新进场交易。这是分析师的观点。

而老股民的话说得比较简单:股权分置改革需要一波大牛市。

2005年年底,牛市第一波开启,到2006年5月上证指数从1100点冲上了1700点。连续的上涨触发赚钱效应;赚钱效应是韭菜的培养基。

随后盘整的3个月中,大量散户跑步进场,新增开户数在5月份达到了68.79万。

8月末第二波浪潮来临,大象开始起舞,指数呈45°上涨,2000,3000,4000,上证指数接连创出历史新高,涨到所有人意想不到的超高点位,一天成交量几千亿习以为常,个股平均涨幅90%,百元股比比皆是。

什么PE,什么基本面,什么理性投资,全都抛诸脑后,市场到处充斥着疯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韭菜是不懂泡沫的,他们只知道冲冲冲。当然,还有些人知道已经很危险了,但不想错过赚钱的机会,还是要抓住牛市的尾巴。2007年,新增开户数突破历史记录,当年8月份最高达到了892万人。

据当时的新闻报道,证券公司的营业部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在排队开户,甚至不少地方出现黄牛倒卖开户序号,一个位置最高可以卖到上百块钱。

2007年股民排队开户

图片来源:新文化网

“追涨”成了这一年的关键词。为了追涨,很多投资者卖房、卖车、贷款……他们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不管怎样,都要抓住这只“狂牛”的尾巴,所以即便是6124宇宙点后的连续暴跌,每月仍有3、400万的中国大爷大妈埋头进,那时个股的市盈率已经突破天际,动辄就是成千上万。

随便一搜07年的新闻,就是初生牛犊新股民的众生相:辞职炒股、现场学看K线、交易厅抢座位、和尚炒股做善事。甚至你去买个茶叶蛋,老板都会和你聊股票:

“兄弟,你买了什么股票,看在你买了个蛋的份上,我有个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股权分置试行到6124点的两年多里,A股的“造富神话”堪称历史之最:

广船国际从2.21元涨到了130.67元(股改送后复权价格),59倍;

中国船舶从7.75元涨到了396元,51倍;

国金证券从3.25元涨到了159元,49倍;

山东黄金从6.77元涨到了298.75元,44倍;

……

股民情绪决定进场资金,而进场资金决定市场价格。因此,股民的情绪是市场点位的二阶导。也就是说,如果人人都开始谈论股票,市场动能已经非常强了;这时候即便你把货币的闸门关了,市场情绪还能继续推动大盘往上走个一两千点!

所以,不能在已经滚开的油锅上面浇凉水,而是应该在锅底刚开始冒泡的时候就慢慢撤掉柴火。监管为行情降温,需要比市场提前半个周期,而2007年这次调控,来得太晚了。直到2007年5月才意识到需要给行情降温,这也就是俗称的“5·30半夜鸡叫”。

2007年5月30日,证监会深夜重拳出击,宣布上调证券交易印花税,股市立马暴跌,当天沪指暴跌6.5%,900多只个股跌停,而当时两市股票总数不过1500只,之后震荡了一个多月。然而一朝失去了信念的支撑,泡沫就开始崩塌。

下跌持续了一年多。

到2008年11月市场见底的时候,不少股票已经跌去了9成。特别是在牛市顶点2007年下半年上市的许多新股,再也无法回到上市的位置。例如中铝(601600)这种股票,与2007的高点相比,现在累计跌幅已经超过94%;还有暴风等当年的明星股,如今已经退市,累计跌幅也在90%已经上。当年“满仓中石油,子孙养老不用愁”等豪言壮语,也随风飘散,沦落天涯。

一位经历过上世纪90年代波动的老股民意味深长地说:

“新股民的炒股有点近似疯狂,一个涨停还没有感觉,要连着二三个涨停才说过瘾!他们不知道熊市是什么,漫漫熊市的那种等待的痛苦,没有经历过是不知道个中滋味的。”

等开户,等7000点,等解放军。

3

加仓,加杠杆,加班站岗(2015)

A股的年龄一天天在增加,慢慢向着成熟迈进,股民也在进化。

2010年以后的股民以80、90后为主,他们普遍操作大胆、反应迅速,采用“1+2”的炒股方式:同花顺获取行情资讯,微博获取股市内参,微信获取小道消息。这个年轻群体有着以往老股民没有的个性和活力,朋友圈充斥着股票和段子,无论是文化素质还是炒股起点都远超以往,但终究难逃韭菜的命运。

2014年两会中,中央提出了以互联网+、工业4.0为核心的新发展战略,配合以降准降息、利率市场化、全民创业等一系列经济利好政策。这一切似乎都向人们传达一个信号:新一轮经济增长时代已经到来。

而从另一个角度,创业板从2009年成立已经四五年了,积累了手握股权无处变现的大股东。同时人民币的汇率早就从习惯性低估(升值压力)转变为惯性高估(贬值压力),资金外流的趋势巨大。所有这些,亟待资本市场的兵车相会,一场大捷,百邪全消。

于是,财经媒体开始摇旗呐喊,大量的资金开始涌入股市,分析师也耐不住寂寞叫出歌声:牛市大幕就此拉开。

2014年6月到11月,上证指数从2000点冲到了2500点,2500余只股票有43%的涨幅在50%以上,270多个股股价翻倍,兰石重装涨了近15倍,三钢闽光涨812%,同花顺涨748%。

就像前几次牛市一样,躺着赚钱的诱惑摆在面前,人们开始忍不住了,一批批地往里冲。

沉寂了4年之久的融资融券业务也一下子火了起来,场外配资风靡一时,尤其伞形配资和P2P配资最为盛行,大量的股民通过这种方式给自己加上杠杆,最高甚至达到过1:10。这意味着你10万块钱入市,最多可以买卖100万的股票,涨的时候赚10倍,亏的时候自然也是10倍。

