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为郭敬明洗白,只是从别人的故事来体会自己的人生。

郭敬明一直以来都是极具争议性的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世俗的角度来讲,他早已成功,从小城市到上海,从新概念作文一等奖到进了最难的电影圈,成为导演,从被奢侈品柜姐嫌弃,到买下市区老洋房,把自己的家打造成奢侈品旗舰店。

无论《小时代》口碑如何,但当年的票房加起来也有18亿。

从功利角度看,他的确是励志的,他每走一步路都精于筹划,从当年买七本杂志,填七张报名表,写七篇5000字文章投稿给杂志看,他是对自己格外狠的人。

他也很清楚自己的定位,来到《演员请就位》,从能力、资历、人脉上都比不过其他三位,节目组请他也就是为了话题度,而精明如他也多次以一己之力将节目送上热搜。

他善于狡辩,爱说大词儿,说着一本正经的正确的废话,但他又特别在意其他导演对他的认可。

当年张艺谋的一句或许是客气的话,能让他记了这么久,在节目上都提起,而陈凯歌导演的一句夸赞就能让他流泪。

《小时代》虽然捧红了一批演员,但微妙的是,这些后来因此而红的演员都有意在和他做着切割。

作为导演,他的审美和格局的确有很大的问题。

但另一方面,他对演员的调教和沟通,很多时候觉得他居然很不错,那些点也都get到了,甚至有时候我怀疑他是不是这几年已经开悟和成长了,但一拍片,依然是MV风格。

他的短片为什么台词少、近景少,甚至特写也少,还不是因为他力捧的人演戏像木头,他不得不大量地用镜头和远景来调和。

他的眼泪和哭泣,他的自尊和自卑,都让我想到了弗洛姆《自我的追寻》中的一段话:

现代人所体验到的自我既是市场上的卖主,又是待出售的商品,因此他的自尊只能由他所无法控制的条件来决定。如果他“成功“了,他就有价值 ,如果他不”成功”,他就没有价值。这种价值取向结果的不安全感的程度,几乎没怎么受到这个社会的重视。

如果一个人感到,他自身的价值不是由他所具有的人之特性所决定的,而是由一个条件不断变化的竞争市场所决定的,那么,他的自尊必然是靠不住的,而且经常需要他人的肯定。

因此,当一个人无情地驱使着自己为了成功而努力,任何挫折对他的自尊都是一种严重的威胁,结果就产生了孤立无援感、不安全感和自卑感。如果市场的变迁决定人的价值 ,那么人的尊严感、自豪感就被摧毁了。

郭敬明这一次,是他长久以来一面活在自己的催眠和粉丝对他的吹捧的幻境中,真觉得自己是编剧、导演、小说为一体,而另一方面,又每一次发言都精于准备,立求留下个专业、犀利的形象,活得太用力又分裂,嘴一瓢,就惹怒了尔导。尔导是什么人,论作品深度、获得奖项,写剧本哪一项不远在你之上,就是吵架,专业和王晶互怼20年,是你能吵得过的?

他还是太鸡贼,太投机了。

当真相被尔导无情的戳破,郭敬明留下了黯然的眼泪。

但他仍然是他,是不会轻易服输的他,这不,他已经放出了下一场的海报,从海报上看,就能看出熊熊经费在燃烧,而风格依然很《幻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克吐温说:人这一生有两种时候不应该投机,一种是担当不起的时候,一种是担当得起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