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绿地控股(600606)看似优质的财务报表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黑洞。

2019年,绿地控股年报披露一笔旧账,公司欠一家石油公司逾5千万元的应付账款。清流工作室独家调查发现,该应付款对应的是2014年一笔“走单走账不走货”的虚假贸易。往下追溯整个贸易链条,还可以看到,绿地系至少在十年前——上市前——就存在自买自卖的闭环交易。

在绿地体系内,存在类似无实物的贸易不在少数。据清流工作室梳理,绿地能源板块在集团上市前签下多份煤炭、油品买卖合同,收付款单据、收货凭证等资料一应俱全,但实际上并无货物交易。

相关资料显示,绿地能源板块在其贡献营收方面,出现了诡异的暴涨和极速萎缩。其中,2012年至2014年3年间,绿地控股能源板块的营业收入均超过1千亿元,2013年达到1453亿元的最高值。但在2015年,绿地控股借壳金丰投资成功上市后,能源板块营收忽然跌去7成,仅余336亿元,此后年营收均低于205亿元。

今年7月份绿地控股股价大涨,随后在公司连踩“三道红线”等负面舆情下又跌回年初低点。而围绕在蹊跷的预付、应付款上的悬疑,也将是绿地控股无法回避的问题。

旧账背后的虚假交易

清流工作室发现,绿地控股全资子公司绿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绿地能源”)与中合石油曾因一笔精煤交易合同纠纷闹上法庭,法院判令绿地能源支付中合公司货款5043.68万元及违约金。中合公司在庭审中也表示,绿地能源曾向中合公司发送一份《企业询证函》,确认拖欠中合公司货款5524.98万元,与年报披露的金额相符。

然而,这笔业务是一笔虚假贸易。

在该起案件中,绿地能源反对向中合公司支付货款,理由是“与中合公司之间并不存在真实的交货”。而面对绿地能源向中合公司出具的《收货确认书》,绿地能源的解释是“基于商业信誉提前出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绿地系形成自买自卖的闭环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绿地能源是厦门绿地公司的控股股东,前者持有后者51%股权,二者具有关联关系。这意味着,上述交易链条不仅是走账不走货的虚假贸易,还形成了自买自卖的闭环交易。

而从这个闭环交易延伸出来的上游关系,绿地自述也存在无实物交付的情况。

大额预付款再现

除了应付账款,绿地控股2019年出现大额预付款流出。2019年,绿地控股前5笔预付款合计流出资金近12亿元。绿地控股向两家能源类的供应商——天津汇海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汇海新能源”)及中能源电力燃料有限公司(下称“中能源公司”)提供大额预付款,金额分别为2.17亿元和1.48亿元。

奇怪的是,2015年,这两家能源公司也曾出现在绿地控股的报表中,但彼时的身份却是欠债未还的客户。

绿地2015年的年报显示,汇海新能源欠绿地控股1410万元款项、中能源公司欠绿地控股1.16亿元。绿地预计上述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总共计提坏账金额超过6千万元。2015年至今,绿地每年转回坏账准备金均为0,这意味着6千万元坏账至今未收回。

清流工作室发现,早在10年前,绿地控股与中能源公司已是紧密的合作伙伴。

更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家能源公司——2019年总计获得绿地控股3.65亿元预付款——曾一起出现在一合同纠纷案中,且该案件再次出现了“虚假贸易”的说法。

在绿地2015年年报中,上述资金最终流向的奇瑞寰球与“资金归口方”大唐电力分别欠下绿地控股2.32亿元及2.25亿元,绿地同样计提了坏账,共计1.7亿元。

绿地系与中能源所述造假链条存在多个交集

为了冲业绩?

2015年,绿地控股借壳金丰投资成功上市后,能源板块一落千丈,营业收入跌去7成,仅余336亿元。此后4年,绿地能源板块年营收一直低于205亿元。2015年年报中,绿地能源还对多笔能源业务产生的应收账款计提坏账,此后计提坏账的客户均代之以字母A到S。

时隔多年,这些已经隐身幕后的合作方,再次以供应商的身份出现在绿地控股2019年的报表中。而在向两家能源供应商转出共计3.65亿元预付款的同时,绿地控股却首次在年报的主营业务介绍中删去了能源板块。

清流工作室致电并向绿地控股发送邮件,询问大额预付款和应付款问题,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文章内容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易清流工作室

免责声明:文章引用的部分内容及图片均已注明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引用不当或涉及侵权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