2015年6月,也就是大盘暴跌之前,A股总市值大约60万亿元,杠杆资金就有4万亿以上,其中券商放出的融资融券高达2.3万亿元,场外配资据推算约为1.8万亿。

巨额资金推动下,短短7个月,上证指数直线飙涨,3000,4000,5000,每一个“股神”都是满面红光,有股市的红,有赚快钱的兴奋,有冲动加仓的疯狂。

时隔8年,跟风赶去开户的人再次挤满了银行和券商营业部,又是一次全民炒股,大街小巷、大爷大妈,从政府办事处到居民菜市场,都在谈论股票和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2015年6月两市新增股票开户数达到1285万人,同比增长28.5倍,疯狂长度远超07年那一波。

股市里一直都流传着一句话:当你平时不炒股的亲戚都开始推荐股票,就是股市见顶的信号。

牛市眼看就要被玩坏,人们等着上证冲上6000点,然而等到的却是查处场外配资。这与2007年5·30半夜鸡叫加印花税的操作类似,看上去是要给行情降温,结果却炸了锅。

然而,还是那句话,监管需要比市场情绪提前半个周期;你真的等到连买个油条烧饼都能推荐股票的时候再给行情降温,那一定是灾难性的。

7月3日,千股跌停;7月8日,两市仅有7只股票上涨,1300只股跌停,另有1400多家上市公司停牌,超过A股总数的一半。

7月份的下跌止住之后,8·11汇改的大幕揭开,人民币汇率从此不再锚定美元,改为浮动汇率制。汇改当天,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次性跌超6%,而股市的暴跌则又来一波。

有人把7月的暴跌指责为没有熔断机制,于是2016年新年第一天中国股市推出熔断机制。出于对流动性黑洞的恐惧,熔断机制推出后资金疯狂逃离,4天之中竟有3天发生了熔断,于是不得不在1月4日晚间取消熔断机制。熔断闹剧以再度爆发股灾而匆匆收场。

至此,2015年这一波股灾,终于跌透了。

中国股市,每一轮股灾都有许多人在见顶之前减持。而2015年这一波股灾,减持也创下了历史新高。截止到2015年7月,922家公司大股东减持1亿元以上,累计减持套现近5000亿元,为历史之最。

股灾过后,有人反思,把批判的矛头指向那些减持的大股东。然而,有一位大股东是这样说的:

“我从来没觉得我的公司值这么多钱,是你们非要炒这么高。我根本没想到他们会来炒我的公司。我有雷锋那么高的觉悟,我想为国家工作到70岁,但我经历过破产,我50多岁了,我有两个孩子在国外读书,我爸妈都生病了。我知道行情好的时候必须得吃饱点,不然危机来了就扛不住了。换你,你也会在那个时候减持。”

一边是疯狂地加杠杆买买买,一边是大股东减持卖卖卖。你说谁错了,谁都一肚子委屈。

加仓,加杠杆,加班站岗。

4

小结

中国股市建立至今,30年,两代人的时光。当初股市血本无归的散户,有的转身在楼市赚了大钱,有的凭借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总之天无绝人之路。

股民这个群体,从最初的50后60后,到现在00后已经开始进场;如果说股民这个人群的画像有什么变化,那一定是有的。不论是学历、常识、经济与金融知识、还是投资理念,当下的股民与前几轮牛市中那些鲜活的面容,都有着巨大的变化。最初那群人,炒股为的是一夜暴富;而时至今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是站在资产配置和财富保值增值的角度去参与股市。

回顾中国股市的几轮股灾——无一例外都是散户在赚钱效应的驱使之下形成的正反馈强化过程。

赚钱效应是韭菜的培养基。价格的上涨本身具有自反性,价格来到足够高的位置之后,就会出现“庞氏状态”,即需要持续的进场资金才能维持价格自身的高位。然而进场资金一定会枯竭,而高价格最终难以维持。于是,先前的“一致行动人”转眼就成了“对手盘”,最终演化为夺路而走的踩踏效应。这就是每一轮疯牛转化为股灾的必经过程。

古人云:韭菜不可被教育,只能被消灭。而我们的监管,不负责教育韭菜,不负责消灭韭菜,却要负责保护韭菜。这的确不容易。

如果总结这几轮股灾的教训的话,监管提前出手是防止疯牛行情的必要措施。

而经历了这么多轮股灾,中国证监会似乎也学聪明了。我们看得到,在2018年那一轮长达一年的下跌之后,监管开始学会提前出手。

现在,每当牛市的信号稍一出现(开户量激增、微信群讨论股市变多、市场出现赚钱效应等),监管层都不惜代价地打压市场。例如强调宏观杠杆率,强调货币供应量总闸门,打击场外配资,甚至是监管当局直接喊话为行情降温。2019年4月如此,今年7月也是如此。也正是因此,这两轮看上去就要玩成“疯牛”的行情,就活生生地被干了下去。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对此,我的观点从来没有变过:只有过程中任何时候看起来都不像牛市,最终结果才能走出长牛慢牛。

编者按:

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鸣锣开市;12月19日,上海交易证券所迎来敲钟时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值从23亿到现在的约80万亿元,上市公司数量从8家增至4000余家,投资者开户人数达1.6亿人……三十年间,A股缔造了一座里程碑。

三十年,世事变幻;三十年,沧海桑田。车轮滚滚向前,市场在不断更变。站至这个节点,回望中国股市30年的曲折历程,纵然有万般不尽人意,但万物皆有规律可循。让我们一起回顾中国股市的起落浮沉,在不断求索中,一路兼程、无惧风雨。

本文是本系列第二篇

1986年,邓小平会见以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为团长的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代表团,在接受客人赠送给他的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证章和证券样后,邓小平将一张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回赠给客人。

