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新媒体与品牌传播创新应用重点实验室

本期作者

clamp的迷弟

本期关键词

虚拟偶像 | 粉丝文化 | 传播机制

跨次元文化的逐渐兴起,从起初的二次元与真实情境的交汇——cosplay浪潮,到现在的虚拟偶像,即一种在三次元语境下引入二次元形象与话语的方式,已经成为了众多领域或行业颇为关注的热点话题。随着Z世代经济逐渐独立,成长为中国互联网及消费的主力群体,虚拟偶像的商业价值也水涨船高:原来局限在二次元的虚拟偶像,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甚至形成年轻世代表达与沟通的全新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爱奇艺2019虚拟偶像观察报告和艾瑞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有超3亿人关注虚拟偶像,而95后占据中国整体网民的人数超过了一半,以致于破次元虚拟化也能成为真人明星俘获年轻人的方式之一。在这一“诱人”数据的引导下,爱奇艺推出并正独播着一款新的虚拟人物才艺竞演节目《跨次元新星》。该节目为虚拟形象引入了偶像选拔的机制,旨在打造最有潜质成为顶尖偶像的虚拟形象。节目集结了来自众多公司的虚拟人物,会在多轮赛制的角逐之后选出2020年“地表最强跨次元新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跨次元新星》:

令人忍俊不禁且割裂感十足的偶像选拔机制

1. 真人明星导师的主要流量来源是追星受众

三位真人明星偶像Angelababy(杨颖)、小鬼(王琳凯)和虞书欣担任节目扩列师和虚拟偶像训练师。三位导师会为观众和虚拟选手搭建相互联系与了解的桥梁:一方面带领虚拟角色深入现实世界,接受观众检验和再创造,进而扩充其“好友列表”;另一方面,在唱跳竞演和破次元真人秀的形式中,评定才艺、选择队员的战队陪伴是导师的主要职责。而表现优异的次元星有机会加入扩列师的战队中,签订次元合约。

但在导师选择方面,节目组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当节目打出的旗号是为了吸引二次元受众时,导师却在二次元圈并没有什么影响力,同时也没有特别理解二次元受众的话语体系。正如直播带货的主播并不了解自己的选品,同时在观众面前推荐产品的话语和文本蹩脚一样。

2. 很难不笑场的“技术支撑”与“专业表演”

虽然爱奇艺已经推出了AI手语主播“奈奈”,以及较受欢迎的虚拟厂牌RICH BOOM:厂牌主理人Producer C、厂牌成员Rainbow在公开活动以及多档综艺节目中均有亮相,可以说是有一定的技术积淀。而且众多娱乐名企——乐华娱乐、SNH48、黑金娱乐等公司都纷纷包装旗下的虚拟选手展开竞演角逐,最终决出一位次元星登顶,打造全能虚拟偶像。但这并不意味着《跨次元新星》的次元星们就有着较高水准的表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表演过程中,脑袋与肩膀相连的奇妙bug、死机重启后的连体千手pose等让观众忍不住想问:这节目的意义和笑点就在这些bug上吗?除了出圈的笑点之外,节目一播放便遇到“舞台事故”的现象比比皆是。虚拟选手会在现场互动时突发故障卡在了原地,这让节目不得不中断录制。

3. 选手质量参差不齐,建模方式风格迥异

纵观这几场综艺,受到不同公司技术的影响,每个虚拟人物的立绘、建模的风格都有很大的差距。仅仅只看海报的话,还有一定期待值;可由于技术难度较大,在节目中呈现的效果整体质量偏低。而选手方面,部分虚拟偶像在唱歌上无论是为了媚宅,亦或是卖萌,常让人产生一种难以忍受的感觉。此外,所创作的歌词无内容无深度,飙高音也频频破音。因此受制于技术的影响,整体综艺并没有让人惊艳的选手(但有笑点十足的选手)。

