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沉睡数千年

一醒惊天下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是一座新石器晚期到商周早期的大型遗址。在考古界中,三星堆的发现可谓是石破天惊,因为在它的里面发现了一座古城,并出土了大量震惊世界的文物。

1997年,建于三星堆遗址东北角的三星堆博物馆正式开放。现如今共有二个展馆,分别是综合馆和青铜馆。

▲ 图为三星堆博物馆

今天我要带大家走进的便是这座三星堆博物馆,主要是综合馆和青铜馆这两处的展品。两个展区内展品颇多,颇为惊艳难舍心爱之情。所以在此我会分为二篇来详细讲完,分别是有关于它的出土历程、综合馆、青铜馆这三个部分,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多加关注。

■ 三星堆遗址是如何被发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图为燕道成父子

三星堆的故事要从1929年说起,当时在广汉一个叫燕道成的农民和儿子,正在自家门前挖一条灌溉农田的水渠。一锄下去,砰的一声,改变了整个历史。

燕道成在地下发现一个直径半米多的石环,紧接着又挖出了大批的玉石器。燕道成意识到这些东西来历不简单,于是便将这些玉石器重新掩埋,直到晚上这才将这些玉器搬回家,并悄悄地分散变卖。

不久后,燕家门口发现宝贝的事便传开了。经专家鉴定,属于商周时期的文物。1934年,时任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葛维汉,开始了三星堆的第一次考古发掘。

▲ 图为三星堆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文物

经过十多天的发掘,共出土了600多件器物,于是震惊世界的三星堆遗址便开始正式登场。

1949年后,以西南博物院院长冯汉骤为代表的四川考古界,先后对遗址进行发掘,并发现了多处的遗址和文物。并最终得出结论:这一带文物之所以这么密集,有可能是当时古蜀国的都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0-1981年间,在三星堆遗址先后发掘了4座墓葬,共出土玉器100多件、陶器70多件、陶片10万多件。也正是因为这次发现,这处遗址开始正式被命名为三星堆遗址。

▲ 图为青铜大立人像

1986年,国家展开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考古队发掘,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共清理出几千件青铜器、玉器、象牙等。这次的发掘,引来了全世界的注目。英国媒体报道称:广汉的发现,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考古,比中国兵马俑更要非同凡响。

其中青铜神树、青铜人头像等都来自这次的出土。

▲ 图为大石壁

在这里,我们要闲聊一件趣事。这是一件大石壁,壁是祭祀上天的礼器,但是在石壁右侧你可以看到刻有“燕三太”三个字。

当时燕家人发现宝贝之后,精致的玉器被变卖或送人。这种不起眼的大石壁,被放置在了院墙边,据说还被当做井盖。燕三太这三字就在当时,被燕家人无意中刻了上去。

当时被刻了燕三太的大石壁还不止这一件。另外一件被收藏在了四川博物馆,上面刻的是燕三泰,泰和太发音相同,在以前是属通用,所以推测在这两件文物上刻字的应该是同一个人。

■ 三星堆古文明到底是谁创造?

▲ 图为古文的蜀字

现在的学术界认为,三星堆应该是古蜀国的文化遗存。关于古蜀国,整个文献的记载非常少。说文解字中提及,“蜀”,葵中蚕也。古字中的蜀字,头部是大大的双眼,底下是长而弯曲的身体,看起来像一只蚕。

据说古蜀国最早的国王名叫蚕丛,整个古蜀国共传了五代,分别是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氏。直到战国后期,秦朝灭了巴蜀……

■ 三星堆遗址有多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图为月亮湾内城墙揭取下来的实物

数千年前,巴蜀地区的古城就很多。在三星堆遗址周边还分布着数十座遗址,这就代表了一个古代国家,而这个国家的都城就是三星堆遗址。

▲ 图为月亮湾一带宫殿的陶瓦

三星堆古城面积大概3.6万平方米,比中原商王朝的都城郑州还要大。在其发掘出了城墙体系、居住区、墓葬群以及祭祀坑等。现在已经确定的古遗址分布达30多个,以南部的三星堆、中部的月亮湾、真武宫、北部的西泉坎、东部的狮子堰、西部的横梁子等最为重要。

▲ 图为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鸟

现在的挖掘大概分为了四期,一期为新石器晚期文化,二到四期则是青铜文化,上下时间延绵近2000年。

青铜馆

▲ 图为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

整个青铜馆展厅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奇秘面具、神巫群像、千载蜀魂。

主要展示青铜人头像、面具等青铜精品。这些青铜器距今3000年左右,充分展现了古蜀国发达的青铜文化。

■ 奇秘面具

|三星堆的青铜面具

▲ 图为青铜大面具

青铜大面具

在三星堆遗址中一共出土了大大小小20多件的青铜面具,造型都是大同小异。而这件青铜面具是当中体积最大的一件,出土时破损也比较严重。因为体型太大,在制作时采用了分铸法,比如说这件面具的两个大耳朵,都是单独先铸造好之后再嵌上去。

▲ 图为青铜大面具

这么大的面具的用途是什么?