来源:网络

邓公这个举动,给了正在蹒跚学步的中国股市肯定和鼓励,从最初“摸着石头过河”,到拥抱实体经济结构改革变化,再发展到现在量、质、投资理念等方面不断完善。

2020年,到了而立之年的A股,用了三十年的时间走完他人的百年之路。这段过程中,中国资本市场从不缺少故事与人物,一种畸形的生态,始终如影随形。

庄家,这个A股市场神奇的存在,三十年的时间里,你方唱罢我登场。这场场大戏,群妖乱舞的背后是种种纠缠与变化:有人财务自由,有人血本无归。

当然这些的前提是,规矩是要有的,你不能越界。

0 1

德隆系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

早期,A股被称之为操控市,在于股少,钱多,被很多人称之为“无股不庄”的时代。

那时的1000多家上市公司,据说超过八成都有庄家常驻,而最能够代表中国市场庄股的派系,无疑是唐万新创造的德隆系,他旗下公司所拥有的总资产规模高达1200亿,一度几乎涉及中国所有的金融领域,在当时被称为:资本市场第一猛庄。

1992年,中国资本市场刚刚起步,在沪深两地,出现了一种新事物——“新股认购抽签表”,股民通过购买抽签表,可以获得申购新股的权利。在当时,一级市场申购到的新股,在二级市场就意味着财富的成倍增值。在巨额利润驱使下,哪里有新股发售哪里就会爆发抢购狂潮。

1992年8月7日,深圳市发布新股认购抽签表发售公告,宣布1992年发行国内公众股5亿股,发售抽签表500万张,中签率为10%,每张抽签表可认购1000股,每张身份证可花100块钱买一张抽签表。而在1991年,深圳的新股认购抽签表首次发售,价格仅为1元一张。

全国各地的人带着成千上万张身份证纷至沓来,赴深的火车票也被翻炒数倍,排队者前心贴后背紧紧拥抱在一起,9日下午还下起了倾盆大雨,但是此时,就是九雷轰顶也难撼动人群半步。

到晚上,就宣布500万张新股认购抽签表发行完毕。10日,深圳数千人因为排队数日没买到认股抽签表,开始冲砸大街上的一些商店,燃烧了几辆汽车,爆发了当时闻名全国的8.10事件。

来源:网络

也就是那一年,唐万新花钱请了5000新疆老乡到深圳去排队购买抽签表。给老乡的原由是:请你们免费旅游,但是旅游前,先要排队认购“一张纸”,并且每天每人还额外补贴50元劳务费,那时候的50,可比现在的50精贵多了十几倍。

疯狂的年代,疯狂的股市。唐万新的老乡火爆认购,在加上唐万新自己的转手能力,谁也不知道他在里面赚了多少,但是,他从此认准的是一个比实业更赚钱的东西:股票。

很快,唐万新成立新疆德隆实业公司,专门从事资本市场的股票运作。他以德隆集团的资本做基石,利用远远低于流通股市场价的代价收购国家股,控制上市公司,进行再融资,这三家公司分别是湘火炬、新疆屯河、合金投资。之后随意和刻意发布有利于炒作的消息。通过长年的股价上升,赢得银行信任,获取长期资金,用于所谓的战略发展。

这样的做法到现在也很熟悉,叫股权质押,玩的手法比较善良:做长庄。

到2001年时,新疆屯河、合金股份、湘火炬已分别上涨了11倍15倍11倍。不同于市场的所谓的短庄,德隆系靠的就是股价去打名声,每年用于维持高股价的费用是10亿,用于融资时支付的利息需要30亿,想正常运转必须要有40亿的护盘资金保证。

股民赚钱了虽然很开心,但是这种不靠自身造血的玩法,问题很快的被暴露出来,这种庞氏骗局的结局,就是进入了中国监管部门的法眼。德隆模式被贴上黑幕、黑心庄家、金融巨鳄等标签。与唐万新一起陪伴的,是上万以上的投资者身价的血本无归。

德隆系,作为90年代坐庄的一个时代的标志。结局越界了,触及到了不该碰的地域,违反了规矩,最后成为历史而A股始终在快速的发展,后面的玩家们更是一步步跟上时代的步伐。

到了21世纪初,散户江湖时代的大户开始蜕变,衍生出坐庄的风格更偏向于的快进快出的,宁波解放南路的“涨停板敢死队”即是其中的代表。让股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种简单直接粗暴的“一字断魂刀”

0 2

宁波敢死队,一字断魂

自德隆系崩盘之后,后来的市场环境不利于这种长庄大鳄的生存,庄股变成了稀有动物了,在21世纪初,游资这个词取代了“庄家”,但又和早年的“庄”有相似之处。

在做庄这个江湖,长江后浪推前浪,时势造英雄,徐翔,则是当年一众投资者追捧的草莽英雄。

1996年,18岁的徐翔放弃高考,成为了一名职业股民,以3万起家,以银河证券宁波解放南路营业部为根据地,以超短线风格大进大出。这是一种几个客户组成,聚集大量资金,首日用大资金尾盘封死涨停板,次日通过虚假申报影响开盘价等异常行为,开盘拉高出货。被戏称为“涨停板敢死队”。

最出名的玩法,是以徐翔为代表的宁波涨停敢死队,他在成名后更被媒体封为“涨停板敢死队总舵主”。当时A股散户中流行一句俗语:“炒股不跟解放南,纵是神仙也枉然”。

谈到投资,徐翔曾说:“别人不敢像我赌这么大。”下注筹码大,心也狠,达到目标收益后会毫不犹豫的出掉所有的货,非常坚决。以至于在市场上的个股产生剧烈的波动,常见的便是在某一价位持续出货,通常是几千手抛盘打出,当抛盘被消化光后,抛盘又在相同价位继续抛出,导致分时图走势短暂的直线走势,抛盘后在瞬间打低1-2%,吸引贪便宜的散户接盘。

