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刘瑜教授做了一个演讲,名为《不确定的时代,教育的价值》,在演讲中,她说自己的女儿不可避免地正在成为一个普通人。同时认为当前教育的“军备竞赛”让孩子和家长都无比焦虑,“放弃成功”未必是坏事。要认清自我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这番言论,国际关系公共学院副教授储殷教授在网络上发帖回怼:清华大学刘瑜教授的丈夫是著名的哲学家。一个清华大学教授的孩子能是普通人吗?就算以后退学了,至少也是个高晓松。

两位名教授的争论,也引发了网络的热议。

有网友赞成刘瑜教授的观点,认为现在的教育负担实在是太重了,孩子们的竞争太激烈,家长们也苦不堪言,连清华大学教授都不得不承认教育的内耗。咱们普通人还要竞争什么呢?

也有网友赞成储殷教授的观点,认为清华大学教授的孩子从出生就注定不是一个普通人,刘瑜眼中的普通,和普通人眼中的普通,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标准不同,没有讨论的必要。这简直就是炫耀的最低调的凡尔赛体。甚至有人说,刘瑜教授的演讲是一碗名副其实的“毒鸡汤”。

也有网友为刘瑜教授抱不平,说不该恶意揣测刘瑜教授的演讲目的,我们能够感受到的,是一位精英妈妈的无奈,在精英的圈子里,就算是清华大学教授,也不得不承认孩子是一个普通人,与其说这个演讲是说给大众听的,还不如说是自己听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笔者认真的去读了刘瑜教授完整的演讲稿。对于这篇劝普通人要看开的演讲稿,我有这样几点感受:

1.想要成为一个普通人,也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现在竞争的确太激烈了,从各种“鸡娃群”就可以看到,父母们的焦虑。这种焦虑上至“精英阶层”,下至普通的老百姓。谁不想自己的孩子日后能获得成功,跻身上层社会呢?作为一名教育者,看到了太多优秀的孩子,最终成为了一个普通人。其实,在这个社会上,能成为一个有稳定工作的普通人,已经要付出很大的艰辛了。

2.承认普通,是开释自己。有时候和办公室同事感慨,中国的父母最不愿意相信的,就是孩子其实就是一个普通人,即将过着普通的生活。可是即使不愿意相信,这也是事实。因为中国人太多了,在庞大的基础面前,任何的优势都不再成为优势,所谓的特点和特长,也最终成为了技能而已。

正如刘瑜所说,楼下学钢琴的孩子一抓一大把,整个社会有多少孩子学钢琴,即使学得再好,钢琴比赛的第一名,也只有一个人。与其耗费精力学钢琴,倒不如佛系一点,在钢琴方面做一个只会欣赏的普通人。

3.可以在普通中发现自己的亮点和幸福。刘瑜教授的有一个观点笔者比较赞同,那就是,既然到最后都会成为一个普通人,那么倒不如接受自己,认清自己,然后成为一个幸福的普通人。简而言之,就是父母善于发现孩子的特长,然后让孩子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就算孩子不是公务员,但是只要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他就是幸福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成功的。

最后,我想说,清华大学教授的女儿就算是再普通,相对于很多普通家庭来说,也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她的演讲却体现了全天下千千万万父母普遍存在的焦虑。从减缓焦虑,开释自己,探寻教育真谛的角度来说,她的观点的确是能够引起我们思考的。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见过不少的教育悲剧,有很多父母最后痛哭流涕,只愿孩子身体和心理健康,笔者看着很心痛。有的时候,家长希望孩子不普通,不断逼孩子,搞得孩子和家长都很痛苦,也许孩子最终成龙成凤了,但是背负的心理负担很重,甚至有孩子选择了解脱。从这个角度来说,就算是一碗精英阶层的“毒鸡汤”,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喝一两口,开释自己,开释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华大学教授劝你看开一点,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也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