认真看,在面具的额头和耳朵上都有几个方孔。据猜测这些方孔可能是用做悬挂之用,三星堆先人把这种面具当做他们的神灵,悬挂起来进行膜拜。

▲ 图为戴冠纵目面具

戴冠纵目面具

这件面具是出土于祭祀坑内,一共出土了两件,大小形状基本相同。还有一件现置于北京中国博物馆。

整个面具造型夸张,给人以一种诡异的感觉,尤其是眼耳的夸张处理。在面具的额头上还有个简化的夔龙纹装饰,说文解字中提及:夔,神魅也,如龙一足。这种夔龙状的装饰在三星堆中算比较常见。

▲ 图为大型青铜纵目面具

大型青铜纵目面具

整个青铜面具高约66厘米,宽约138厘米,双眼凸出约16厘米。看上去体形硕大,轮廓分明并且造型十分离奇怪异。

▲ 图为大型青铜纵目面具

为什么面具上的眼睛如此与众不同?

很多学者认为,三星堆出土了这么多眼睛器物,除了对眼睛崇拜的之外,还有一种可能是象征了他们的国王。据古蜀国文献记载:有蜀候蚕丛,其目纵……纵的意思在现在来解读,有外凸的意思。所以这些夸大双眼的面具,很有可能来源自古蜀国王蚕丛的形象。

▲ 图为青铜眼泡

▲ 图为青铜眼型器物

眼型器物

眼睛崇拜,在三星堆中也算比较常见。眼睛代表了太阳和光明,而他们的神和先祖都有着不同寻常的眼睛。这些眼型器物都留有小孔,很可能是用来悬挂在某处供人膜拜,又或者是组成某个神像的配件。

■ 神巫群像

|三星堆的青铜人头像

▲ 图为青铜人头像

青铜人头像在三星堆中一共出土了57件,全部都是在两个祭祀坑内发现。大小风格非常统一,面部特征也和之前所见的相差无几。

这些人头像神情相似,俱是面容清瘦,表情凝重似若有所思。在细节上略有不同,比如头型、发型和发饰。头型主要分为平头顶和圆头顶两种:发型上都是类似清代人的长辫子,有的会把辫子盘起:大多数的头像耳朵上还会打有耳洞……

她是谁?这件青铜头像下巴圆润,五官柔和,和别的头像颇有不同,专家猜测可能是古蜀国的某位女性的形象。可能是一位公主,也有可能是个女巫。

为什么这些青铜头像底部呈尖状?

据猜测,这些头像极有可能是供奉在庙堂里的神像,象征了天神或者是三星堆人先祖。在初期供奉的时候应当是有身体的,但是因为在当时青铜珍贵,所以身体部分可能是用泥土制作而成。

金面罩青铜人像

▲ 图为金面罩青铜人头像

这些青铜人像和展厅的其它人像造型相似,区别在于他的脸上,都贴有一层薄薄的黄金面罩,显得金光熠熠,十分尊贵。在整个三星堆遗址中一共出土了四件,被称为金面使者。

▲ 图为金面罩

这种金面罩是纯金提炼,再捶拓成薄薄的金箔,最后用粘合剂粘到青铜人像之上。所以历经千年后,比较容易脱落,这件是在综合馆内展出已经脱落下来的金面罩。

在早期出土之时,这些头像并不是只有青铜和金的颜色,在它的嘴唇和耳部都是有些涂朱的痕迹。

▲ 图为金面罩青铜人头像

专家认为这种黄金面罩的青铜人像,应该是代表了一种特殊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除此之外,在综合馆内还有一根禁止出境的国宝,金杖,下期我们也将会分享。这也间接说明以金为尊的思想,在古蜀国已经开始流行。

■ 千载蜀魂

|奇绝的宗庙秘宝

▲ 图为青铜尊

青铜尊

这是在大型祭祀中所用到的盛酒器具。青铜尊在三星堆里出土的并不多,算是比较罕见。

这些青铜尊在造型和纹饰上,和河南等地出土的尊颇为相似。这也间接地说明了三星堆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原以及长江中游地区的影响。