这种玩法被戏称“一字断魂刀”,刀刀断魂,寸草不生,杀伤力相当惊人。

2005年,徐翔离开宁波,上海成立了泽熙投资,自此从个人投资者转为阳光私募。旗下管理的资产则有数百亿,也常有“惊人”业绩。在2012年资本市场大幅下挫的情况下,他管理的泽熙瑞金1号达到25.20%的收益。

一个机构人员曾经说道:“徐翔被股市投资者仰视多年,除了依仗在个股操作上的凶悍外,对仓位的精准控制,是一直令外人匪夷所思。”

比如2015年6月的“股灾”之中,泽熙不但精准逃顶,并且在他私募基金频临清盘危机时,旗下多只基金净值创出历史新高。刚好在那年11月,公安部宣布,徐翔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017年1月23日,青岛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徐翔获刑五年六个月。

来源:网络

曾有资深的私募人士曾感叹:“对于游资而言,这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或者说游资本身的结束。”

5万起家到250亿身价财富,出身草莽,由股市走上神坛,徐翔可以称得上是“天才式”的人物。而冥冥中,在中国历史上“天才式”的人物,更多的是命途多舛。

天才的陨落,无疑也是告诉市场:终究,这个江湖,还是有规矩的。

0 3

新世纪,拥抱时代

在这个江湖里,群妖乱舞,凶蛮的操作,荒诞、赌性、欺诈。德隆系唐万新、总舵主徐翔,这三十年A股孕育了这些股坛枭雄。无一例外,这些人即便有超前的思维,也扛不过历史车轮的碾压,有人如徐翔。

即便现在蹦出来的草莽,有八年一万倍的赵老哥或是小鳄鱼、章盟主、方新侠等人,这些令投资者既唾弃,又羡慕的游资,总有那么一点跟现在的是市场格格不入。因为选择大资金行业配置的主流投资方法,自上而下的判断和重视择时,成为主流的投资风格。

这样的风格始于2016年,在后面的三年的时间,这些在以往被投资者嗤之以鼻的白马股,被一众机构和外资抱团取暖,诞生出白酒股六年牛市,科技股、医药股、以及新能源等行业的结构性牛市。

中国资本市场的管理层也在这三十年的时间,极力的要去走完别人百年的路程。进一步放宽外资入华门槛、科创板设立、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甚至未来极有可能实施的T+0。尤其是在股市当中的外资,自2015年下半年开始的熊市之后也慢慢的回归,截至到当前,沪深港通累计流入资金就超过万亿元。

慢慢地,伴随着外资的进入,投资机构的趋势性行情,A股的估值体系和市场环境越来越向成熟市场靠拢,那种价值投资的时代,更加的偏向投研风格的玩法,让妖股炒作正在失去其生存的土壤。

来源:网络

0 4

小结

三十年前,深圳8.10事件爆发,一个男青年手里拿着一沓身份证想买新股认购抽签表,大汗淋漓,惊恐望着前方。

来源:网络

三十年后,A股逐步迎来属于自己的价值投资的时代,或许这也是大时代的来临。在过去,A股市场始终就是流露出那么一股野性,在做庄这个江湖,一代又一代衍生出来的风格,其实总结起来就是一个词:进化。

到现在,监管层慢慢的完善着A股投资条例,以往那些妖股横行、无股不庄的戏码大概率很难再见到了。正如鲁迅《社戏》里最后一段所述“再也没有吃到像那夜的好豆,再也没有看到像那夜的好戏了。”

或许在未来,世间已无猛庄的江湖,有的只是一个所有参与者都认可的赌具。

编者按:

1990年12月19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正式营业,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在浦江饭店敲响上证所开业的第一声铜锣,1990年12月19日也被公认为中国股市的诞生之日。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试营业。1991年4月16日,深圳证券交易所获中国人民银行批准,1991年7月3日正式开业并召开新闻发布会。

如果从1990年12月开始算起,A股市场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风雨历程。三十年,对于个人来说,已经属而立之年,而对于中国股市来说,不过是刚走出了“二十弱冠”。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回顾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关于A股的探索与改革未曾间断,回顾A股三十年,牛短熊长的市场裹挟了中国股民的悲欢离合,其中财务造假也伴随其中。

本文是本系列第三篇,关于A股的财务造假记忆。

0 1

创业板造假第一股

万福生科,来自湖南常德,2011年9月27日上市,彼时万福生科的主营为稻米精加工,其所处的农业行业被视为是财务造假的高危行业之一。

2012年9月17日,湖南省证监局开始对万福生科进行立案稽查,万福生科隐蔽的“一条龙”造假手法开始浮出水面。

来源:网络

为了满足上市条件,万福生科大规模的财务造假在上市前就已经拉开了序幕。根据万福生科《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披露,公司2008年、2009年、2010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28亿元、3.28亿元、4.3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566万元、3,956万元、5,555万元。

实际上,万福生科所提供的财报报表严重失真,最终核查出来的结果,2008年至2010年,万福生科分别虚增销售收入1.23亿元、1.50亿元、1.91亿元,虚增营业利润2,851万元、3,857万元、4,590万元。扣除虚增的利润后,万福生科2008年至2010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为-332万元、-71万元、383万元。

在上市后的2011年,万福生科虚增销售收入2.87亿元,2012年上半年虚增销售收入1.65亿元。2012年初,万福生科下属糖厂、米厂和油厂停产,其糖品、大米等主营产品生产陷入停顿。对主营业务处于停顿状态的事实,万福生科也未依法及时信披。

万福生科的造假方法,在销售端,主要是虚构或串通客户虚构收入,在资产端,主要通过虚构在建工程和预付账款来虚增资产,而虚增的利润又可以很“完美“的藏匿在在建工程中。

另一方面,收入造假要完成现金流链条的循环,万福生科通过预付账款的方式将现金打给万福生科的关联方粮食经纪人,关联方粮食经纪人再把现金打回到上市公司作为收入。

万科生科虚增的在建工程非常大,而虚增利润所产生的增量的现金流,通过虚增在建工程转出,在建工程结转固定资产后,其虚构的利润又通过每年计提折旧的方式予以清洗。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的手法非常隐蔽,通过在建工程很好的藏匿虚构利润,可操纵性非常强。