从综艺节目的再定义

反思正被重塑的“二次元”符号与内涵

威廉斯、阿伦特与哈贝马斯等认为,词语的变迁记录着社会转型、人类经验变化的过程,而历史也应该在社会权力斗争的语境中被解读。正因如此,学者在对“二次元”进行理解的时候需要以一种批判倾向的态度对待看似逃避现实的“二次元文化”。像在《跨次元新星》中,虽然这种文化逐渐脱离小众并与资本扯上联系,但我们不能局限于其中的商品化现象,应该将其视为人与人之间建立社会联系的潜在形式。传播的有效实现需要基于一种社区(群)理论,这一过程中传播行为与社会关系背后的机制需要被探索。

1. 今非昔比:十年前的“二次元”和如今已大不一样

作为一名在“二次元”语境下浸润过10年以上的人,我依然很难去描述现在大众对二次元的态度。一方面,“二次元”正朝着主流方向走去,在我看来这种情况还不是“主流文化对亚文化进行收编”能够概括的。由于技术赋权,原本的小众文化逐渐被大众撬开,进而四散于各个领域。刚加入二次元社群的年轻人为了获得认同感,大多数时候通过移动终端就可以拥有展现自我的机会,并进行线上分享和传播。

譬如当回顾了国内的“二次元”语义的变迁路径之后,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国内企业和品牌,对于二次元的理解基本上为“只要是平面化就算是二次元,即便背后没有文本的依托”。从《跨次元新星》的相关宣传语就可以看出,该综艺认为虚拟形象参与的节目能够吸引二次元受众,破次元虚拟化能够收割追星群体外的其他受众。但其实这是一种简单化且片面化的理解,“只要把偶像虚拟化就能吸引二次元受众”这种观点未必见得对。

2. 资本的介入:“二次元”既被推崇又被“排斥”

另一方面,“二次元”在主流的语境下也出现了不同社群之间的符号化嘲讽,譬如二次元群体会对破坏圈内规则的萌新直称为“二刺螈”,或者三次元受众看到价值观和行为怪异的二次元群体会高呼“高贵二刺螈”等。由于“二次元”文化的碎片在各个领域与群体间俯拾皆是,其定义在不同社群正不断被重新界定:人们可能会觉得只要关注一下漫画、看过一集动漫或者说性格“中二”些就能称之为“二次元”,但二次元群体会觉得这当然不是二次元!而这种错误的界定方式,常常会被不了解该领域的企业、品牌亦或是被统称的“资本”所利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本通过不断发展的互联网与信息传播技术,快速涌现的社交媒体、虚拟社区等平台,瞄准了“二次元”。钱在哪,二次元就变成了什么:譬如现在漫展中除了ACGN等元素之外,还有三大组成——汉服、JK、COSPLAY。汉服产业的衍生是形形色色的汉服店,JK背后是漂亮的象征女高中生的裙子,COSPLAY下更是琳琅满目的漫画衣饰还原,但这些和ACGN有什么关系呢!在国产ACGN的直属产业尚未发展起来的时刻下,未来的“二次元”如果依然被错误的定义所支配,那十年后的“二次元”定义可能就是穿衣风格的代名词或品牌了。可以说,资本助推了所谓的“二次元社群”的扩张,也带来了新的定义上和文化上的冲

3. 偶像机制的侵入,同时也带来“饭圈文化”的渗透

需要明确的是二维化的理解早已不能概括二次元了,ACGN才是作为“二次元”的支柱。其中ACGN即指动画(Animation)、漫画(Comic)、游戏(Game)、轻小说(Novel)领域所创造的二维世界。但在社群扩张的过程中,不同圈层消费者的行为与心理活动的内在机制存在一种拟合现象,无论是偶像或二次元文本其中一部分素材都会被受众进行文本再造、关系想象与社群构建,进而生产能获得普遍认可、且可被持续制造与消费的人格符码。

在这种机制相似的社群,强调自我的媒介权利关系中,二次元社群其实能明显感受到,一种低龄化”现象饭圈文化”的现象正逐步渗入。而如今的虚拟偶像及其相关选秀,更是将偶像机制与二次元文化进行了一种融入,未来的“二次元”世界可能说会大不一样了。