▲ 图为青铜鸟脚人像

青铜鸟脚人像

起名青铜鸟脚人像,是因为这件器物的上半部分似着短裙人的下半身,两腿健壮。认真看,人脚部分变形成了类似鸟爪的形状,紧紧的抓在下面的一个鸟头之上。而鸟身部分则做了艺术处理,除了云纹的类似翅膀以外,身体已经完全简化。

▲ 图为青铜鸟脚人像

整件器物高81.1厘米,人像残高30厘米,鸟高51.4厘米,采用嵌铸法将人体和鸟头铸造在一起。

▲ 图为青铜鸟脚人像

这件器物造型奇特,腰部以上的部分已经残损不全,我们很难判断它原有的样子和用途。不过这种人和鸟的结合的形象,应该也是三星堆人对鸟崇拜的一种体现。

▲ 图为青铜人身形器

青铜人身形器

人身形器高46.4厘米,整个的造型就像是一个缺少了头和手的身体,上身像穿了长袍,下身有两个小脚。

▲ 图为青铜人身形器

可以看出整个器物有两排纹饰,分别是变形的神鸟纹。这也是三星堆人对鸟图腾的崇拜,以及希望通过神鸟来沟通神明。

在这里有个小细节:这个器物如果按人身的方向摆放,这五只神鸟方向则完全相反。所以有人认为这个器物表现的并不是人,这两个小脚有可能是用来绑绳子,或者用做摆放的。这件人身形器算是三星堆文物中造型奇特的器物之一,具有什么用途还不得而知。

▲ 图为青铜太阳轮

青铜太阳轮

这件器物是用在宗教祭祀仪式中,是古蜀国对太阳崇拜的见证。中间圆形代表了太阳,而边上的五条杠则代表了太阳的五道光芒,最外的圆则表现的是日晕。器物中间有一个小孔,应该也是固定之用,方便让人膜拜。

太阳轮采用了分铸法,先将太阳、五道光芒和日晕铸造好,然后再用嵌铸法组合在一起。

▲ 图为青铜太阳轮

太阳崇拜是人类最早的崇拜形式,古人通过对太阳的崇拜以求获得温暖和丰收,而太阳也代表了重生和希望。

《山海经·海外东经》曰:“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所谓汤谷,便是神话传说中太阳升起之处。

▲ 图为兽首冠人像

兽首冠人像

小人像和我们之前看到的青铜人像长相颇为相似。人像残高40厘米,出土时也因破损而仅存上半身。

小人像表情威严,重点在于它的手势:两只胳膊向前伸出,手掌蜷曲中空,手里可能是握有某种器物,和综合馆中的青铜大立人十分相似。细看之下,小人的右手小拇指上还微微上翘,这个具体代表什么含义,现在也无从考究。

▲ 图为兽首冠人像

小人像头戴兽首状冠,冠饰类似象头,象嘴大开,弯曲的鼻子和两个大耳朵显得十分神气。据猜测,这很有可能是某种大型祭祀上穿戴的冠饰。

▲ 图为青铜神坛

青铜神坛

这件青铜神坛因为曾遭受过故意的破坏和焚烧,出土的时候已经破碎不堪。眼前的这件是考古学家根据散落的原部件进行1:1的复原。

▲ 图为青铜神坛

整个神坛共分三层。底层呈圆形,有一对头尾相向的神兽。中层是朝向的人像,手里还拿着弯曲棍子状的东西。上层的立方体刻有人头鸟身的神像,转角处还各立有一只神鸟。

据猜测这可能是祭祀的神坛,因为构造过于复杂,具体的含义我们还不得而知。有人说这件器物代表了三星堆人思想中的上、中、下三层世界:底层的神兽代表了地界,中间的立人代表了人间,最上层的神鸟代表了天神所居住的天界。

▲ 图为青铜龙柱形器

青铜龙柱形器

这件龙柱形器龙身细长,下巴长有胡须,类似羊头。整个龙形下半身紧贴圆柱,一直延伸到底部。龙柱器下部中空,很有可能是套在某种器物上的附件。

▲ 图为青铜龙柱形器

这条龙的样子和我们现在所见颇为不同,主要是因为我们现在的龙形象是在明清时才最终形成,在此之前,龙的形象还经过了一段漫长演变的过程。

写在

最后

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是20世纪最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其出土的文物都带有浓厚的宗教神秘色彩。也有人说三星堆文明甚至是外星人的遗迹,但是现在也无从得知了。直到现在,仍有很多的未解之谜没有解开。

版权声明:图文版权为原作者原创,请勿商用,如有发现,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有转载请联系作者,在作者许可后转载并完整标注作者和文章来源。若有来源信息标注错误或侵权,请留言联系小编。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及时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