0 2

A股欺诈发行退市第一股

欣泰电气以“欺诈发行退市第一股”闻名于资本市场。来自于辽宁丹东的这家公司,2014年1月27日登陆创业板,2018年8月25日,欣泰电气因欺诈上市及信披违法违规行为被剔除出了A股。

欣泰电气主营节能型变压器等输变电设备和无功补偿装置等系列电网性能优化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

欣泰电气2012年7月IPO过会,2014年1月拿到批文上市,2015年被证监会立案调查,2016年7月正式作出处罚,启动强制退市程序。证监会经过查实,认定欣泰电气存在欺诈发行行为。

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为实现发行上市目的,解决欣泰电气应收账款余额过大问题,欣泰退通过外部借款、使用自有资金或伪造银行单据的方式虚构应收账款的收回,在年末、半年末等会计期末冲减应收款项(大部分在下一会计期期初冲回),也就是说,欣泰电气向证监会报送的IPO申请文件中相关财务数据是不真实的。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欣泰电气在上市后继续通过外部借款或者伪造银行单据的方式虚构应收账款的收回。

其中,截至2011年12月31日,欣泰电气虚减应收账款1.02亿元,少计提坏账准备659万元;虚增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1.02亿元。截至2012年12月31日,虚减应收账款1.21亿元,虚减其他应收款3,384万元,少计提坏账726万元;虚增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5,290万元。截至2013年6月30日,虚减应收账款1.59亿元,虚减其他应收款5,324万元,少计提坏账准备313万元;虚增应付账款2,421万元;虚减预付账款500万元;虚增货币资金2.12亿元,虚增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8,638万元。

欣泰电气的造假手法并不高明,主要就是虚构应收款,减少坏账准备计提,伪造经营现金流,实际上完全可以通过财务核查手段识别。

0 3

货币资金造假大案:

巨额货币资金不翼而飞

康美药业曾是医药行业中的白马股,市场上追捧者不少,而它在资本市场上最臭名昭著的,是货币资金造假的简单粗暴。

在康美药业之前,不少人认为,货币资金造假的操作难度很大,很难清洗,容易被发现,上市公司对货币资金动手脚的可能性相对较低,但是,2019年惊动了整个资本市场的康美药业造假案,引发了监管层和投资者对货币资金舞弊的重视,对某些不讲武德的上市公司,报表上的货币资金是可以成为造假重灾区的。

早在2018年底,证监会就对康美药业启动了立案调查。在当年12月28日,康美药业公告称公司涉嫌信披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2019年4月30日,康美药业在《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中披露,公司经过自查发现,2017年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费用及款项收付方面存在账实不符的情况,2017年原财报报表出现多计营收88.98亿元、多计营业成本76.62亿元、少计存货195.46亿元、少计在建工程6.32亿元、多计货币资金299.44亿元、多计经营性现金流103.00亿元等一系列重大会计差错。

这份公告最让股民们大跌眼镜,最让审计师们无地自容的是,300亿的现金不翼而飞,说没就没了。

2019年5月17日下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对康美药业的调查结论,初步查明康美药业披露的2016至2018年财务报告存在重大虚假。

来源:证监会公众号

一是使用虚假银行单据虚增存款,二是通过伪造业务凭证进行收入造假,三是部分资金转入关联方账户买卖康美药业股票。

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调查结论,康美药业主要是通过伪造银行存单的方式虚增货币资金,无中生有,而在康美药业的报表上,一个很明显的异常就是存贷双高,存款很大,有息负债也很高。

实际上,在康美药业暴雷之前,不少人已经对康美药业提出过质疑,公司除了存贷双高,控股股东的质押率很高,上市以来大肆增发融资,对比净利润的经营性现金流质量不佳,存货高企,存货周转率远低于同行等问题,都存在很大疑问。

0 4

虚构海外工程财务造假案

虚构海外工程财务造假案,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是上市公司雅百特的境外财务造假,这个事情在当时甚至惊动了外交部。

2017年9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例行记者会上证实,雅百特在2015年至2016年9月期间,通过虚构海外工程项目等手段虚增收入和利润。经中国证监会联合巴基斯坦有关部门调查,该公司所出具的有关巴政要的信函系伪造,也尚未发现证据证明该公司同巴境内公司和个人有任何经济关系及资金往来。

来源:外交部官网

雅百特财务造假的手法,主要是虚构境外交易,这出自导自演的财务造假大戏中最著名最关键的是巴基斯坦木尔坦这个海外项目。

2014年12月8日,雅百特的全资子公司山东雅百特伪造了与巴基斯坦首都工程巴基斯坦首都工程公司签订《木尔坦地铁公交工程建设施工合同》,合同金额为3,250万美元,合同标的为13个公交车站金属屋面维护系统。

2015年,经李某松安排,山东雅百特通过上海联赢国际物流公司等安排木尔坦项目货物虚假出口的海关报关、货物运输等,其后安排上海市新海丰等货运公司将报关出口至巴基斯坦的建筑材料运送到香港、新加坡等地,然后再由李某松安排的上海罗雄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将货物进口回中国,而这就和淘宝刷单一样,物流单据一应俱全,而且为了做到天衣无缝,雅百特把一批建筑材料以虚构的木尔坦项目的名义出口,但是这些建筑材料实际并没有出口到巴基斯坦,再转了一圈后,通过第三方物流公司又送回到国内。

在物证上,2016年,雅百特先后向监管机构提供了部分其承建的木尔坦公交车站现场照片。而实际上,雅百特提供的木尔坦公交车站照片是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公交车站照片。