但就目前《跨次元新星》的选秀方式来看,虚拟人物亦可被称之为二次元,也能被归为偶像的定义中。在这点上,节目对“虚拟偶像”的精准定义还是可圈可点的。譬如秋蒂现场和扩列师小鬼-王琳凯用日语互动,把握舞台上有限的时间积极营业,展现自己的多面和才艺;乐华娱乐的“传说”顾城主动“整活”,邀请博物馆馆长腾格尔和扩列师THE9-虞书欣同台表演,为用户带来全新版本的《YES!OK!》。

程序员的狂欢:

跳出文化研究回到技术对节目的赋能

文化研究会将受众视为积极主动的行动者,而对亚文化的捍卫、对集体性阐释的考察也成为学者从事文化研究的基本原则。上述对“二次元文化”的讨论其实是一种对未来的担忧,但其实技术的发展也可以改变文化生产与分配的规模,改变受众的感知方式,从而扮演民主化的角色。在此不得不提及的是,资本发现“二次元”除了上述的原因之外,还由于在中国“二次元文化”已经属于陪伴一代人成长的文化。无论爱奇艺是否旨在赚快钱,该节目在技术和形式上都已经发挥着把“二次元文化”推给更多人的意义。

1. 新技术对偶像机制的冲击

与其说这是一场虚拟人物的选秀,不如说这是工程师之间的较量。让虚拟人物登台竞演,舞台内容与形式未知,连表演能否顺利进行都充满不确定性,考验的就是工程师对技术的把控与现场应变能力。在《跨次元新星》节目中,爱奇艺据说是实现了电影级动作捕捉技术;并将CG引擎实时3D渲染、数字孪生(Digital Twin)等多项技术应用于综艺节目,打造新的视听体验,观众对于虚拟人物的认知实际上也在逐步提升。

2. 数字孪生构造虚实融合舞台

那么虚拟人物是如何实现在现场进行唱跳表演的?技术人员通过在人物身上标记反光mark点,利用光学捕捉系统把动捕实时数据接入CG引擎实时3D渲染从而进行节目录制,让嘉宾可以在现场与虚拟人物直接互动。数字孪生技术则通过构建全三维孪生环境,把真实舞台、灯光、机械结构、表演等要素与虚拟环境融合,为虚拟人物打造表演舞台。这也让节目区别于传统的综艺剧情模式,为用户全方位展现不拘泥于空间维度及时间维度的故事。

3. 这是一场暂且不能盖棺定论的综艺

《跨次元新星》从某种角度实现各次元虚拟人物和三次元人类的对话,虽然未必能激发不同次元青年的好奇心,但也确实依托大众化、娱乐化的综艺对风口进行追赶与捕捉。虽然节目由于多种技术限制存在种种bug,但一种创新形式的科普跨次元文化传达确实值得其他企业学习,也为“潜在”用户和市场提供了一个入坑机会。头部平台爱奇艺的入局,更是加快了虚拟偶像进入大众视野的步伐,但未来不同亚文化是否会屈从于市场的法则、虚拟偶像的产业链及其粉丝是否会职业化、专业化、科层化,这些还需要假以时日进行考量。

不难发现,该综艺被质疑被吐槽是有原因的。一方面,节目题材过于新颖受众很小;另一方面,团队在技术上显然还没有做好准备,这就导致节目传递给观众的只有匪夷所思的架构和粗糙的节目效果。

但爱奇艺的野心和战略是很明显的:11月29日爱奇艺原创潮流虚拟偶像厂牌RiCH BOOM亮相国际舞台,成为首个登上日本MTV(VMAJ)音乐录影带大奖的中国虚拟偶像,为整场活动添加十足的科技感及新鲜视觉体验。即便目前在推行的《跨次元新星》并未时常登上热搜,但RiCH BOOM带来的成绩也更为爱奇艺增添了信心。

因此,国产节目要是想要抓住虚拟偶像这个市场,不仅要在技术上多花一些功夫,也需要更新鲜,更时尚、更有趣、更具交互性的娱乐方式;进而在合理的范围内拓宽内容开发边界,在更多形式的内容领域进行探索,围绕内容尝试更加多元化的互动形式和产品玩法。

邹嘉桓 | 文字

陈沐纯 | 编辑

罗玉清 | 责任编辑

END