木尔坦城市快速公交项目”车站实景图

为了资金流链条的完整,雅百特也是下足了成本。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雅百特通过中国香港、迪拜、美国、马来西亚等地的16家第三方公司以大批小额方式取得木尔坦项目工程回款,制造海外回款假象。

证监会调查人员在接受央视采访曾透露,为了造假,雅百特动用了7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个公司走账,超过100多个银行账户进行资金划转

中国证监会最终查明,2015年,雅百特通过虚构巴基斯坦木尔坦项目的方式,虚增收入2.02亿元,相应虚增当期营业利润1.50亿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47.09%,另外雅百特在多个项目上都存在造假,2015年至2016年9月,雅百特虚构承揽境外项目、虚构跨境资金循环、虚构建材出口、虚构境内建材贸易,共计虚增收入5.8亿元,虚增利润2.6亿元。而在此期间,2015年8月,雅百特完成了重组上市。

来源: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

0 5

小结

以上我们截取的,只是众多财务造假案例中的管中窥豹。相关数据显示,1994至2018年,因财务虚假披露被处罚的事件共172起,涉及165家沪深上市公司。

杨百万给自己的孙子取名杨线,乳名“涨停板”,这可以说代表了中国股民对暴富最赤裸的表达每一个股民对财富和幸福生活都怀着朴素渴望,而每一次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都是对最可爱的中国股民最无情最致命的收割。

俗话说,登高必跌重,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也没有只跌不涨的股市,但是,A股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个散户主导的市场,投资者是非理性的,炒作气氛仍然浓郁。这意味着,市场中一部分人利用另一部分人的智商和心里缺陷去收割后者的情况,仍会时有发生。

但我们也应当看到A股这些年来自身演进的逻辑。

现在,随着新证券法的实施,财务造假的犯罪成本已经提高。随着全面注册制的到来,投资者也开始注重基本面和长期投资理念。

未来,A股一旦开放做空机制,那么财务造假的公司无疑将会遭受到市场更猛烈的火力打击。秋风起,黄叶飞!苍天饶过谁!


编者按:

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鸣锣开市;12月19日,上海交易证券所迎来敲钟时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值从23亿到现在的约80万亿元,上市公司数量从8家增至4000余家,投资者开户人数达1.6亿人……三十年间,A股缔造了一座里程碑。

三十年,世事变幻;三十年,沧海桑田。车轮滚滚向前,市场在不断更变。站至这个节点,回望中国股市30年的曲折历程,纵然有万般不尽人意,但万物皆有规律可循。让我们一起回顾中国股市的起落浮沉,在不断求索中,一路兼程、无惧风雨。

本文是本系列第四篇

——中国有3个职位不好干:足协主席、春晚导演、证监会主席。

——而这三难之中最难的,估计是证监会主席。

——为什么?

1992年8月10日,深交所派发新股被来自全国各地渴望一夜暴富的股民活生生地玩成了一场“秒杀”剁手游戏,随后,为了规范证券市场,中国证监会诞生了。

时任上海市长朱镕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仪式上致辞

当时朱镕基是上海市长,而刘鸿儒在一年半之后被任命为中国首任证监会主席。当时刘鸿儒并不情愿,他说:“这项工作是火山口,实在要我做,时间也不能长。”

他是中国股市的“救命恩人”,他曾经在中国股市遭到各种左派舆论攻击的时候,用“老共产党员不会再中国搞私有化”的承诺,力排众议,把中国股市保了下来。

然而吊诡的是,“保证不会私有化”在后面的市场博弈中演化为股权分置的政策,这束缚了中国股市的手脚长达15年。

更令人唏嘘的是,当年那场取消股权分置的改革所造就的大牛市,至今成为A股无法超越的高峰。

这一切,仿佛是中国股市对她的第一位看门人开的一连串巨大的玩笑。

无论如何,证监会就这样成立了。刘鸿儒甫一上任,便紧锣密鼓地推动了证券立法,出台了几十个配套法规,把“8.10事件”后暴露出的中国股市的稚嫩和漏洞逐一填补。尤其是为了避免更多的“8.10事件”,认购中签的股票发行方式开始在全国推行,拉着整车现金、背着全村身份证到上海、深圳抢购股票的现象消失了。

证监会成立一年后的1993年,中央才发布文件称,中国证券市场进入了正式试验阶段。而在此之前的中国股市,只是一个连试验品都算不上、任何不符预期的小事都可能招致它关闭的模型。

在后面的28年之中,证监会主席成为中国最难的一个职位,正印证了当年刘鸿儒离任前留下的那句话:

股市涨了领导怕乱,股市跌了股民不干,不涨不跌领导和股民都有意见。

0 1

对不起,我是裁判

1995年,“327国债期货事件”爆发,万国证券管金生与中经开围绕着加息预期,在国债期货上展开激烈的交锋。

虽然结果上管金生把价格做上去了,但这场比赛的裁判员吹管金生犯规,“进球无效”,还判了“禁赛”。这样的结果令人大跌眼镜,一时间,中国证监会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原因很简单,你是裁判,但你要在比赛开始前制定规则。别人进了球,你再说人家犯规,恐怕人家要说你裁判才是犯规。毕竟整个“327事件”中,确实有证券监管制度不完善以及监管不力的因素在里面。

但327国债期货事件引发的更多思考在于:证监会的职责,究竟是对比赛规则负责,还是对比赛结果负责,还是既要对比赛规则负责也要对比赛结果负责?

从事情的结果来看,恐怕是后者。

你既要执行规则,也要对市场的涨跌负责。

327国债期货事件最终的结果,万国证券老总管金生入狱,上交所主席尉文渊辞职,以及——首任证监会主席刘鸿儒辞职。从1992年出任证监会主席到1995年离职,“刘头儿”在这个位置上干了不到3年。

刘鸿儒走后,周道炯继任。

周道炯上任后立刻重拳出击,宣布“327国债”最后8分钟交易无效,并关闭了国债期货市场。(国债期货直到2013年9月才重新开启交易,交易场所不再是上交所,而转战到了新成立的中金所。)

周道炯是名副其实的“救火队长”。他短短两年的证监会主席生涯,过得非常充实,除了被骂、被围攻,被威胁要炸掉证监会,饱尝“火山口”的就业体验。

1997年初,整治了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鼻祖”的琼民源后,有人指使琼民源的员工将证监会围了起来要讨薪。周道炯质问工人:“琼民源声称赚了5.7亿,怎么会发不出工资?”工人们才悻悻地散去。

证监会主席,竟然连上市公司发工资的问题都要管?

不过,作为证监会主席,最需要保证的,是股市平稳运行。既不能大涨、也不能大跌,更不能不涨不跌。否则……

这个无限连带责任,周道炯心里是有数的。

到了1996年年中,银行系统开始下调利率,市场已经逐渐显现出了“疯牛”的态势。

涨了领导怕乱。

于是,10月起,证监会连发“十二道金牌”试图给股市降温,结果反遭市场轧空,上证综指和深成指均在10月后出现了暴涨。

12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把两指涨幅、两市平均市盈率、近几个月新增开户数等数据直观的呈现出来,并且和国际上几个大股市做了比较,也拿出了美国股民因股灾倾家荡产的例子,试图给老百姓说通现在中国股市存在明显过度投机这个道理。

股民可能不知道的是,这篇社论正是证监会的“第十三道金牌”。这篇社论由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提议,由之后接任了第三届证监会主席的周正庆,以国务院证券委主任的身份亲自组织发表。

为什么不直接署名证监会?周道炯非常清楚,证监会不可以干涉股市涨跌。即便发声喊话都不行。如果一篇社论能把市场“论跌”,那日后会有更多来自股民的压力,让证监会出来把市场“论涨”。

这篇社论发表于96年12月16号星期一,而两天前的12月13号星期五,证监会刚刚宣布将在中国股市实行涨跌停板制度。一套组合拳下来,中国股市终于被证监会踩了一脚急刹车,16、17号两天,上证综指连续两天跌停,史上奇观。

虽然这最终也只成为了一脚急刹车——两个月后,1997年3月之后,市场开启了新的“疯牛”行情。

但这“十二道金牌”还是成为了证监会对股市调控的一个里程碑。也成为了证监会干预行情的一个起点。

0 2

证监会的迷之KPI

即便大多数人心里也清楚,影响股市行情的因素很多,证监会的调控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奈何证监会主席的工作,就是每天都被指数记录着。

因此很多人喜欢用任期内股市的涨跌来衡量证监会主席的“业绩”

图源:新京报

但这无异于给足球比赛的裁判灌迷魂汤,让他们对自己的职责产生怀疑,让他们在门将失手的时候想着自己应不应该飞扑把球拦住。

在第三任证监会主席周正庆的任期内,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国内非法证券交易猖獗。1998年起,周正庆运用政策杠杆把41个非法股票交易场所一窝端,整顿了场外非法股票、期货、基金等交易市场。

但他最为股民津津乐道的操作,还是制造了“5·19行情”。

1999年5月,国务院批准了由周正庆主导酝酿的若干政策,也就是俗称的“搞活市场六项政策”,直接导致市场出现了井喷,一个半月的时间,指数涨出了70%

图源:A股你莫愁

但在“5·19行情”开启的2年牛市之后4年的熊市中,又出现了对周正庆的诟病,称只有慢牛才是真的牛。

要牛市;但不要快牛,要慢牛。

牛市赚了钱,是自己牛逼;牛市亏了钱,全赖证监会。

所以,周正庆还是要挨骂的,而证监会主席这个位置几乎成了“以行情论英雄”。

事实上,在我看来,证监会主席这个角色应该是改革家。是推动中国股市制度建设的核心力量。决不能以行情论英雄。这里不得不提到目前为止任期最短、却在任内推行改革项目密度最高的一任证监会主席,第六任的郭树清

在短短17个月的任期中,郭树清推出了70多项新政,几乎是一周一新政。郭树清也因此被称为“改革派”,人送外号“郭旋风”

70多项新政,多项触及了股市顽疾、深层痛点,可谓是对A股进行了“刮骨疗毒”。比如严打内幕交易、提高IPO审核透明度、打击炒新、完善退市制度等等。同时他还推动了新三板的开办、恢复了国债期货交易、引入了长线资金、并采取了一系列释放证券市场主体创新的改革。

但是,由于在他任内股市持续下跌,中国股市从“6时代”,走进了“1时代”,让郭树清下课的声音不断涌现了出来。

许多股民认为,自己的亏不是由于不理性,而是由于证监会框架没设计好,不能好好托住股民的不理性。

或许是因为大举的改革威胁到了部分资本市场既得利益群体间的舒适关系,也或许是因为怎么改革都没把指数拉起来,被认为是越改越乱,“郭旋风”在资本市场刮了不到1年半,就被平调到了山东就任省委书记去了。

2017年郭树清从尚福林手中接过银监会主席的班。一年后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成立银保监会,郭树清担任首届银保监会主席至今

当然,大刀阔斧的改革也并不一定就不能和“创造”牛市相叠加;但有一位证监会主席,把改革和创造牛市这两个“KPI”都完成了,以至于就得以在这个“火山口”职业上一坐就是8年。

这就是第五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

而即便最“牛”证监会主席,上任的前期也是先挨骂,挨骂的理由是“无为”。

但这位证监会主席的特色就是“静若处子,动如脱兔”。可能谁也不会想到,是一个被指“无为”的证监会主席,成为了股权分置的“终结者”。

股权分置的问题与其说是达摩克利斯之剑在头,不如说是字面意思的如鲠在喉。想不到怎么拿出来,用馒头往下咽又怕受伤。监管层甚至提出过,等到方法出现再来解决问题。比如等30年,等人变得更聪明了再来试试。

尚福林不一定是聪明人,但绝对是个狠人。

他说:“问题不解决,不等于不存在”。而即便是将对4家企业实施试点的消息让大盘暴跌了30点,他也没有就此收手。第二批试点工作开展以后,大盘又下跌了40点。他还是没有收手,并一反常态的召开媒体沟通会,明确表示要把股权分置改革进行到底。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截至2006年年底,总市值占比97%的公司完成了股改或进入股改程序,中国A股市场真正迈入了全流通时代,开始了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

而为了使尚福林主席生涯“首尾呼应”,任期前两年因为“涨不起来”挨了骂的尚福林,在任期的最后两年,又因为股市受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加深的影响而“跌下去了”再受指责。

制造了最牛行情、任期最长的尚福林,最终也在没有把牛市“维持住”的谩骂声中黯然离场。

0 3

证监会:谁在教我做事?

在建立制度、维护制度之余,证监会主要的的任务就是推进改革。但问题是,究竟怎么改,到底应该听谁的?

如果把股市比作一个产品,那股民当然就是用户,而证监会,则是产品经理。可是在证监会对中国股市这款“产品”针对用户的意见进行升级的过程中,却常常事与愿违,空留一身里外不是人的骂名。

如果说最受争议的证监会主席,恐怕非肖钢莫属了。在他任期内中国爆发股灾,千股熔断,最终黯然下课。他的离职,也被大多数股民视为了利好,和前任郭树清的离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在他俩交接的2013年3月,新京报发表了一遍题为《证监会主席是人不是神》的文章。似乎是提前3年,为这个饱受争议的主席辩解。

肖钢和郭树清一样,是想做点事的。

上任2年内,他就砍下了“三把板斧”:严惩欺诈上市重启IPO坚决推行沪港通。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再提推进注册制改革,这也坚定了肖钢推进注册制的信心。

但自2014年3月起,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谢百三几次三番的在微博中对肖钢公开“喊话”,称注册制是世界潮流,但不符合中国股市的当前条件。

图源:谢百三博客

且不说从教授到股民,一直以来,证监会都是谁都可以被教育做人的职位。肖钢最为甚。因为他的任期内曾多次被股民公开喊话。

2015年股灾中,一位被套牢的股民给肖钢写了公开信,信中质问到:“在银行系统工作期间,您曾成就显著。但是再多夸赞也安抚不了我们饥肠辘辘的钱包。2016年,你能带领股市从危机中冲出来、让我们的钱包鼓起来吗?”

能够被股民直接公开喊话的中央正部级领导——估计只有证监会主席

而市场的癫狂用一周内四次熔断的惨烈行情回答了这位股民:他不能。

事实是。2015年股灾期间下跌太快,于是有些二流子砖家喊话证监会,要建立熔断机制。认为快速下跌的情况下,需要暂停交易来让投资者冷静一下。

熔断机制在推出前是颇受支持的,甚至可以说是顺应民意推行的。但推行4天创造了3次熔断,甚至有一天上午10点陆家嘴就集体下班了,堪称奇观。

即便证监会费力解释4天内股市的大跌也受境外市场低迷、人民币贬值、预期的降准并未出现、大股东减持禁令到期等多重原因的影响。但不论曾经对熔断支持与否,大家这次纷纷统一了意见,认为就是肖钢“没搞好”。

这次,就连券商都给出了“熔断造成流动性黑洞”,而市场出于对流动性黑洞的恐惧而大举卖货的逻辑,来解释熔断是此次大跌的原因。但人们都忘了,七八月间大跌的时候,对熔断机制呼声最高的,正是现在大骂熔断机制的股民。

最终,熔断机制在那年1月的一个寒冷的冬夜被叫停了。此时的肖钢,不知是否已经从他的几位前任离去的背影中,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命运。

后来有些清醒的股民说了句话:很多人的嘴,不知道自己的身体想要什么。嘴上要熔断,身体要赚钱。而已。

但是,事情出了,还是要有责任人的。且不论是熔断跟中国股市“八字不合”还是“水土不服”,还是制度本身的问题或者只是选择了错误的推行时间,除了肖钢,实在也没有其他的更合适负这个责任的人选了。

1个月后,肖钢离任证监会主席。

而后临危受命的刘士余虽然解决了IPO堰塞湖问题,在他的任期内A股首次被纳入MSCI指数、深港通开通、退市制度得到改进等等,但最终被人记住的只有最终自首违纪违法,职务被免,惨淡离场。

到如今,易会满接任刘士余成为了时任证监会主席,除了推行了科创板,也终于把各界都要教肖钢做事的注册制,给落实了。

证监走过了毁誉“八二开”的28年。

0 4

结语

如果将中美两国证监会主席横向比较,任期短是最大的共同特征。

中国9任证监会主席,除了尚福林外任期均未超过3年。而美国证监会主席的平均任期也只有2.6年,是美联储主席7年平均任期长度的1/3。

这也间接证明了这份工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烫屁股”。

资本市场毕竟也只是国家经济改革的一部分,中国的股市也始终被裹挟在中国经济蜕变的历程中。

而在中国当证监会主席格外的难,是因为“谁弱谁有理”的“优良传统”,证监会不得不肩负保护资本市场中的弱势群体——散户——的责任,这在其他国家就比较少见了。

所幸,尽管证监会的政策总会受到质疑,证监会主席也常会遭到情绪化的指责,证监会的整体价值,市场从未否认过。股民偶尔的情绪宣泄,都止步于证监会主席下台,却没有让证监会解散,甚至取消中国股市。这也算是中国股市三十年风里雨里走过而仍能守住的一点底线思维吧。

他日若这些证监会主席们得以与郭德纲小叙,大家都可以互道一句:干我们这行啊,有一半是挨骂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